■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河南提升“農”字頭產業競爭力
■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在新動能的挖掘中,農業生產潛力的釋放,是河南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力量所在。2016年1月25日,省長謝伏瞻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點: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和品牌農業,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生產,提高農產品供給的質量、效益和安全水平。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集群和鄉村特色經濟園區。
河南省2016重點工作圈點

原文: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解讀:2016年河南省將重點啟動實施種植業結構調整計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和品牌農業,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生產
原文:建設開港經濟帶
解讀: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說:加強開封市及沿線縣區與鄭州航空港綜合經濟實驗區、鄭州國際陸港的經濟聯系,帶動產業發展,形成一條新的經濟帶
原文:打造空鐵國際國內雙樞紐。
解讀:這是航空國內國外物流雙樞紐、鐵路國內國外物流雙樞紐的簡稱
原文:2016年,造就一批高技能領軍人才和“大國工匠”
解讀:2015年,李克強總理視察洛陽礦山機械廠時,曾跟該廠大工匠張東亮暢談。大國工匠是指崗位特殊、技藝過人、身份平凡的一線技術員工,正是他們的精神,推動了產業的進步
1.提高糧食產能
●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新建高標準糧田700萬畝
●抓好農田水利建設,完成10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年度任務,基本建成8個抗旱應急水源小水庫和一批抗旱應急水源引提調工程
2.調整農業結構
●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啟動實施種植業結構調整計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和品牌農業,提高農產品供給的質量、效益和安全水平
3.深化農村改革
●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4.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3萬公里。改造農村危房15萬戶。推動村村通自來水
●分類推進新農村建設。在有條件的地方實施改房、改水、改廁、改能、改路工程,探索建立村莊保潔長效機制,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
深化與盧森堡貨航公司戰略合作,推動與波蘭國鐵公司、盧森堡國鐵公司戰略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打造空鐵國際國內雙樞紐
1.提升科學發展載體建設水平
●加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深入實施“百千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工程,推動產業集聚區持續上規模上水平上層次、提高吸引力競爭力帶動力。推動商務中心區提升生產性服務功能、特色商業區提升生活性服務功能
2.增強重大基礎設施支撐能力
●盡早開通運營鄭徐高鐵,加快建設鄭萬、鄭合、商合杭高鐵,開工建設鄭濟、鄭太高鐵及鄭州南站至洛陽等城際鐵路。完善高速公路網
3.強化人力資源保障
●持續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和職教攻堅工程,建立健全技能培訓與產業發展對接機制,加強技師、高級技師培養,造就一批高技能領軍人才和“大國工匠”。
數實施第五階段國家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省級安排10 億元霧霾治理資金
實現蘭考、滑縣率先摘帽,全省100 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要點
加強信息通信基礎支撐能力建設
●2016年1月25日,省長謝伏瞻代表河南省第十二屆人代會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2016年將實施高速寬帶網絡和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落實“互聯網+”行動方案,強化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增強信息通信等重大基礎設施支撐能力
未來,18地市產業將這樣發展
●2016年乃至十三五期間,河南將支持鄭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商都,支持洛陽、開封、新鄉、許昌、漯河等產業基礎和配套條件較好的市,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提質發展;支持平頂山、安陽、鶴壁等資源型工業比重較高的市,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接續替代產業,重點推進轉型發展;支持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農業比重大的市,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努力實現跨越發展
創建一流大學
●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免除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高中生學雜費。加強高水平大學、特色骨干高校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支持鄭州大學等高校創建一流大學,推進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省屬本科院校生均撥款標準再提高400元
1 三大國家戰略規劃
●河南省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重大規劃。其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2013年3月獲國務院批復
2 “一個載體、四個體系、六大基礎”
●“一個載體”即產業集聚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街)等科學發展載體;“四個體系”即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鄉體系、現代創新體系、現代市場體系;“六大基礎”即現代交通系統、信息網絡系統、水利支持系統、能源支撐系統、生態環境系統、人力資源強省
3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年打基礎”目標
●從2013年起經過三年左右的努力,到2015年年底,機場二期及配套工程建成投用,連接主城區的高速路、快速路、城際鐵路基本建成投用,綜合交通樞紐初步形成;實驗區建成區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三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0億元以上,道路通車里程達到240公里,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00億元,智能手機產量達到2億部,進出口總額超過450億美元,在建設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等方面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
4 農業“三大工程”
●河南省近年來在農業領域實施的三大舉措,即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工程
5 “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
●《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戰略綱要》中提出的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實現途徑。“一基本”即產業為基、就業為本;“兩牽動”即住房和就學牽動;“三保障”即社會保障、農民權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保障
6 “三個一批人”城鎮化實施方案
●推動一批具備條件有意愿的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力爭實現每年100萬人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高校畢業生、職業院校畢業生等常住人口落戶城鎮;加快一批城中村和城鎮棚戶區改造,改善常住人口居住條件,五年完成現有218萬戶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加快一批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每年向城鎮轉移農村勞動力100萬人、帶動隨遷家屬100萬人左右
7 “三山一灘”群眾脫貧工程
●“三山”是指河南省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貧困地區;“一灘”是指黃河灘區。2013年省政府制定實施了《河南省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工程規劃(2014—2020年)》和《河南省黃河灘區群眾脫貧工程總體方案》,力爭到2020年使這些區域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
8 “一極三圈八軸帶”
●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原城市群空間發展格局的簡稱。“一極”即鄭州都市區。“三圈”即依托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網建設,構建以鄭州為中心,涵蓋洛陽、開封、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濟源等8個中心城市的“半小時”核心圈;涵蓋安陽、鶴壁、濮陽、商丘、周口、信陽、駐馬店、南陽、三門峽等9個中心城市的“1小時”緊密圈;涵蓋中原經濟區其他中心城市的“一個半小時”合作圈。“八軸帶”即依托綜合運輸通道支撐,培育形成鄭州—三門峽沿隴海西向發展軸、鄭州—商丘沿隴海東向發展軸、鄭州—安陽沿京廣北向發展軸、鄭州—信陽沿京廣南向發展軸、鄭州—南陽沿鄭萬西南向發展軸、鄭州—濮陽沿鄭濟東北向發展軸、鄭州—焦作沿鄭太西北向發展軸、鄭州—周口沿鄭合東南向發展軸
9 “百千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工程
●依托產業集聚區,全省重點發展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省轄市著力打造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縣(市、區)突出培育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10 空鐵國際國內雙樞紐
●航空國內國外物流雙樞紐、鐵路國內國外物流雙樞紐的簡稱。主要內容是:發揮鄭州機場航空貨運、鄭歐班列鐵路貨運的優勢,加強與國外對應樞紐城市的合作,建設航空、鐵路國內國外物流雙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