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仲喜
摘 要:從機械、電控角度分析了架車機的設計安全,從零部件加工方面分析了制造安全,再在設備使用過程中嚴格防止誤操作,以期提高架車機的性能和質量。
關鍵詞:鐵路;架車機;設計要求;電氣控制
中圖分類號:U279.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3.121
1 移動式架車機概述
1.1 基本功能
移動式架車機全套設備一般由3組移動式架車機組組成,每組移動式架車機組由4臺移動式架車機組成。架車機起升時由電控系統進行同步控制,確保各架車機組之間均勻、同步架起整個列車(3輛編組)、多節車輛(或車體)、單節地鐵車輛(或車體)或1輛工程車。
1.2 安全方面的設計要求
架車機設計方案應具有完整性和可靠性(少維修或易于維修)。
所設計的移動式架車機采用先進的機械、電氣、電子元件和優質材料制成,其中,PLC和觸摸屏的應用極大地降低了控制系統的故障率,驅動系統選用的三合一減速機可達到少維修或免維修的要求。設備日常維修保養只需定期向絲杠絲母和導軌面補充潤滑脂,并清理電氣系統中的灰塵即可。各零部件均實現了標準化、模塊化,互換性好。
當架車機高度范圍超過系統允許值時,系統自動停機、鎖定,并報警,同時顯示出故障架車機的位置,直至超限故障排除為止。為了保證操作安全,在總控制臺與車輛另外一側設置了遠程控制按鈕盒(移動式操作緊急按鈕)與總控制臺相連,用來監控架車機的工作狀態,確認主控制臺的起升、下降指令。
2 采用的規范和適用標準
架車機的設計采用的規范和適用標準主要有《地鐵設計規范》(GB 50157—2013)、《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線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804—2000)、《形狀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的規定》(GB/T 1184—1996)、《碳素結構鋼》(GB/T 700—2006)、《氣焊、手工電弧焊及氣體保護焊焊縫坡口的基本形式與尺寸》(GB/T 985.1—2008)、《重型機械通用技術條件》(JB/T 5000—2007)、《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GB 50231—2009)、《工業金屬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35—1997)、《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68—2006)和《起重機械設計規范》(GB/T 3811—2008)。
3 設備技術要求
3.1 機械方面的技術要求
移動式架車機的承載螺母設計為雙螺母結構,安全螺母與工作螺母之間設置了三套檢測開關,可使架車機的安全得到雙重保證。
工作螺母監測開關。工作螺母與安全螺母之間的接近傳感器可實時監控、檢測承載螺母的磨損量。一旦承載的工作螺母超過設計磨耗量,工作螺母與安全螺母之間的接近傳感器就會被激發,安全螺母立刻作用,接近傳感器發出信號通知PLC進行報警、停機,提醒檢修人員及時檢修。
工作螺母脫扣監測開關。一旦工作螺母螺紋被剪切造成脫扣,向下壓合脫扣監測開關,脫扣監測開關就會發出信號通知PLC進行報警、停機,提醒檢修人員及時檢修。
工作螺母和托架脫開監測開關。當托架在下降過程中因故障或受障礙物影響而卡死不動時,電機會驅動工作螺母繼續下降,而工作螺母與托架脫開,監測開關被觸及,立即發出訊號,通過PLC進行報警和停機保護。
當絲杠突然斷裂時(此種事件發生的概率非常小),由于絲杠采用上承載、上傳動的方式,所以只能是上承重部分絲杠斷裂,也就是絲杠螺母以上部分斷裂,絲母下部絲杠還能作為支撐,且4臺架車機均衡地架起一臺車,如果一臺架車機絲杠突然斷裂,另一對角線上的2臺架車機完全有能力支撐住車體,防止所架車體變形或傾覆。
3.2 電氣控制方面的技術要求
所設計的移動式架車機組應具有完善的故障自診斷功能,對設備狀態進行全面監控和顯示報警。觸摸屏上應顯示相應的故障提示,只要根據相應故障提示,便可知道故障性質,然后根據故障性質排除故障。故障診斷系統的顯示和操作界面均采用中文界面。
移動式架車機組的各電機采用電氣互鎖。當一臺移動式架車機的電機出現故障(或被按下急停按鈕,或停止按鈕)時,系統內各臺移動式架車機組的電機都自動停止運轉,以保護被架的車體。
每臺移動式架車機都應配備相同型號的鼠籠式制動電機,當設備在任一方向的運動過程中在任意位置上被緊急停機,系統將自動鎖定。只有重新供電,才能恢復任一方向的運動。這樣能防止誤操作引起的車輛和設備損壞。
各托架提升臂應設有超高和超低位置的紅色燈光指示,每臺移動式架車機及其托架都應設有高低限位開關。當高度達到行程范圍最高值,或者任意一臺架車機達到最高升程或降到最低位置(限位開關動作)時,電控系統在自動切斷電機電源的同時,通過聲音報警提醒現場工作人員,同時整個系統自動停止工作,直到故障排除后,設備方可重新使用。
當高低限位開關和緊急限位開關均出現故障時(此種可能性發生的概率非常小),在機械上設有碰撞緩沖裝置的同時,電控系統應能根據電機電流的變化自動切斷電機電源,以保護架車機。
當移動式架車機組的同步系統發生錯誤時,電氣控制系統應自動進行調整。如果在設定的調整時間內,架車機組起升或下降還未同步,電控系統應在自動切斷電機電源的同時,通過聲音報警提醒現場工作人員。
各行程開關均應設有遮擋,防止工作中的誤碰。所有電源開關和選擇開關都是鑰匙型的,保證只有專業人員才能操作,以防因誤動作而引起人員或設備的損傷。
