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洲琰
溫州市龍灣區審計局
《大清相國》對審計工作的啟發
邵洲琰
溫州市龍灣區審計局
官場小說目前已經是中國當代文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類小說以歷史或者現代的官場人物為依托,描繪官場形勢。《大清相國》在網絡上出版后曾經引發熱議。筆者曾經從事過幾年的政府審計工作,以自身的工作經歷為基礎,參照《大清相國》主人公陳廷敬的為人處世,撰寫工作心得,希望能夠從中為廣大審計工作者,包括政府審計工作者、內部審計工作者、社會審計工作者等提供職場啟發。
大清相國;審計工作;職場啟發
近幾年,網絡上流傳著一本熱門官場小說——《大清相國》。這本書是由當代網絡文學家王躍文撰寫,同時也被中央紀委王岐山書記列為公職人員的幾本必讀書之一。如果對陳廷敬五十年的工作生涯做一番概括的話,以下四句話便是最恰當的:一是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二是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悍;三是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四是德官多儒,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
而作為審計工作者,從這本書《大清相國》的洋洋灑灑的近五十萬的文字當中,我們可以得出很多對審計工作大有裨益的啟發。
康熙幼年時,陳廷敬作為康熙帝師陪讀進入南書房侍駕,教授年幼的康熙經史子集,卻不幸得罪權臣鰲拜。陳廷敬的岳父對其諄諄教導,并授其一個“忍”字,使陳廷敬順利挺到康熙親政,鰲拜被擒的那一天。“忍”是一種眼光,忍是一種胸懷,忍是一種領悟。在一線的審計崗位上與被審計單位的領導或者同事接觸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人的敷衍搪塞或者刻意阻撓,例如被審計一方不及時交出財務資料或者經辦人員在談話筆錄環節緊咬牙關,不愿道出實情等等。此類事情往往會讓部分年輕氣盛的審計干部義憤填膺,再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和《審計法實施條例》并未賦予審計執法人員享有和紀委、公安一樣的拘留權,很可能會讓審計項目的開展進入僵局。此時,我們應當忍一時之氣,重新調整審計方略,也許能夠絕處逢生。“忍得淡薄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斗消仇憾”。“忍”字應當是審計工作者的第一堂必修課。
大清朝至康熙晚年,明珠和索額圖兩黨之間勢成水火,徐乾學、高士奇等輩野心勃勃,日后恐成大奸。朝政局面逼著一向寬厚待人的陳廷敬使出一個“狠”字,使用連環參奏彈劾的方法將這些大奸大惡之徒驅逐朝堂。對于審計工作者來說,“狠”字是一種萬不得已的選擇,并非意味著審計執法者要對被審計者趕盡殺絕,而是指在查清審計事實之后,對真正的違法亂紀者絕不姑息。當罰款則罰款,當移送則移送。審計機關的領導干部,甚或是審計組長或者審計主審,都有可能在日常的工作當中碰到無法回避的人際往來。與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人員進行廣泛地溝通和交流是必需的,但是在黨紀國法面前,身為審計執法人員應當堅持原則,該狠則狠。
康熙年間名臣輩出,萬古流芳,然而明珠、索額圖、徐乾學、高士奇等一班御前大臣一一隕落。唯獨陳廷敬卻能得以善終,并被康熙皇帝稱贊為“寬大老成,幾近完人”。這要歸功于陳廷敬的夫人月媛對他的一字點播——“隱”。“隱”字代表著“急流勇退”。審計組在完成審計項目之后及時撤離審計實施現場。這一點在跨省、跨市、跨區域的交叉同步審計項目中尤為重要。審計“八不準”紀律明確規定“不準參加被審計單位安排的宴請、旅游、娛樂和聯歡等活動”和“不準接受被審計單位的任何紀念品、禮品、禮金、消費卡和有價證券”。審計項目早日實施完畢,審計成員早日撤離現場,一來可以給被審計單位留下高效清廉的印象,二來也可以不過多地耽誤被審計單位的日常工作。
康熙盛年時期,明珠和索額圖都想把陳廷敬拉在自己身邊,但他不想卷進任何圈子,對誰都拱手作揖,對誰都委蛇敷衍。盡管兩邊都得罪了,但陳廷敬沉得住氣,并自己悟出了一個“穩”字,還專門寫了篇小文,藏于匣中,秘不示人。“穩”字的內涵為“沉穩內斂”。穩定壓倒一切。審計工作的職責是依照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對國家各級人民政府以及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審查,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從宏觀抽象的層面講,審計工作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給各級地方黨政領導維持一個穩定的局面;從微觀具體的層面講,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到了審計報告的征求意見稿的討論環節,審計一方和被審計一方往往是在會議室內進行激烈的唇槍舌劍。這時往往是最沉得住氣的一方是最終的獲勝者。
陳廷敬進入官場之后,遇到的第一位的恩人便是在科舉期間力保自身的衛向書。衛向書辭官之后,送給陳廷敬一個“等”字,幫其在主少國疑的艱難時期,從翰林院掌院學士逐步榮升至禮部侍郎。“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磨練審計干部耐性的磨刀石。美國人力資源協會曾經出臺了一份具有權威性質的人才分析報告。一個人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中每天花一小時的時間進行學習,那么堅持一年他會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堅持三年他會成為該領域的行業級專家,堅持五年他會成為該領域的國家級專家,堅持八年他會成為該領域的世界級專家,即“每天一小時學習創造奇跡”。滴水可以穿石,并非水的力量,而是堅持的力量和等待的力量。審計干部的職業道德、職業行為、職業意識、職業風格常常是在“摸爬滾打”的等待中煎熬出來的。
“忍”、“狠”、“隱”、“穩”、“等”五字心得是先輩們浴血奮戰的政治智慧,同樣也是審計人員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自1983年審計系統成立三十多年以來,作為政府的經濟監督部門,審計機關在促進國家良治的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審計個體,也應當在時代浪潮當中,心念五字心得,創造更加輝煌的審計業績。
邵洲琰,男,漢族,浙江溫州人,審計師經濟師,研究生,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審計局,研究方向:財會管理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