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國
(黑龍江省巴彥縣巴彥港鎮政府,黑龍江 巴彥 151800)
造林樹種結構調整
馬立國
(黑龍江省巴彥縣巴彥港鎮政府,黑龍江 巴彥 151800)
傳統林業工程中出現了林木生長受限、病蟲害危害嚴重、林木難以成材、森林防火困難等具體問題,因此,要從林業建設中找出實際解決的對策和方法,分析造林樹種結構調整的原因,提供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主要方法和措施,為造林樹種科學性和效率性的提升做好基礎性研究。
林業工程;樹種;結構調整
1.1傳統造林樹種結構單一
傳統造林樹種以單一的純林為主,大面積單純的楊樹、柳樹、紅松是歷史上植樹造林工程的主要痕跡,這種單一的結構會直接導致造林工程種質資源上的比例失調,缺乏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在病蟲害面前沒有必要的防護功能,一旦發生危害將迅速蔓延成嚴重的、大面積的林業災難。
1.2造林樹種結構經濟性不強
傳統造林樹種以落葉松、楊樹、柳樹作為主要的工程樹種,基本沒有生態功能強、觀賞價值高、經濟效益好的林木樹種作為工程目標樹種,導致造林樹種上存在經濟性不強,林分水平低,儲蓄能力差等各類問題,難以形成綜合優勢,制約了造林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3造林樹種結構分布不合理
傳統造林工程單純追求功能性,導致用材林面積、防護林面積、積碳林面積出現了分配不合理、分布不均勻的問題,特別是重復的造林造成了林木間年齡差距過大,導致造林工程生產效率嚴重不足,社會上林業資源的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出現了功能和價值、發展和目標等多方面的矛盾和沖突。
1.4造林樹種結構覆蓋性不足
傳統造林工程沒有從地域分布和結構構成上做到合理分布和科學覆蓋,導致在宜林區域造林重復,而在偏遠荒山荒坡卻存在覆蓋不足的問題。從大的區域上看,傳統的造林工作和方式沒有針對性地對造林樹種進行差異性使用,忽視了功能性樹種對生態改進和環境提升的價值,出現了造林工程的盲區,造成造林樹種結構和覆蓋性的實際問題。
2.1制定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基本原則
第一,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生態性原則,調整造林樹種結構過程中要以生態建設、環境修復為前提,通過調整造林樹種結構建立防護體系、生態體系,使林業工程通過林木生長建立起良好的生態和環境鏈條,取得林業工程更加豐富、更加穩定的效果和質量。第二,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經濟性原則,調整造林樹種結構工作要符合林業資源開發和市場運行的規律,要始終站在確保經濟可行性上做文章,提升調整造林樹種結構工作的經濟價值,滿足社會對林業工程的各類需求和目標。第三,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多樣化原則,要借用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良機實現林業工程樹種的多樣化,適當提升經濟型、功能型樹種的比例,力促林業工程實現多功能、多結構、多樣化發展的目標。
2.2把握造林樹種結構的基本情況
一方面要結合造林區域的地理特點,這是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第一個基礎性環節,要以區域文化、經濟和社會條件作為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前提,掌握造林工程外部環境和條件的信息,進而確定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方向和策略。另一方面要把握造林樹種的種質特點,這是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根本出發點,要掌握歷史林業工程存在的問題,通過造林樹種種質優勢的發揮來進行整個工程的功能調節和價值調整,改善造林樹種結構,構建完整、穩定的造林樹種結構。
2.3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要點
第一,要加強對病弱林業工程的樹種調整,可以結合純林改造、病蟲害治理等相關工作,對病弱林木進行伐除處理,開辟造林樹種結構調整的新空間,針對病弱林業工程的成因,采用生態性、系統性的措施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第二,要重視調整造林樹種結構過程中的灌木樹種的應用,要立足于林業工程生態建設,在喬木純林中大量引入灌木品種,利用灌木速生和郁閉性高的優勢,加大榛子、胡枝子等低矮灌木的應用范圍,使林業工程整體上迅速成型,功能上初具規模,保障對林地防風固沙、造林地水土保持、土壤條件改良等系列目標,在盡早形成經濟效益和生態價值的同時有效確保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效率和功能。第三,要在調整造林樹種結構過程中大力開發功能林和經濟林,要統一調整造林樹種結構工作與經濟林建設、功能林建設,采用換頭、扦插、嫁接等針對性技術,改進傳統純林經濟性不強的實際問題;發動附近居民的積極性,對林業工程進行有效補充,利用田間地頭的土地資源建立起功能型果園和觀賞林木,同時依靠楊柳和松槐等傳統樹種建立起新時期林業編制、加工、養殖等新產業,進一步優化調整造林樹種結構工作的效率和進程。第四,要在調整造林樹種結構過程中做好伴生樹種的應用,從植物學、生態學的高度調整好林業工程主要樹種之間的比例關系,利用伴生樹種生態、生長、功能上的優勢,提高林業工程生態和價值目標,更好地、全面地實現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目標。第五,要做好調整造林樹種結構過程中的細節工作,要將病弱林改造、林業經營、林木采伐等具體工作整合與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大體系之中,使造林樹種結構做到更新速生、高產優質,有效保障林木生產力和調整齡組結構等具體目標。
2.4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生態搭配
要將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科學搭配造林樹種結構作為一項中心性任務,在促進調整造林樹種結構多樣化的同時,提升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生態性。一方面,要加強造林隊伍的管理,構建更大的造林工程平臺和組織,以更大的體系和更高的層次提升造林工程管控水平,實現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生態優化。另一方面,要加強林業技術與管理人員的生態理念和環境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將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目標和任務放在生態重建和生態系統完善上,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細節與要點。此外,要開發生態益生型功能樹種,要結合本土樹種的適應性優勢和外地樹種的生態性優勢,培育林業工程新型的工程性樹種,做好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生態搭配和經濟搭配,促進調整造林樹種結構的合理性和林業工程的完整性。
新時期要轉變林業工作的傳統思路和軌跡,以樹種結構調整作為林業工作的新熱點,探尋造林工作新目標,用樹種結構的科學調整為路徑,進一步整合造林樹種之間的生物、生態關系,構建造林工程和環境和諧發展的新模式,在高效進行造林樹種結構調整的同時,完善傳統的林業工作,為新時期林業工作模式創新和水平提升提供基礎。
[1] 李君,瑙珉,謝懷慈,等.河套平原區鹽堿地造林方法及樹種選擇試驗研究[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5,(06):121-123.
[2] 王慶紅.大連市生態林造林樹種選擇及配置技術研究[J].防護林科技,2016,(02):318-319.
[3] 許靖,趙棟.白龍江林區人工造林適宜樹種選擇研究[J].防護林科技,2016,(02):163-166.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afforestation species
MA Li-guo
(Bayan Town Govern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Bayan 151800,China)
There are specific issues like forest growth restriction,serious pests and diseases,difficult timber formation and difficult forest fire prevention emerged in traditional forestry engineering.Therefore,we should find practical solutions from forestry building,analyze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reason of afforestation species,and provide main methods and measures so as to make basic research on its improvement in scientificity and efficiency.
Forestry engineering;Species;Structural adjustment
S722
B
1674-8646(2016)12-0048-02
2016-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