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雙
(長春工程學院,長春 130012)
物聯網的發展及應用
唐明雙
(長春工程學院,長春 130012)
作為新型信息技術的發展焦點,物聯網以其可以將物品、人、網絡三方面結合的技術特點,深受各個國家、各界學者的關注。隨著物聯網的進一步普及,會有更多的人了解其體系結構和相關技術,筆者就對物聯網進行探究。
物聯網;體系結構;相關技術
1.1物聯網的概念
物聯網,顧名思義,首先會想到是一個物品互聯的網絡,除此以外,物聯網還指物品與人,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鏈接,我們簡稱為T2T、H2T、H2H,我們通俗的理解就是物聯網相當于一個商品流通的網絡市場,是一個可以進行各個領域、各個國家商品出售、交流的中心。
1.2物聯網的應用
物聯網的應用可以說是方方面面,但由于現階段發展的限制,物聯網技術的主要運營領域是在貨物流通頻繁的領域,比如大家熟悉的物流、零售,當然還包括制藥等。現如今還有一些像手機網絡與現實收費結合一起的應用,使物聯網得到了更多的認可。物聯網的應用主要是基于五大服務:第一是聯網類服務,第二是信息類服務,第三是操作類服務,第四是安全類服務,第五是管理類服務。
2.1CPS技術
CPS技術是使物聯網更加自主化、信息化、科技化的關鍵,是將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鏈接的關鍵。它的主要作用是將信息進行傳遞,使得整個世界的物品信息在網絡上傳播,然后在現實世界里進行運送。在網上進行傳播達到了全球化、高效化、智能化、環保化,讓物品流通更加便捷。
2.2物聯網的結構層次
物聯網是一個基于穩定層次的自主系統,這個穩定的結構層次一直都是傳統上的穩定層次,這個層次還未進行大的突破,這也可能跟物聯網應用的廣泛性有關。傳統意義上的結構層次包括三個方面:數據的感知層、輸出層和應用層。數據的感知層相當于數據的采集過程,通過讀寫與傳輸,使數據保存到網關設備,為下一層次的使用做準備。感知層其實也和互聯網的結點相似,也擁有一些相似的體系結構和系統模型。第二層是傳輸層,通過攝像、無線傳輸等技術的采集后,需要把信息傳遞到傳輸層,傳輸層通過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處理,并利用一些網絡技術,把信息有序的儲存,以免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錯亂,導致信息傳遞失誤,造成用戶損失。最后一個層次是應用層,應用層就是將信息發布出去,讓需要的人進行收集,實現整個物聯網的應用。應用層主要是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鏈接,更多的是注重安全及現實生活。
2.3物聯網的運行系統
物聯網的運行系統是基于以上三個層次的一種自主運營系統。自主系統主要包括四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類似于商品標簽的數據面,就是將物品的信息進行更好地采集、處理、發布、收集的平臺,是物聯網自主運行的基礎;然后是起到保護作用的控制面,控制面主要是對信息的代碼運行進行控制,對信息的發布與查詢進行監控。最后一個層面是管理層,管理層不僅是對信息的采集、網絡配置進行管理,還包括了對用戶的管理,這里包括很多協議的使用。
3.1物聯網存在的不足
物聯網發展至今,人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安全問題。物聯網技術也是由代碼構成的,既然是代碼就一定有破解的方法,所以物聯網的安全系統是在不斷更新的,但這仍然讓很多用戶提出了質疑。大家所擔心的安全問題主要是數據的泄露,包括個人信息、物品信息、運輸信息等,現如今使用物聯網的人快速增加,造成了數據的大量增加也給數據的安全帶來了不小的難度。第二個比較在意的問題就是標準化的問題,物聯網是一個直接從全球起步的技術,所以從發展開始就有著重重阻礙,而又由于剛興起時,所有國家各有各的想法,也就沒有促成一個標準的統一,沒有標準就會千差萬別,所以早日有一個完整的標準體系也是物聯網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3.2物聯網的發展方向
雖然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新興技術不斷增加,但對于物聯網技術來說,現階段的發展還是要以原有的基礎進行發展,物聯網的發展并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創新對于物聯網來說也并非是好事,所以穩定發展成為成型體系才是未來發展首先要解決的難題。既然要發展成型體系,就要先進行人員的培訓,科研人員的主要方向是物聯網的網絡計算、網絡系統、網絡技術,所以人員培訓就要從這幾方面抓起。讓我們現在使用的鑲嵌式模式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人員培訓還要進行安全保證,平臺也要不斷開發與完善。而且隨著物聯網數據的不斷增大,數據處理也將是未來要面對的難題,優化信息處理系統,避免信息堆積也將是未來的一個艱巨任務。
物聯網在近幾年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廣泛的關注,有很多知識青年在創業的過程中也投入到了物聯網的行業中,物聯網的發展對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巨大的幫助,發展勢在必得,雖然處于起步階段的物聯網存在很多的缺點和不足,但是在眾多的挑戰中,物聯網技術一定會沖破重重阻礙,為未來物品流通做出前所未有的貢獻,在未來幾年,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安全系統的不斷完善,物聯網會更好地普及我們的生活當中。
[1] 邱小明.物聯網體系結構及關鍵技術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7 (28):108-109.
[2]陳晴.從互聯網接入方式的擴展透視城市交通出行誘導系統的應用[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184-185.
[3] 朱仲英.傳感網與物聯網的進展與趨勢[J].微型電腦應用,2011,(04):164-165.
TP212.9
A
1674-8646(2016)12-0101-02
201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