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澗秋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長春 130012)
高職院校制度建設與運行探究
劉澗秋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長春 130012)
在國家大力提倡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加強制度建設是堅持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據和基本保障。本文論述了高職院校在制度建設上存在的問題,深入探討了高職院校從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組織機構,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探索制度運行的實施辦法,以提高制度執行的生命力。
高職院校;制度建設;運行
制度建設是堅持依法辦學的依據和必然要求,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學校一切工作的靈魂。規章制度是高職院校行政工作的重要依據,完善的制度是高職院校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高職院校的規章制度,服務于學校的人才培養、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師資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維護了學校的正常運轉,引導著學校的發展方向。加強規章制度體系建設,既是學校法制化、規范化的體現,也是實現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前提,是學校科學健康發展的必要保障,它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經過長期的工作實踐和調研,我們發現高職院校制度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2.1對制度建設重視程度不夠
一直以來,高職院校對制度建設重視程度不夠,把工作重點放在學校基礎設施和擴大招生等“硬”環境的建設上,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專業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等。忽視“軟”環境建設,很多事情做了沒有依據,或者不按照依據或規定執行,慣性思維依舊。十八大以來,一切權利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樣“倒逼”我們重新審視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只有高度重視制度建設,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嚴謹的制度體系,才能保障學校事業健康發展。
2.2對制度建設組織研究不夠
高職院校在制度建設上缺乏系統的組織和研究過程,往往是因檢查或評估需要而臨時制定,沒有過多地考慮制度之間的層次性和相互聯系,缺乏配套制度和機制的建立。有些制度是有關聯性的,它在執行過程中需要一些部門或單位來配合,才能更好的落實。
2.3對制度建設自主創新不夠
高職院校近十年得到蓬勃發展,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前十年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和擴張發展,擴大招生規模。近幾年,高等職業教育逐步過渡到了由規模效益發展階段進入內涵建設階段。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在制度建設上理論研究不夠,體現不出鮮明的高職特色,“拿來主義”盛行,仿效本科高校院校和上級文件精神較多,與高職教育實際運行有明顯的“脫離”,影響制度的運行。
2.4制度可操作性不夠
由于高職院校建校時間短,理論研究薄弱,重視程度不夠,在制度建設上應對評估和骨干校建設,“拿來主義”依舊盛行,有的在文字上照抄照搬,甚至還有本科院校字樣;有的制度大篇幅的闡述制度的依據、意義、原則、指導思想;有的條款不適合高職院校;等等。顯然這樣的制度在實踐中缺乏操作性,不切合實際,讓人無所適從。
2.5制度發揮作用不夠
由于不夠重視制度建設,沒有形成學習和宣傳制度的氛圍,制度匯編束之高閣,制度成了應付檢查和評估的擺設,明明有制度、有規定,不按制度辦,卻要另研究臨時辦法。長此以往,人們便不遵守制度規定,期待臨時變通,使得制度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3.1依法建章建制
高職院校各項制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法律、法規的延伸,或者說是將法律、法規結合學校實際的具體化。法律、法規是制訂各項制度的依據。因此,高職院校制度建設首先應依據《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其次要遵循教育部門的有關規定和上級下發的規范性文件。
3.2系統建章建制
高校制度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到學校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是學校實行管理的重要依據,每項具體制度都是全體教職工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高校的管理工作則是由各個不同的部門共同完成的,而每個不同的部門都有其特殊的局部利益,制度的擬定、執行往往是由部門分工負責的。因此,在制定和執行制度時要強調從全局出發,防止從部門的利益出發,孤立的制度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3.3特色建章建制
高職院校制度建設要突出特色,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的辦學宗旨。制度建設立足于高職院校實際,圍繞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目標,緊扣高職關鍵特征,強化系統構建,適時完善制度,尤其是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等制度建設。比如董事會章程,實訓基地建設管理規定,學生企業實習管理辦法,企業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等等各方面構建富有高職特色的管理制度。
4.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組織機構
高職院校制度建設是一項十分嚴肅而慎重的工作,也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到學校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是學校實行管理的重要依據。制度是由各個職能部門來制定的,各部門各自為政,從本部門利益出發,制定出的制度缺少全局性,甚至有的相互矛盾。因此,成立由各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及法律顧問組成的成員,學院黨政領導任組長的常設領導小組來領導統籌。
4.2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
在制度建設的過程中,要力求使這個系統內容更全面、結構更完善,能覆蓋到學校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保證學校的規章制度體系層次合理、簡潔明確、協調一致。同時要考慮各個具體制度之間的相互關系,避免出現制度建設上缺乏連貫性,出現不一致或重復出現,造成制度之間相互矛盾,帶來制度執行的困難。制度體系大致分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包括學校的規劃、章程等。第二個層面主要包括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第三個層面包括崗位職責等。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是保障學校健康發展的重要依據。
4.3探索有可操作性的具體實施辦法
讓制度在工作中實施并發揮作用,提高制度的執行力,關鍵要落實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是注重時效性。制度建設要有動態適應,要與時俱進,適應發展新常態,是制度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過時的制度對現實不僅起不到指導作用,反而會阻礙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二是精細化和易操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不能執行的制度等于一紙空文。因此,制度起草過程要注意通俗易懂,簡潔明了,減少意義、原則、指導思想之類的理論闡述。高職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注重理論教學和科學研究,高職院校要注重實用性、可操作性,力爭實現制度的精細化和操作性。
三是措施得力。制定的制度若沒有措施,等于形同虛設。以往我們制定的制度重點在于制度的依據、原則、意義及具體做法,忽略了制度的措施和處罰條款,導致大家不重視制度,敢冒犯制度規定,也就是觸犯制度成本太低,甚至有的沒有明確處罰辦法。例如,我們看到有些公共場所貼著“禁止吸煙”,這樣的規定沒有震懾力。但是,新加坡的規定和辦法值得我們借鑒,新加坡的公共場所警示標志簡潔明了,看圖說話,不論你是哪個國家的人都能看懂,到處都有標識“公共場所或交通工具上抽煙,罰款1 000新元(人民幣5000)”。可見,一個制度的措施部分是落實和執行制度的重要保障。
四是宣傳到位。制定制度是為了讓教職工遵守或執行,那么,就必須有讓大家知道、了解、熟悉、掌握的過程。一個制度出臺,如涉及全體教職工利益的,要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這個過程也是宣傳和教育的過程。制度出臺后要在校園網上公示,并且長期掛在網上,便于大家查找和應用。比如,學生管理規定,在新生一入學就要加強宣傳教育和學習制度,對上課、考試及公寓管理有哪些規定,都應向學生介紹清楚,學生只有知道并了解,才會去自覺遵守,否則觸犯了管理規定還不知道,更談不上了解處罰規定,這不利于學生遵守校規校紀,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宣傳到位是制度落實的重要前提,學校應加強教職工學習制度,落實制度,監督制度執行等環節,通過開展普法教育活動,舉辦普法及校規校紀知識競賽等活動,使教職工形成自覺遵守制度的校園文化,為學校科學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1] 孫宵兵.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 教育部.高等教育法律法規規章選編[G].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 李旺.高職制度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教育,2014,(01):125.
G717
A
1674-8646(2016)12-0094-02
201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