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慶新,張小康,鄧海賢
(廣東高登鋁業有限公司,廣東 肇慶 526241)
?
ERP在鋁型材行業中生產數據管理上的應用難點分析及應對措施探討
梁慶新,張小康,鄧海賢
(廣東高登鋁業有限公司,廣東 肇慶 526241)
本文扼要介紹了ERP系統在鋁型材企業中生產數據管理上的應用,結合實際運行情況,提取應用難點并對其分析,通過對ERP系統的二次開發,內設生產控制程序,探討出可行的應對措施,以解決鋁型材企業在ERP這一信息化建設中遇到的部分共性問題。
ERP系統; 鋁型材企業; 生產數據管理; 應用難點; 二次開發
在制造鋁型材的企業中最能體現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的莫過于ERP系統的實施,如果認為ERP是制造鋁型材企業信息化的“第一次革命”的說法也并不為過[1]。
在鋁型材加工行業中,常見的應用于企業的ERP系統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企業完全自主研發出的ERP系統,第二類為企業購買行業中第三方開發的通用ERP系統,第三類為企業與第三方共同研發的定制版的ERP系統。無論是哪一類的ERP系統,有關生產數據鏈的模塊都是最復雜最關鍵的環節。本文以第三類的某ERP系統在生產氧化/噴涂料上的數據管理為例作簡介,其他如熔鑄、擠壓、木紋等在生產數據管理上原理相似的情形但因篇幅所限在此省略,在此分析其生產數據鏈上應用的難點,探討出可行的應對措施,以供參考,其中某ERP系統部分的樹狀結構圖,見圖1,而氧化/噴涂工序的流程圖則參見圖2。

圖1 某ERP系統部分的樹狀結構圖
2.1訂單信息
在鋁型材行業中,一般客戶向鋁型材制造商下訂單時,至少有7個信息需要雙方確認,具體為型材型號、壁厚、長度、訂單支數及重量、表面名稱和包裝方式等,而在ERP系統中,在落實以上信息外,往往還有ERP系統在基礎資料中設定后,會在銷售訂單中自動生成的如客戶編號、型材米重、支重、理論重量、表面類別等信息。銷售訂單在生產數據流轉過程中,表面名稱、壁厚、支數和理論重量是最重要的,其他規格屬性等信息有條件忽略。

圖2 氧化/噴涂工序流程圖
在某ERP系統中,以訂單編號為150 901 001為例,型材型號120RG08,訂單支數200支,氧化堿砂白和普通噴涂各100支,訂單的數據信息要點可參見表1。

表1 訂單的數據信息要點
2.2生產數據管理應用難點
以生產氧化/噴涂料為例,生產數據管理環節主要分為生產計劃單審批→排產單→擠壓完成登記→過磅審核→型材時效→中轉分框→氧化/噴涂(氧噴)上架→氧化/噴涂(氧噴)下架→包裝收料→成品入庫→成品出庫→訂單結案,(見圖1),其中生產數據鏈出現異常往往集中出現在三個環節,具體表現為:
第一,過磅審核:由于在過磅審核環節是以實際過磅的重量數據為準,當遇到機臺在擠壓完成登記中有意或無意的填錯實際完成支數時,而過磅點數沒能發現異常,如擠壓實際產出110支,但登記只填寫105支,過磅審核后也同意為105支,則訂單支數這一數據流轉至下工序時則屬異常;
第二,氧化噴涂上下架:中轉時效分框后,轉移到后工序的氧化/噴涂環節,由于存在擠壓漏檢、中轉時碰傷等多種可能性,為保證產品質量,往往在氧化噴涂上架前會設置有上架前檢驗。為節約生產成本,噴涂有時候需要將不同訂單同一型號同一顏色的單一起上架,若下架時,不注意點數及隔開,容易造成下架數多于上架數,而在氧化方面,有時候一份訂單并非同一天就能完成,需多次扎排上架,若下架時,不注意點數累加,容易出現下架數遠少于上架數時卻難以發現,一旦氧化完成登記支數與訂單支數、實際支數不相符,同樣會造成生產數據流轉異常;
第三,成品入庫:由于在成品入庫環節是以成品標簽的數據為準,當遇到貼錯標簽的情況下,如進倉司磅沒能有效識別出標簽上簡圖與實物截面不相符時,或當遇到同一型號、同一表面、同一客戶但屬不同訂單時,將訂單A的劃歸到訂單B中的情況,都會出現訂單在入庫環節數據流轉異常。
2.3應用難點分析
生產數據管理核心在于“下工序是上工序的客戶”。原則上,下工序的數據必然不大于上工序的流轉數據,在實際操作中,每一次上下工序的交接首先必須要做到點數,雙方共同確認,而對于上述提及的三個常見出現數據異常的環節,除了必要的認真嚴謹的點數外,在處理對于累加的數據如存在時間和空間跨度上的氧化噴涂上下架累加等數據時,單純依靠人為把控是比較困難的,人為只能降低犯錯的幾率而不能有效杜絕,因此只有借助ERP系統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2.4難點的應對措施
每家鋁型材企業的生產數據管理流程從全局上而言,是大同小異的,在引進行業上通用版的ERP系統能解決大部分的常規性問題。由于每個鋁型材企業的實際運行情況有所差別,對通用ERP系統進行有效的二次開發,能針對性的滿足自身企業的發展需求,最終逐步使通用版的ERP成為企業定制版的ERP。
在解決2.1節提及的生產數據管理應用難點上,以處理過磅審核環節為例,借助ERP系統內設的生產設置程序來控制解決。如圖3所示,當訂單的理論重量為880.74 kg時,而機臺過磅重量則為1 930.74 kg,系統中會通過機臺過磅重量反計算出過磅支重,透過機臺過磅支重與理論支重間的數據差異,自動彈出提示框,則可警示擠壓司磅員需重新核實擠壓完成登記的支數是否與實際過磅支數一致。如果需要,更可設定為禁止保存,從而有效警示甚至強制避免異常數據往下一步流轉,杜絕生產成本的浪費。

