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芳
情境要引發數學思考
鄭云芳
創設情境是當今課堂教學的基本手段,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不少教師在創設情境上花了很大的精力,費了很多的時間。然而,我們還是經常能夠看到一些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弄巧成拙,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那么,什么樣的情境才是有利于數學課堂教學的呢?教師們要創設有趣新穎且富有思考價值、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情境,讓情境真正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服務。
這是“通分”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下面是小明一家對自家小花園的設計方案。根據他們的設計方案,你知道他們各人最喜歡什么花嗎?為什么?
生1:媽媽最喜歡牡丹。因為和相比,它們的分母相同,就比分子,分子大的那個分數就大所以說媽媽最喜歡牡丹。
生2:爸爸最喜歡桃花。因為和相比,它們的分子相同,就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數就大,所以說爸爸最喜歡桃花。
師:那小明最喜歡什么花?
沒有學生舉手。
師:為什么不能做出判斷?
師:看來我們學過的知識都沒法解決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的知識“通分”。
從這個片段我們可以發現,“小明一家對自家小花園的設計方案”這個情境的創設,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讓學生復習了同分母分數、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舊知。教師利用情境充分喚醒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或數學背景,激發起由情境引起的數學意義的思考,從而讓學生有機會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或應用”這一重要的數學活動過程。因此這個學習情境就是現實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
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情境應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過這個情境能夠產生一連串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深入地學習,把握知識的本質。因此,我們在創設情境時,要圍繞教學目標,思考這樣的情境蘊含了多少數學問題,能否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并能發現其中存在的數學現象,進而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教師要讓所創設的情境,數學問題多一些,思考價值高一些。
好的情境創設是教學活動良好的開端,但情境并不是越復雜越好。只有現實的、完整的、富有教學意義的情境才是好的學習情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要使創設的情境有價值、有實效,教師要充分考慮教學條件、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不必刻意追求形式的新穎獨特,也不一定非要用圖畫或動畫。創設教學情境的關鍵是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或認知沖突,包含的數學問題對學生來說富有挑戰性和啟發性,凸顯數學本質。
利用情境進行教學既能打開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生活體驗,又能引導他們通過創設的教學情境產生對教材知識的興趣,進而探求知識、掌握技能,學習效果也比較理想。但情境教學法并非萬能的,過多地強調情境的創設,甚至是為了情境而情境,以致創設虛假的情境,是違背情境教學法初衷的。尤其是有些知識點,根本就不適合用情境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取舍,合理、有效地運用情境法進行教學,使情境教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亭湖新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