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嬋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校園文化建設與高校潛移默化管理
蘇嬋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管理的理想境界是將外力驅動轉化為內力驅動,將“要我做”變為“我要做”。校園文化建設與高校管理有機融合,在潛移默化中將管理理念變為內驅力,是高素質人才匯聚之地高校管理之上策。校園文化服務高校管理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墻文化”“建筑文化”“環境文化”的積極影響更具持久性和效率性。
校園文化;高校;管理
管理包括對人、財、物等諸多內容的管理。其中,人是最為難管的對象。尤其是高校,以高素質的教師和學生為管理對象,更需要高超的管理藝術。俗話說,響鼓不用重錘。對于高素質人才匯聚的高校來說,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文化潛移默化引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化,有多種含義和解釋。其中,具有普遍認同性的有兩種。一是指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身的過程中沉積下來的文明。二是指“紋理”和“變化”,揭示著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高校既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身過程中創造的文明的積聚地,也有著自身發展變化的產物——校園文化。高校如果沒有自身的文化,也就沒有自身的根基和特點。高校如果沒有自身的文化,也就沒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校園文化對于高校管理來說具有如下作用:
(一)促成提煉管理理念。文化既是積淀的產物,更是發展的動力。管理理念是管理的靈魂,既是管理文化的積聚,也是管理發展的內驅力。管理理念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培育和凝煉管理理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促成管理理念的培育和提煉。
(二)幫助宣傳管理理念。以文化人。文化具有宣傳教育功能。管理理念形成后,需要一定的文化載體予以傳播普及。校園文化在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宣傳管理理念,營造認識管理、理解管理、服從管理、支持管理和參與管理的良好氛圍。
(三)潛移默化提高管理效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將管理理念融入文化建設,利用生動活潑的文化形式,推行管理,能收到潤物無聲的效果。高校管理對象——教師和大學生,都是具有高素質的“文化人”,對校園文化有一種親切的感觸和情感。通過校園文化推行管理,更能激發“文化人”的潛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校園文化服務高校管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以管理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專題研討活動,以管理為主題的文娛活動,以管理為主題的體育活動,等等,都是校園文化服務高校管理的很好載體。本文重點從校園文化持久影響管理的角度,探討“墻文化”“建筑文化”“環境文化”對高校管理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墻文化對管理的積極影響。所謂墻文化,顧名思義,是以墻為附作物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比如,獨特的文化墻,墻上固定的宣傳標語,墻上的板報,等等。這些既是古老的校園文化載體,也是日久彌新永恒的載體。現代信息技術支撐下,墻上電子宣傳屏更煥發出新的活力,內容多,圖文并茂,生動形象,更有感染力。高校管理要充分利用墻文化載體,宣傳管理理念,宣傳激勵機制,宣傳管理結果,營造管理氛圍。讓教師和學生在墻文化的包裹中,感受管理的滲透和感化,不知不覺中將管理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建筑文化對管理的積極影響。建筑物本身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文化的載體。高校的建筑物,更應富有文化氣息,成為校園文化建設和管理理念體現的重要承載物。我國古代的書院建筑就非常注重文化傳承。比如,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其建筑設計理念就是體現書院文化的典范。其九曲回廊,亭臺樓閣,或幽深,或古樸,或典雅,無不體現了書院的哲學意蘊和藝術風格,體現了治學、管理的人文精神和嚴謹風范。尤其是回廊設計,讓師生風雨無阻,體現了管理上的人本理念。將先進的高校管理理念融入建筑設計,形成獨特的建筑文化,體現學府的文化氣息和管理精神,無疑對促進高校管理大有裨益。高校以建筑文化方式傳播管理理念,重在建筑設計上體現人本理念。比如,教室寬敞明亮,宿舍冬暖夏涼,體育場安全完善,食堂整潔大方,建筑風格清新流暢,等等,讓師生處處都充滿自豪感,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
(三)環境文化對管理的積極影響。高校校園環境文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際環境文化,二是自然環境文化。人們往往關注自然環境文化,而忽視人際環境文化。在對高校管理產生積極影響的環境文化中,人際環境文化和自然環境文化二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廢。所謂人際環境文化,是指高校教職工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所形成的共同認知和價值取向。正確的認知和價值取向,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環境,有利于促進管理高效。所謂自然環境文化,是指融入高校辦公、教學和生活空間環境的文化理念。整潔、美觀、清新的自然環境,會讓人身心愉悅,增加正能量,促進管理水平的提升。校園環境文化,既是管理的結晶,也是推動管理發展的內驅力。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好的制度能讓壞人變好。一個好的環境,能讓大家積極奮進,這正是高校管理所期待的重要目標。加強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營造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環境和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創造美麗、陽光、整潔的自然環境,是提高高校管理績效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推動高校管理科學化、人性化,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效能。如何將高校文化建設與管理有機融合,雖然不是一個新課題,但能做好這一課題的高校并不多。尤其是隨著領導的更換,校園文化建設也隨之發生很大的改變,難以保持其延續性,已成為不少高校文化建設和管理中的共同困惑。如何保持校園文化建設和管理的持續穩定性,是高校面臨的普遍難題。解決此難題,需要從如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影響一個單位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領導是關鍵因素之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管理是否能有機融合,關鍵在于領導的決策。影響領導決策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認識是關鍵因素之一。如果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與管理融合有高度的認識,其決策就會開明和果斷。否則,校園文化建設和管理很難融合在一起。往往會出現各唱各的調,各譜各的曲,彼此分離,相互作用很差。極容易導致領導更換、管理模式更換、文化建設改弦更張等斷層現象,導致高校管理和文化混亂,師生員工無所適從。因此,高校領導要將文化建設作為傳承管理的載體,提高對文化建設和管理深度融合的認識,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傳播和傳承先進管理理念,保持管理的穩定性。
(二)發揚民主,集思廣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師生員工才是高校的真正主人。盡管領導決策在高校管理中至關重要,但領導的決策始終不能脫離師生員工。只有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決策,才是符合民意的決策,才能順應學校實際和時代發展。在高校文化建設和管理融合中,也應充分發揚民主,滿足師生員工的知情權,放手發動師生員集思廣益,讓文化與管理集中師生的智慧。只有從師生員工中來,才能到師生員工中落到實處。切忌領導拍腦門決策,反對把校園文化和管理變成“一言堂”。
(三)與時俱進,持之以恒。時代在發展,文化和管理也應與時俱進。高校“墻文化”、“建筑文化”和“環境文化”雖具有“硬件”性,但同樣需要在傳承中與時俱進。將“軟件”與“硬件”有機結合,是高校文化建設和管理融合藝術,需要各高校不斷探索。
深化高校管理改革,增強管理針對性,創建高效管理模式,是高校發展研究的重要課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將校園文化建設與高校管理有機融合,在潛移默化中收獲高效管理,是高校管理者的智慧體現。
[1]楊慎初.岳麓書院建筑與文化[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11
[2]孫慶珠.高校校園文化概論[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5
[3]林一柯.多談些制度,少談些宏愿[DB/OL].中華網論壇.http:// 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3/87/19/5_1.html,20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