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春
(邯鄲學院中文系,河北 邯鄲 056005)
?
京津冀協同發展視域下鋼鐵產業發展戰略創新
楊德春
(邯鄲學院中文系,河北 邯鄲 056005)
生態保護是建立京津冀協同發展視域下鋼鐵產業發展戰略創新的出發點和理論基石,淘汰京津冀的鋼鐵等行業的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不能采取破壞性淘汰的方式,京津冀的鋼鐵產業必須進行轉型和升級,京津冀協同發展視域下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應該與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進行整合,京津冀協同發展視域下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應該與一帶一路戰略進行整合,京津冀協同發展視域下鋼鐵產業發展必須實現京津冀生態保護、資金、資源、人才、教育等等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視域下鋼鐵產業發展戰略的創新必然伴隨著中國智庫的崛起,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京津冀協同發展; 鋼鐵產業; 發展; 戰略; 創新
為保障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從2015年8月20日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七省區市陸續啟動了空氣質量保障方案。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七省區市內12 255家燃煤鍋爐、工業企業及混凝土攪拌站停產或限產。其中,河北省內兩級控制區停產或限產企業3 700余家;北京市內1 927家工業企業采取了停產或限產措施,與APEC會議期間相比增加了15倍。在此背景下,2015年8月20日至9月3日15天的時間里,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17.8 mcg/m3,同比下降73.2%,基本上相當于世界發達國家大城市的空氣水平,北京終于出現了久違的所謂“閱兵藍”[1]。
從理論上而言,北京要保持這種久違的所謂“閱兵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七省區市內12 255家燃煤鍋爐、工業企業及混凝土攪拌站就必須永遠停產或限產。即使是在這種假設的前提之下,這種久違的所謂“閱兵藍”也僅僅是空氣或環境的表面情況,由于長期的污染,生態環境遭到了長期的重度破壞,其負面影響仍將持續一個相當長的過程,然后,生態環境才有可能開始修復過程,生態環境的修復過程又將持續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如果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一結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七省區市內12 255家燃煤鍋爐、工業企業及混凝土攪拌站就立即開始生產,則北京終于出現的這種久違的所謂“閱兵藍”將會立即消失,生態環境將繼續遭受重度破壞。生活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之下的人的身體健康將不可能不受到影響,人是要時刻呼吸的,需要時時刻刻都要有適宜的空氣,這就要求我們以所謂的“閱兵藍”反思京津冀的發展、重新審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從而建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戰略。
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的目的無非是讓人民能夠生活得更好,如果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發展的結果是人賴以生活的自然生態環境越來越差,到最后人無法生存,那么,這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不如不要。任何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的發展都不能夠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任何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的發展都需要反思。作為理性的人,我們絕不能自欺欺人,更不能飲鴆止渴。所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任何戰略都必須建立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之上。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第一個重大課題是在京津冀范圍之內或在更大范圍之內如何處理近兩萬家污染企業的問題。此近兩萬家污染企業主要屬于煤炭、鋼鐵、化工等產業,所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第一個重大課題是在京津冀范圍之內或在更大范圍之內如何處理煤炭、鋼鐵、化工等產業的問題。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是去工業化,而是實現更加高級的工業化;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是去城市化,而是實現更加高級的城市化。
2013年11月24日上午,河北省的邯鄲市、承德市、唐山市集中爆破拆除8家鋼鐵生產企業的16座轉爐、10座高爐,這些轉爐和高爐都具有正常的生產能力,炸響了河北省淘汰過剩鋼鐵產能的第一聲[2]。爆破拆除本身不僅僅破壞了生產力[3],而且產生了巨大的污染。這樣對于生產力的大破壞竟然被冠上“壯士斷腕”的光環,大談什么可圈可點的“環保賬”,實際上,河北省和邯鄲市、承德市、唐山市的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也受到了一定影響,更為嚴重的是造成大量失業。
