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亞
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
以就業為導向的行政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法探究
董亞
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
教育部明確指出要優化高等教育結構,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以就業為導向,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國一半的地方本科高校進入了新的轉型期,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具備核心競爭力、適應市場經濟需求的就業為標準,通過課程體系調整、教學方式創新、培養目標市場化等一系列方式進行教學改革。本文主要探討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法。
行政管理;就業;應用型人才
通過實地考察和網絡調研的形式,對地方本科高校300名行政管理專業大四學生的就業意向和近50家企事業單位數據收集發現,其中有近190名選擇畢業后到企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的相關工作,占到了近65%,有90多名選擇考取公務員和地方事業單位,占到了受調查對象的30%,剩下的約5%選擇跨專業就業,因此,本文將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就業方向主要分為企業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兩個方面。同時從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教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行政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以企業行政和公共行政管理為目標的“自我訂單式”預培養、就業前實訓實習五個環節為突破口形成理論研究框架,進而具體討論“兩個方向主導,五個階段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該模式在兩個就業方向的帶動下共分為五個階段培養,根據學生在校時間具體安排,第一階段完成圍繞專業基礎和就業方向的專業認知,在大一期間完成。主要是對于什么是行政管理以及以后就業主要面向的方向等,此階段側重于對行政管理兩個主要就業方向的引導、就業的現狀、就業需要具備的相應能力以及在校期間將要開設的課程等展開,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穩定部分因被調劑到該專業學生產生的失落情緒,提高學生專業興趣,增強學生對于該專業的信心,另一方面為第二階段的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打下全面有效的認知基礎。在認知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完成第二階段個人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書的撰寫,該階段需要在學校就業處、大學生職業規劃工作中心的共同協助下完成。初步將學生分為公共行政就業方向的職業生涯規劃和企業行政就業方向的職業生涯規劃。
第三階段主要涉及學生大二、大三兩年的專業教育,也是培養方案的核心所在。學校教學圍繞兩個方向展開,專業基礎課不再區分方向,一般包括《管理學》《行政法學》《領導科學》《政治學》等與管理學和行政學相關的課程。依據學生第二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基礎課程的之上區分方向。面向公共行政管理就業方向的課程應圍繞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考試內容及能力要求開設。為了使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夠勝任行政職業工作,可以根據行政職業能力的構成來構建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學體系,以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方式來確定行政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此外黨政部門比較重視學生的寫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調查研究能力、人際關系能力等。為此,面向公共行政就業方向的行政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結構應主要由行政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作為主干學科來進行架構,強化電子政務類和管理技能類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比重,以適應信息化社會對公共服務人才素養、能力所提出的新要求。
面向企業行政管理就業方向的課程應該圍繞企業招聘行政管理人才所提出的實際能力要求展開培養,適應企業行政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強英語能力的培養。增加《企業戰略管理》《企業運作管理》《管理實踐》《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人際關系學》等實用性強的課程,教學主體可以加以細分,傳統的《管理學原理》《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等學科可以由高校老師講授,而《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市場營銷與策劃》等實踐性、技能性較強的專業課聘請有實際企業行政經驗的兼職教師主講,讓學生領回到實踐應用和理論的關聯和差異,逐漸使行政管理專業培養由傳統的“學術研究型”向“應用技能型”轉變。
第三階段的培養理念其實就是圍繞社會需求和學生自身規劃實行的面向市場需求的訂單式預配養。第五階段即在預配養的基礎上利用校企合作、校政配合的方式在在大四階段將學生的專業能力在實踐中得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企業行政管理實踐環節應該以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瞄準工作一線,強化校企合作。該專業學生除了在校內進行公文寫作,秘書實務模擬實踐外,還應該進行社會實踐、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社會實踐要服務于相關的模塊化教學安排,利用假期對每學期不同的專業模塊進行針對性的實踐,學校專業老師聯系課堂給予專業理論知識的指導;高校要建立合法、完善、穩定、可靠的校企合作系統,企業的行政管理人員組成指導團隊,監督指導學生的實習活動,提供一些諸如企業員工的日常管理、后勤服務管理、員工日常考核等實際的企業行政管理業務給學生實踐和鍛煉,在實踐中培養其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補充單純理論學習的缺陷,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通過“工學交替”和“教學見習”的形式強化專業實習,使教學和實踐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應用型教學生態系統。此外,利用校友資源,建立校友職業信息庫,召集工作于行政管理領域的優秀校友回到學校,通過職業報告會和實踐指導的形式服務于應用型人才培養也是專業培養的一種有力舉措。
在以上培養模式實施的過程中,以一屆學生為一個單元確定每個階段所需能力和相應開始的課程以及培養重點,但需要結合市場對該專業人才需求的細微動態變化做出反應,在下一屆學生的培養上予以微調,其核心是瞄準市場需求和學生職業規劃,因此該模式是一個不斷調整優化,貫穿著權變思想的動態培養模式。
[1]袁貴仁.轉變觀念真抓實干開拓進取努力實現高等教育由大到強的歷史新跨越[J].中國高等教育.2012(11).
[2]王健.應用型本科專業課程形成性考核評價標準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
[3]董亞.獨立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陜西西安:長安大學,2015.
作者介紹:董亞(1985-),河南陜縣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