圖3 某ERP系統內設的生產設置程序
部分源代碼表述如下:
if (FieldByName('WSCSingleWeight').AsFloat >= FieldByName('meterWt').AsFloat * 2) or
(FieldByName('meterWt').AsFloat >= FieldByName('WSCSingleWeight').AsFloat * 2) then
begin
if not YesNoBox('"機臺過磅支重"與"理論支重"相差過大,需要繼續嗎?') then
abort;
ifwhile := False;
end;
同理,在處理氧噴上下架、成品出入庫等環節,都可以通過對ERP系統生產設置程序來有條件限制,其中用X代表自定義的參數,見表2。

表2 生產設置程序控制環節
在生產數據管理上,每一道工序的數據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將各工序數據都串聯起來才能形成生產數據鏈。透過對生產數據鏈的監控,可有效及時的反應出訂單生產的總進度,見圖4所示。

圖4:某ERP系統的生產數據鏈
其他包括但不僅限于生產環節上的控制,如排產控制(見圖5)、擠壓完成超產控制(見圖6)、報廢單控制、補單控制、原輔材料安全庫存控制等,均可根據企業的自身運行特點,在ERP系統上做相應的二次開發。

圖5 某ERP系統的擠壓完成超產控制

圖6 某ERP系統的排產控制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要求企業必須建立高效、快速的動態反應機制。鋁型材企業在生產數據管理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難點就是各工序的數據在流轉過程中失真后難以發現并把控。對生產數據管理的應用難點進行簡要分析,并對ERP系統進行二次開發,內設自動控制程序,替代人工操作,杜絕人工點數等可能存在的犯錯情況,可有效解決鋁型材企業生產數據流轉過程中的部分共性問題,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在鋁型材企業中應用ERP系統已十分普遍,但能有效實施ERP系統,真正發揮出ERP系統整合全局數據信息的其實并不算多[2],因此,在鋁型材企業中持續應用并優化ERP系統的改善工作,任重而道遠。
[1]羅鴻.ERP原理·設計·實施第三版[M]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2]甘忠新. ERP在鋁型材行業實施業務難點與投資管理者理念問題的[J].鋁型材專刊,2014,66:91-94.
ERP investigate the difficulties of production data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response measures in the aluminum industry
LIANG Qingxin,ZHANG Xiaokang,DENG Haixian
(Guangdong Golden Aluminum Co.,Ltd.,Zhaoqing 526241,China)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RP system in production date management of the aluminum profile enterprises,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operation,extracted the puzzler and analyzed it. Through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the ERP system,which consists of the production control program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esponse measures. To solve som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ERP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aluminum profile enterprises.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aluminium profile enterprises; production data management; application difficulties; secondary development
梁慶新(1987-),男,廣東肇慶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有色金屬材料鋁型材生產工藝與技術管理方面的研究,Tel:18125257771,E-mail:liangqingxin01@163.com.
F232
A
1671-3818(2016)01-0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