對于京津冀的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業如何淘汰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的問題應該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我反對對于京津冀的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業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的破壞性淘汰。落后產能的落后是相對而言的,過剩產能的過剩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在京津冀的落后產能,在印度和非洲就可能是先進的產能。今天的過剩產能明天就可能是稀缺產能,再重新發展和重新建設可能還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包括可能還要付出更大的生態和環保代價。鋼鐵、水泥、平板玻璃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原材料,鋼鐵是船舶制造的基本原材料,中國要建設海洋強國船舶制造必須大發展,電解鋁是制造大飛機和軍用飛機的基本原材料,所謂的產能過剩是虛假的現象,是下游產業發展滯后和發展不充分的表現。
美國和前蘇聯對外出口武器裝備,對于過時的武器裝備均未加以破壞,而是根據不同的出口對象,有針對性的出口,沒有破壞和浪費。美國和前蘇聯對外出口武器裝備的經驗是值得借鑒的。中國并不富裕,中國人均收入還很低,中國發展生產力是很不容易的,在付出巨大代價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一點點生產力,絕不應該任意糟蹋和破壞。京津冀協同發展絕不是把北京市的污染企業轉移到河北省,把河北省的污染企業炸毀。
對于京津冀的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業的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絕不能進行破壞性的淘汰,而是應該在全球視野之下,進行歷史的、科學的、經濟的、生態的考量,盡最大努力保護生產力,做長遠的打算。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業都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中國作為未來與美國抗衡的世界大國,在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業要有與世界大國地位相匹配的生產力。
京津冀的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業的部分確實需要淘汰的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也不能采取破壞性淘汰的方式,因為落后是相對而言的,過剩產能則基本上是世界先進水平的生產力,要有針對性地輸出國外,世界上有些地方的生產設備還不如這些設備先進,對于環境的負面影響更大,對于生態的破壞更嚴重。
中國鋼鐵產業現在存在三個主要問題:
3.1誤以為鋼鐵產業的嚴重污染可以通過治理和綠色循環經濟得到基本解決
毫無疑問綠色低碳發展是時代潮流,毫無疑問綠色低碳發展也是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內在要求,毫無疑問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鋼鐵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主題。毫無疑問中國鋼鐵產業要占得先機和贏得優勢必須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但是,無論如何強化清潔生產、綠色生產、低碳生產,即使基本上實現了從“末端治理”向“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也僅僅是減少污染,不可能實現不污染或零污染。所謂的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產方式也不可能實現零污染,也僅僅是減少污染。我主張,京津冀地區不能夠存在有污染的企業,即京津冀地區企業零污染。
3.2誤以為互聯網經濟可以使鋼鐵產業存在的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互聯網經濟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基本解決鋼鐵產業存在的所有問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手段,但是,信息化技術不可能代替人,也不可能進行戰略思考。對于互聯網經濟的負面作用要有清醒的認識。
3.3誤以為成本消耗大、經濟效益不佳可以通過調結構和科技創新得到基本解決
對于鋼鐵產業的成本消耗大和經濟效益不佳問題首先要找到鋼鐵產業的成本消耗大和經濟效益不佳問題的根源,排除原料價格即鐵礦石價格的影響之后,鋼鐵產業的成本消耗大和經濟效益不佳問題的根源就是漫長的海陸聯運的費用,這不是調結構和科技創新能夠解決的問題,只有將鋼鐵企業建在產油地區或附近地區才可能解決。
鋼鐵產業是京津冀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鋼鐵產業是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戰略產業,鋼鐵產業是不能像對待煤炭產業那樣處理的。一方面,要保留京津冀的鋼鐵產業優勢;另一方面,又要使鋼鐵產業在京津冀不產生污染。這不是又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式的悖論或矛盾,我們必須如此要求以求最終解決問題。
鋼鐵產業是高污染產業,在治理污染技術沒有重大進步的情況下,京津冀還是應該保留鋼鐵產業,因為鋼鐵產業是戰略產業,京津冀必須有戰略產業的一席之地。當代的鋼鐵產業的原料主要是鐵礦石,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鋼鐵產業的建設實際上就是要盡量接近鐵礦石產地,實現就近生產以節約成本。但是,這不是要把鋼鐵產業的所有部分都建設在原料產地即鐵礦石產地,而是把鋼鐵的實際生產部分或部門建立在原料產地即鐵礦石產地,鋼鐵產業的首腦部分、核心部分、技術研發部分和后勤物流部分等等則設在京津冀地區的河北省,如此布局,既疏解了北京市的非首都功能,又消除了京津冀地區的污染,更為重要的是一方面沒有造成大量失業而確保了京津冀地區的社會安定和穩定,另一方面在京津冀地區為鋼鐵這一戰略產業保留了一席之地。
現在京津冀的鋼鐵產業必須從國外進口鐵礦石,經過漫長的海陸聯運,最后在京津冀生產出鋼鐵產品,也生產出污染。漫長的海陸聯運是有成本的,而生產出的鋼鐵產品又僅僅相當于運輸物的極小一部分,絕大部分海陸聯運的運輸物最后在京津冀變成了廢渣并且產生出污染,這樣的生產大有改進的必要,完全可以把鋼鐵生產企業就近建在鐵礦石出產地,可以直接把國內的高爐和轉爐拆卸后在國外新址組裝,千萬不要再炸高爐破壞生產力了。在鐵礦石產地或附近就地或就近生產出鋼鐵產品,然后把鋼鐵產品通過海陸聯運運往京津冀。這樣,對于地球的污染是一樣的,但是,海陸聯運的費用降低了,京津冀的鋼鐵產業作為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戰略產業得以保留,經濟效益還有所提高,京津冀的鋼鐵產業的污染問題得以基本解決。萬一有事,如戰爭等,還可以撤回京津冀恢復生產。
