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燁,王大成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薊縣供電分公司
實施電能替代發展綠色能源
王燁,王大成
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薊縣供電分公司
電能與天然氣、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呈現出清潔、安全應用優勢,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迎合國家電網公司所提出的“電能替代實施方案”規定,要求當代新農村在建設過程中應注重加強“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發展理念的宣傳,即推進綠色能源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滿足當代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需求,并就此增強農村地區環境保護力度。本文從農村地區實施電能替代的必要性分析入手,并詳細闡述了綠色能源發展措施。
電能;替代;綠色能源
前言國家電網公司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基于“電能替代”方案落實的背景下,我國燃煤使用量減少了7791t,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降低農村地區環境污染程度,且實現對二氧化碳、煙塵等排放量的控制,要求天津薊縣地區等山區農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應注重轉變自身發展理念,堅守“節能減排”發展意識,且加強拓展綠色能源新領域,以此來營造良好的山區發展空間。以下就是對電能替代戰略實施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當代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參考。
就當前的現狀來看,農村地區實施電能替代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2013年8月,國家電網公司在指導工作實施過程中提出了“電能替代實施方案”。因而在此基礎上,當代農村地區在發展過程中為了提高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必須強調對“電能替代發展方案”的落實,繼而達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煤炭等生產生活目的,規避傳統能源使用中二氧化碳超標等現象的凸顯,為人們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空間;
第二,由于我國正處在工業發展階段,而農業現代化是工業發展重點,為此,為了緩解當代社會發展過程中凸顯出的資源短缺問題,應結合現代農業化發展趨勢,對能源使用、資源消費、環境保護等情景進行控制,且結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加快農業生產中能源結構的調整,最終在2017年,將農業生產中煤炭使用總量所占比重下調至60%左右,滿足農業可持續發展條件[1];
第三,就農村能源結構調查數據顯示,農村地區電能消費僅占據總體的5%,即仍然注重薪柴、煤炭等能源的使用,為此,誘發了環境污染問題。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引導約2.26億農戶提高電能替代意識,必須強調“電能替代方案”的進一步落實,由此加強新農村建設力度。
(一)拓展新領域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薪柴、煤炭等資源的利用加重了環境污染問題,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打造良好的農村發展空間,推進現代化農業產業的發展,要求農村地方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應擴大對《環保法》的宣傳力度,由此來加強法制環境的建設。同時,在農村低電壓電網建設過程中,為了貫穿“清潔替代”、“電能替代”發展方案,應注重在10kv線路等操控過程中,強調對風電、水電等資源的利用,并注重引進碳晶電采暖等技術手段,減少爐、灶、炕等日常炊事行為的開展,由此來緩解環境污染問題。此外,在農村地區電能替代方案實施過程中,為了滿足農村耕種需求,應注重推動對“插秧機”、“播種器”等機械化產品的推廣,就此減少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中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營造良好的地區發展空間。另外,在農村地區綠色能源發展過程中,亦應結合地區發展狀況,合理化引進電動鉆機、水電消納等新型作業方法,迎合社會發展趨勢,增強整體綠色能源推廣力度。
(二)探索新機制
在農村地區“電能替代方案”實施過程中,為了提升整體實施力度,應注重健全電能替代現場勘察制度,即針對用電檢查、潛力信息、電能替代服務、電能替代申請手續等進行核查,由此來打造良好的電能替代發展空間,并強化綠色能源發展步伐。例如,天津薊縣地區山區農村在“電能替代”方案實施過程中,即制定了電能替代配套支持政策,如,減免氣改電、煤改電企業稅收等,并注重給予用電采暖用戶一定補貼,繼而提高了農戶電能替代意識,并就此帶動了該地區文化、旅游、教育等領域的可持續發展[2]。此外,基于新機制實施的背景下,亦應健全“一站式”服務體系,即針對風電、生物質能、光伏等新能源,設置綠色服務通道,就此將新能源所發電能輸送至企業、政府等機構,推進綠色能源的進一步應用。另外,基于相關機制落實的基礎上,亦要求農村地區在“電能替代”理念推廣過程中,應借助廣播、電視等平臺,對綠色采暖方式、煤改電政策等信息進行宣傳,繼而深化電能替代落實力度,滿足當前農村地區發展需求。
(三)以電代煤
在農村綠色能源探索過程中,為了實現對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強化“以電代煤”制度的落實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應注重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
第一,現代農業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應結合當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排放狀況,分散燃煤鍋爐燃煤使用量,同時加快工業鍋爐、工業煤窯爐、居民采暖等用煤行為向電能替代的轉換,繼而打造良好的綠色生產空間,規避環境污染問題的凸顯[3];
第二,基于減少煤炭使用量的基礎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亦應注重利用廣播、電視等媒介,加強對電瓶車、農業電力灌溉等的推廣,由此來形成良好的“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發展格局,推動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山區農村地區發展過程中,為了增強其整體經濟發展水平,應注重倡導“以電代煤”發展理念,達到最佳的區域發展狀態。
綜上可知,部分山區農村地區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始終秉承著煤炭發電理念,影響到了地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并威脅到了農戶身體健康。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推進現代化農業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要求農村地方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應注重從以電代煤、探索新機制、拓展新領域等角度出發,加強“電能替代方案”的落實力度,引導現代化農業等領域在發展過程中建構綠色通道,達到綠色生產目的。
[1]周有學,王琦.國網甘肅公司:因地制宜推廣電能替代[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5,12(02):22-29.
[2]王曉芳.電能替代戰略下能源物流綠色發展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24(12):1-2.
[3]喬振祺.推動電能替代再上新臺階——專訪國網營銷部主任蘇勝新[J].國家電網,2015,12(0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