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佩
新泰市果都鎮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實施策略分析
楊佩
新泰市果都鎮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要實現德育與美育的和諧發展,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教學,教師要重視教材中的美育教學,提升學生的美育學習興趣,加強與家庭和社會的聯系,幫助學生主動來追求美。
小學語文;美育教育;全面發展
在2012年頒布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讓學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與道德修養,讓他們可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可見,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要實現德育與美育的和諧發展,小學語文這門學科在美育上有著先天的優勢,應該充分挖掘與利用這一特性,做好小學語文教學的美育教育。
要提升美育教學活動的質量,需要為學生營造出美育學習氛圍,然而,在“分數至上”思想的影響下,很多教師漠視美育教學,甚至直接忽略,將傳授理論知識作為判別課堂教學成效的金標準。雖然在小學階段,學生并不會承受升學的壓力,但是由于社會氛圍的影響,小學語文美育教學不夠理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小學語文逐漸變得功利化,致使美育教學失去了應有的地位,不僅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變得枯燥無趣,更多的是沒有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與心靈的塑造,學生比較冷漠、急于求成等現象較為嚴重,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
另一方面,而在上課時,教師大多采取相同的模式,即預習、講解、泛讀、解析、歸納、復習,將原本優美的文章分解的支離破碎,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為了更好的為語文考試來服務,課文中的人物美、環境美、人文美被忽略,原本應該為學生傳達的美育思想消失的無影無蹤。
實施美育教學,需要從小學語文的各個方面做起,將美育滲透到教學的點滴當中,才能更好的理解美育教學的真諦,全方位的培育學生,具體如下:
(一)重視教材中的美育教學
漢語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作為漢語的傳承人,教師在講解小學語文相關的知識和內容時,要引導學生品讀文本,挖掘出教材中的美,學生新生美、傳播美,讓小學語文教學變得更加豐富,成為美的載體。此外,還要注重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大量優美的文章,教師是不能代替學生進行思考和體會的,為了讓學生欣賞美,應該注意引導他們來體會文章的美感,在頭腦中再現一幅幅優美的畫面,利用優美的語言來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為了更好的達到這一目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背景音樂、圖片等幫助學生構建形象,理解文本中刻畫的美,只有從意識上重視,并將其踐行的教學活動中才能夠達到美育目的。
(二)提升學生的美育學習興趣
美育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上的美,并主動的將其傳播出去,美育教學效果的提升不僅依靠教師的努力,也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在日常教學中,要讓學生體會到美的重要性,主動尋找教材內容中的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性階段,教師不僅要重視拼音、識字、閱讀、作文教學,還要主動在學習環節中挖掘其中的美,讓學生細細體會優美的文學語言,并將其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獲得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
(三)幫助學生主動來追求美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美和創造美,美育工作的開展對象是學生,他們是學習美、欣賞美的主體,美育教學是否可以得到順利的實施既需要教師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還要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其中,主動了體會美、追求美。在日常教學中,美育活動不一定要集中在教材內容上,還可以為學生拓展其他的教學內容,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生活環境中存在的美。如在春暖花開的時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來一場饒有趣味的春游活動,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讓學生親身與花花草草來接觸,這既可以讓學生獲取到積極的審美體驗,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有積極的意義。
(四)加強與家庭和社會的聯系
學校教師是具有普適性的,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實施多年,但是依然無法實現個性化的教育,只能夠針對小學生開展階段教育活動,要讓美育教學得到順利的開展,離不開家庭與社會的支持。作為家長,也要關注學生的審美教育,了解相關教育政策的變化,多與孩子們接觸,帶領孩子參加親子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還可以與孩子一起來閱讀文本,做游戲,中既可以加深親子體驗,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社會的愛,更好的理解審美教育的意義。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美育教育,提高教師自身審美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健康、高尚的審美觀,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正日益受到重視。在今后的美育教學中,我們要不斷發掘、努力創造,將審美教育普及化并向大眾傳播,真正提高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1]吳美賢.探析新形勢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美育的必要性[J].吉林教育.2015(07)
[2]安翠霞.美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淺析[J].學周刊.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