目前,人民幣已基本上實現了周邊化或區域化。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元、歐元、日元的又一個“硬通貨”,在東南亞一些地區,人民幣有“小美元”之稱,被當作硬通貨流通和使用,在中亞五國、俄羅斯、巴基斯坦、朝鮮以及蒙古國等國人民幣也有一定影響。人民幣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周邊化或區域化的范圍內,人民幣必須國際化。
從大國崛起的歷史來看,大國崛起一般伴隨著其貨幣在國際貿易、資本流動中成為計值貨幣。英國、美國的崛起均伴隨著資本輸出,伴隨著本幣成為國際計值貨幣。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資本輸出,卻是以美元為計值貨幣,結果日本經濟逐漸衰退。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暫且不說遲早要取代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就是現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應該具備與其經濟總量、貿易總量相對稱貨相適應的應有的國際貨幣地位。現在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不是僅次于美元,而是排在美元、歐元之后,所以人民幣國際化必須加速進行,否則必將嚴重阻礙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鋼鐵產業發展戰略必須與人民幣國際化戰略進行整合或對接,鋼鐵產業發展戰略的一個重大課題就是解決京津冀地區鋼鐵產業污染問題和安全生產問題,而京津冀地區鋼鐵產業污染問題和安全生產問題不能夠通過在京津冀地區遷來遷去來解決,鋼鐵產業污染問題和安全生產問題放在京津冀地區的任何地方都產生污染,一定要認識到京津冀的生態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鋼鐵產業產生的污染問題和安全生產問題直接影響和威脅北京。京津冀地區的鋼鐵產業污染問題和安全生產問題必須也只能夠通過產業輸出來解決,對于地球的污染是一樣的,在鐵礦石產地或附近就地或就近直接生產出鋼鐵產品,還可以節約成本,而產業輸出必須有資本輸出來帶動,沒有資本輸出的產業輸出是不可想象的。而一國的資本輸出要求其國的本幣具有一定的國際地位,所以,人民幣國際化對于京津冀協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僅僅是人民幣未來的目標,雖然這一目標要加速實現,刻不容緩,否則將嚴重阻礙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但是,人民幣國際化現在畢竟不是現實。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如何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我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當前要充分利用人民幣已基本上實現了周邊化或區域化這一現實,具體就鋼鐵產業而言,積極進行京津冀地區鋼鐵產業向周邊國家的對外輸出,通過鋼鐵產業的對外輸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也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相關國家既有的雙邊和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促進中國和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一帶一路這兩個戰略均為當前我國的重大國家戰略,均為促進經濟發展和區域合作的戰略,均為關系改善民生和中國國家長遠利益和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戰略。
國內有人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戰略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戰略,二者沒有任何契合點,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國內有人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戰略兩者差別主要體現為實施主體上和范圍上的不同,京津冀協同發展涉及國內的部分區域,而一帶一路戰略涉及國際上的部分區域,二者所涉及的區域沒有任何契合點,這種看法也是錯誤的。
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是中國資本、技術、標準、產業、文化走出去的戰略,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根本出路是也只能是京津冀的資本和產業走出去的問題。所以,一帶一路戰略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具有一定的契合度,應該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戰略進行整合,這不僅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一帶一路戰略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應該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先導或龍頭,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帶動一帶一路戰略。從中國的經濟版圖上來看,只有京津冀地區具備比較充分的條件率先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首先,京津冀地區的經濟以重工業為主,對于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其次,京津冀地區的經濟存在巨大的過剩產能,亟需對外輸出,這就決定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輸出型的戰略,要發展輸出型的經濟,而珠三角、長三角、山東經濟區都是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輸入型經濟,不可能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先導或龍頭。