4 主要部件材料的焊接、涂裝處理
所有部件與零件均應按照使用要求,保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并采用防高溫老化、防水、防銹和防腐蝕的材料。如果表面采用涂料、噴漆或電鍍工藝來防水和防腐蝕,應注明零件、防護層的材料和加工工藝,并注明使用壽命和使用要求。
機架和走行部組成的各零部件所用材料要符合GB 1591—88、GB 699—88、GB 700—88中的規定,并對主梁材料的化學成分進行檢查,出具質量檢驗報告。
4.1 焊接處理
車架焊接應選擇合理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藝參數等,并合理確定焊接坡口。通用技術要求如下:①各零部件的制造應嚴格按照相應的圖紙要求;②板材下料采用數控火焰切割機切割,并經機械校平或人工矯正;③板材壓型后,其減少的壁厚不得大于原壁厚的10%,并不得有裂紋、皺折和過燒等缺陷;④車架和梁所有的焊接接頭和焊接坡口均應通過機械加工來實現;⑤所有對接焊縫兩端都要加設引弧板、熄弧板;⑥車架和諸梁組焊前、后均應除銹,其焊接要按照GB/T 985—2008和Q/ZB 74中的相關規定進行,阻焊完成后,需采用合適的方法消除內應力;⑦車架、諸梁及有關零部件的機械加工表面、非加工表面棱角要打磨修鈍;⑧材料不夠大時,允許選擇合適坡口對接,但應對接牢固;⑨對接焊縫在車架、車梁某處只能是一條,即對接焊縫應相互錯開,并選擇合理的對接處。
4.2 涂裝處理
為了提高設備油漆涂裝質量,鋼結構件在涂裝前應進行磷化處理,主要工藝流程如下:
機架等大型構件:鋼板、槽鋼、角鋼等型材進廠→抽檢→拋丸清理→下料→焊接→清理→磷化處理→涂防銹漆。
小構件(≤2 000 mm×2 000 mm×10 mm):鋼板、槽鋼、角鋼等型材進廠→抽檢→拋丸清理→下料→焊接→磷化處理→涂防銹漆。
按鐵路機車車輛工藝要求,涂裝一遍H06-2鐵紅環氧酯底漆和3遍丙烯酯聚氨酯瓷漆,涂層厚度50~60 μm。該配方為成熟的“三防”(防濕熱、防鹽霧、防霉菌)工藝。
5 設備安全與防護
5.1 防誤操作
在架車機的設計中,要設有誤操作診斷功能,故障顯示語言要通俗易懂。系統要具有各種失效、誤操作保護措施,包括:①“上升、下降”單項保護。在聯動操作時,電氣線路通過對“上升、下降”的互鎖,保證其只能向上或向下一個方向運作。②設置上工作限位和下工作限位。③當一臺單機上的同步傳感器失效時,PLC根據同步傳感器輸出信號的異常立即發出信號,使其他架車機停止工作,以保護系統,防止車輛傾覆。④當因某種原因造成電機轉動而載重螺桿卡死不轉時,PLC根據同步傳感器輸出信號的異常,將指令傳遞給控制系統作切斷操作,并報警,避免被架車輛傾覆。⑤當選擇組合聯動操作后,如果出現的不同步范圍超過一車為任意二柱6 mm,相鄰二車為任意二柱6 mm,三車為任意二柱8 mm時,電氣控制系統自動進行調整。如果在設定的調整時間內架車機組起升或下降還未同步,電控系統就會在自動切斷電機電源的同時,通過聲音報警提醒現場工作人員。⑥當主接觸器失效時,PLC根據主接觸器輔助觸點輸出信號的異常情況。⑦輔助接觸器誤操作或失效時,PLC能進行監控、保護。
5.2 環境防護
要使設備適應自然環境,可采取以下防護措施:①移動式架車機配套使用的所有電氣元件、部件,包括控制臺連接使用的電纜均選用適合濕熱環境的產品,各種電線采用阻燃、無毒的產品;②所有機械緊固件均選用經鍍鋅鈍化處理的產品,導電緊固件需具有良好電鍍層;③設備機械相對運動的部位都要采取相應的潤滑措施。
5.3 電氣防護
整套設備具有可靠的接地、接零保護,端子板采用優質絕緣材料,同時具備電機任意兩相短路保護功能,A、C兩相對地短路保護功能,電動機的過載和過熱保護功能以及任意一點的保護接地功能。柜門設機械閉鎖、電氣閉鎖,臺柜內照明設施齊全。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嚴格把控架車機的設計和使用。為了加快鐵路機械設計技術的發展步伐,保證架車機產品的質量,提高架車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延長工件的使用壽命,在設計架車機時,要注重對細節的把握,全方面考慮架車機在使用中出現的各個方面的問題。在加工時,要注重具體的流程環節,仔細研究工藝技術對架車機質量的影響,從而在不斷的實踐中發現規律方法,最終實現提升架車機性能和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甘永立.幾何公差與檢測[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呂仲文.機械創新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3]Charles L.Phillips,Doyce D.Harbor.Feedback Control Systems[M].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1988.
[4]高鐘毓,王永梁.機電控制工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5]王恩亮.工業工程概述[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1996.
[6]孫桂林.機械安全手冊[M].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3.
[7]曾正明.實用工程材料技術書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