再次,京津冀地區的區位優勢十分優越,京津冀地區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先導或龍頭,不僅僅可以橫向帶動西部經濟圈和東北經濟圈,又可以縱向實施和加強南北對接,與南方的輕工業實現互補,縮小南北經濟差異和南北經濟差距,而且京津冀地區環渤海的區位優勢便于國際交流,京津冀地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的一部分。又次,北京中關村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創新中心,但是,北京中關村地域狹小、房價高昂,極大地限制了北京中關村創新產業的發展,如果北京中關村創新產業能夠外遷河北省,不僅可以提升河北省的創新水平,而且可以推進京津冀知識經濟和創新經濟輸出國外,在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同時帶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重振中國經濟的根本出路在于轉變發展觀念,由引進外資的輸入型經濟轉變為對外進行人民幣投資帶動的產業輸入型經濟。現在空談技術創新經濟是不現實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發展并不是依靠技術創新而是依靠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現在也不可能超越中國的現實。對于鋼鐵產業而言,通過人民幣直接對外投資,帶動京津冀地區的鋼鐵產業對外輸出,能夠盈利則最好,不能夠盈利也節約了運輸成本和消除了國內污染,生產的鋼鐵產品或在當地繼續加工或運回國內進行高附加值加工,獲利后再購買國際先進的鋼鐵技術,滾動擴大生產,將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等等原因產業轉出中國而失業的農民工重新招入中國的產業升級的鋼鐵工廠,由中國自身完成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歷時性轉變,再現中國經濟長期以兩位數增長的奇跡,實現中國經濟的再次騰飛。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京津冀的生態保護、資金、資源、人才、教育等等必須實行一體化,否則,京津冀的生態保護、資金、資源、人才、教育等等無法各自為政、獨立發展下去。
1.關于京津冀的生態保護的一體化問題,現在京津冀的生態保護沒有實現一體化,首先京津冀的生態保護的目標和標準就沒有實現一體化,冀是為京津的生態保護服務的。為保護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的水質,僅張家口市就先后關停了上千家企業,連畜牧業都不可以搞。把北京的鋼鐵產業外遷曹妃甸,把重污染企業外遷至河北省。這種小聰明式的決策是極為有害的,這些企業在北京,污染空氣還可以靠風吹出北京,在北京周邊污染,風一吹可能吹到北京。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這是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干凈的典型表現,豈不知事物是相互聯系的,京津冀的生態保護必須實現一體化,首先京津冀的生態保護的目標和標準要實現一體化。
2.京津冀的資金、資源要實現一體化,絕不能再繼續資金、資源向北京集中,形成所謂的“環京津貧困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京津冀的資金、資源要統籌兼顧、合理配置、平等分配,從而實現京津冀的資金、資源一體化,只有如此,京津冀協同發展才有可能,京津冀一體化才有可能。
3.關于京津冀的人才一體化的問題。所謂的“翻過一座山,工資翻三番”,北京市的工資高于河北省數倍,導致河北省的人才大量流入北京,形成所謂的“虹吸效應”和“馬太效應”,沒有人才,如何發展經濟?必然導致“環北京貧困帶”。京津冀的人才必須實現一體化,首先,河北省要大幅度提高工資水平,要達到北京的工資水平,實際上只有河北省的工資水平超過北京,人才才有可能回流河北省,才有可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人才流入河北省。其次,必須實現京津冀戶口一體化,如果繼續一個北京戶口值多少多少萬,一個河北戶口不值錢,則“虹吸現象”仍然繼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人才流入河北省是不可能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也只能說是一句空話。京津冀地區的鋼鐵產業要對外輸出,但是,京津冀地區的鋼鐵產業的總部還要設在河北省,因為總部是非首都功能,這就存在一個高級人才在河北省落戶的問題,如果這些人還是北京戶口,客居在河北省,不僅不能夠實現京津冀一體化,而且也不可能真正達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人口的目的。
4.關于京津冀的教育一體化的問題。不論經濟發展還是社會發展,教育都是基礎;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在北京,而教育應該是全民的教育,教育是典型的非首都功能,理應將首都的教育資源在京津冀范圍內重新配置,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高考是中國重要的教育制度,理應實現京津冀高考一體化,統一京津冀高考錄取分數線,一方面,對于北京的低分上名校是一個沖擊,可以打破教育的不公平,提高北京的教育質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河北省上大學的人數,消除北京戶口的高考福利,有利于體現教育公平和促進河北省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之初,摸著石頭過河,1980年12月16日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陳云講話稱:“我們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穩。因為我們的改革,問題復雜,不能要求過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論研究、經濟統計和經濟預測,更重要的還是要從試點著手,隨時總結經驗,也就是要“ 摸著石頭過河”。開始時步子要小,緩緩而行。”[4]279陳云更強調領導干部在試點中總結經驗,后來,深圳先行先試,也主要是領導干部去先行先試。
鄧小平南巡講話:“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 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不冒點風險,辦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萬無一失,誰敢說這樣的話?一開始就自以為是,認為百分之百正確,沒那么回事,我就從來沒有那么認為。每年領導層都要總結經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5]372這也是強調領導干部去試和闖。
鄧小平南巡講話,提出上海沒有列入經濟特區是一個失誤,引起浦東大開發。鄧小平南巡講話:“我的一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濟特區時沒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現在長江三角洲,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局面,都會不一樣。”[5]376這說明當時改革開放有失誤。如何解決改革開放的盲目性和失誤,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領導干部的知識畢竟有限,就算領導干部是真正的智者,智者千慮終有一失,由領導干部以外的知識分子輔助決策是絕對必需的。知識分子輔助官員決策在中國絕不新鮮。但是,在一個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之中,食客、師爺之流的知識分子在政治、經濟、思想上均完全依附于君主和政府官員。這種主從依附關系,使得知識分子基本上不可能在輔助決策時提出客觀的、獨立的、糾錯性的建議。
中國社會雖然已經進入21世紀,但是,中國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曾經長期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在決策過程中,智庫所起的作用不大。在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中,智庫所起的作用也不大。但是,客觀的、獨立的、糾錯性的智庫對于科學決策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在未來的決策之中必須充分發揮智庫的作用,而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中國智庫的崛起創造了條件。領導干部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些想法,經過中國智庫的研究,逐漸豐滿起來,一些錯誤得到了糾正,模糊不清之處得到了澄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施必然伴隨著中國智庫的崛起。
對于京津冀地區的鋼鐵產業的發展問題,特別是京津冀地區鋼鐵產業的污染問題和安全生產問題不可能由一兩個官員拍腦門來解決。解決京津冀地區的鋼鐵產業發展問題、解決京津冀地區鋼鐵產業的污染問題和安全生產問題的戰略思考只能由中國智庫的研究來完成。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京津冀地區面臨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中國第三個具有國際意義的經濟發達地區的歷史機遇。河北省錯過了太多的發展機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對于河北省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不僅河北省的領導干部要積極進取,搶抓機遇,要像改革開放之初,廣東省的領導干部那樣不等不靠、積極進取、搶抓機遇、先行先試,而且河北省的知識分子也應該為了河北人民的生活積極獻言獻策,糾正領導干部的錯誤,指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這是河北省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在歷史機遇面前的歷史責任。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中國面臨自改革開放以來,繼設立經濟特區、南巡講話后掀起的改革大潮之后掀起的第三次改革大潮的歷史機遇。自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世界絕大多數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在下降,世界經濟危機也波及中國,中國正在面臨多種巨大的挑戰,經濟發展是中國所面臨的巨大的挑戰之一。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從接受和利用外資到資本輸出,從承接海外的產業轉移、建立勞動密集型的三資企業到產業輸出,這是經濟和歷史發展的必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中國的產業轉型提供了歷史機遇,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不僅京津冀地區的領導干部要積極進取,搶抓機遇,要像改革開放之初,廣東省的領導干部那樣不等不靠、積極進取、搶抓機遇、先行先試,而且京津冀地區的知識分子也應該為了京津冀地區的人民和中國人民的生活積極獻言獻策,糾正領導干部的錯誤,指導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這是京津冀地區的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在歷史機遇面前的歷史責任。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改革開放的繼續,同時又是新起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還要解決改革開放以來沒有解決和沒有解決好的問題。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地區得到了歷史性的發展,但是,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是有重大缺憾的,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沒有解決生態問題,是高污染發展,是犧牲環境的發展,長三角的發展也一樣。而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之上,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的現實意義之一。京津冀地區鋼鐵產業污染問題和安全生產問題的根本解決以及京津冀地區鋼鐵產業生產力的基本保留對于中國的未來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其次,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地區得到了歷史性的發展,但是,珠三角主要是承接海外的產業轉移,沒有解決資本輸出,智力輸出、產業輸出的問題,長三角也一樣。而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實現資本輸出,智力輸出、產業輸出,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的現實意義之一。京津冀地區鋼鐵產業的對外輸出以及京津冀地區鋼鐵產業生產力的基本保留對于中國的未來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再次,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地區得到了歷史性的發展,但是,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沒有解決貧富分化的問題,農民工絕大部分不能實現與其打工地的居民在戶口、工資、住房、醫療、養老、子女教育上的一體化,長三角也一樣。而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實現資源、人才、教育等等一體化,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的現實意義之一,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重要的現實意義。如果京津冀協同發展不能實現資源、人才、教育等等一體化,即不能夠實現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那么,京津冀協同發展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就基本上沒有什么意義了。京津冀地區鋼鐵產業的從業人員及其家屬能夠平等享受京津冀地區的教育、養老、醫療、住房和其它社會資源并且前往海外工作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及中國的未來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北京“閱兵藍”煉成原因公布[EB/OL].[2015-09-07 06:37:18]http://help.3g.163.com/15/0907/06/B2T19AN500963VRO.html
[2]河北化解過剩產能三地爆破拆高爐[EB/OL].[2013-11-25]http://news.163.com/13/1125/07/9EGRK5G800014JB6.html
[3]河北引爆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第一炸 部分合規設備拆除[EB/OL].[2013-11-15 09:11:22]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1/25/c_125755421.htm
[4]陳云.陳云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New Ideas of steel industry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YANG Dechun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andan College,Handan,Hebei.postcode 056005)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new strategy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Eliminating backward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Eliminating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Steel industry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hould not take a destructive way.Steel industry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must ransform and upgrade.Stee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hould integrate and dock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strategy of Renminbi (RMB). Stee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hould integrate and dock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Stee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must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the integration of capital,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the integration of talent,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so 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tee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will be with the rise of Chinese think-tank.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tee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New
楊德春(1968-),男,河北遵化人,邯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學博士,研究方向:邯鄲地方文化與區域經濟.
TF-9
A
1671-3818(2016)01-00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