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婧涵
(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高校聽障生語文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由婧涵
(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聽障大學生作為一個相對較為特殊的群體,在進入大學后,閱讀、寫作等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大學語文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講仍舊十分困難。怎樣將語文知識及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更好地傳達給聽障生,如何使聽障生運用所學知識從容地融和社會,這就使得高校聽障生語文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聽障大學生;大學語文;教學方法;高等教育
1.1 高校聽障生大學語文學習與中學語文學習的差異
1.1.1 教學目標不同
我國現有的普通聽障學校,語文學習范圍基本采用的是由國家人教社的教材,教師按照教材的內容,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同時結合所學內容和聽障的實際進行練習,但是由于聽人語序和聽障手語在表述上有很大差異,所以語文的基礎教學效果不好。大學語文的學習是聽障生在中學語文學習的延伸,但是它與中學語文的學習卻有著一定的差別,在教學目標上,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要求相對較高,學習的內容不僅在數量而且在質量上都更加深奧,雖然聽障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各種各樣的阻礙,但是這些難度的增加沒有成為聽障生的阻力,反而成為他們希望繼續探索的動力。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性很強,求知的愿望也很強,但是由于基礎教育的薄弱,這就使得高校語文教育任重而路艱。
1.1.2 課程設置與教育方法的不同
中學語文的學習屬于基礎教育,教師們在課程安排上著重安排語文的學習。由于教師與聽障生自身的重視,使得語文學習在中學階段的所有課程中處于核心地位。然而在大學中,大學語文屬于公共必修課,每周4課時,采用的是通過制的考核方式,這便使聽障生進入大學后更多需要的是自主學習。
中學語文教師會針對聽障學生的特點,反復強調重難點,聽障學生是被動式接受。而在大學語文的學習中,教師針對聽障生的特點,講授比較慢,更多的內容針對于就業的實際經驗,更貼近生活,所以經常強調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更加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聽障生的優勢逐漸體現。因此,對于很多聽障學生來講,大學的語文學習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1.1.3 學習環境不同
普通的聾校中學,根據聽障學生本身的特殊性,采用的都是小班教學的授課方式,班級中學生人數較少,中學聾校往往采用封閉式、寄宿制的管理,因此他們與外界接觸較少,生活社交圈子也相對封閉。在大學校園中,聽障學生與普通人的學習與生活無異,生活更加豐富,學習更加自主,而且大學中有很多志愿者幫助聽障學生共同學習,在生活中協助他們,這樣就使得他們對曾經恐懼的聽人社會慢慢接受并且向往聽人的社會。
1.2 高校聽障生語文學習的意義
在人的一生中,語文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對于聽障生來講,讀、寫、說以及看,都是其應當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進入大學學習后,聽障生的語文學習依然重要。大學語文除具備本身具有的基礎性和應用性以外,更多的是強調其人文性。通過學習大學語文,聽障大學生可以通過欣賞這些文質兼美的文章,提升其審美能力。同時,通過語言的深度學習,也有助于聽障大學生相關專業課的學習,以及促進聽障大學生文化素養的全面提升。
1.3 高校聽障生語文教學現狀
聾人高等教育是隨著聾人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慢慢發展起來的,然而由于其群體特殊,因此它的發展相對緩慢。在幾所聾人高等教育發展較好的學校,都意識到了聽障生大學語文學習的重要性,為聽障生都開設了大學語文的課程。但是語文教學卻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缺少針對性教材。由于聽障大學生數量較少,同時,大學語文僅僅是作為大學公共選修課的形式存在,因此,并沒有針對聽障大學生的語文教材,需要學生通過對文字的賞析來體會文章所傳達的情感。然而聽障生較之于健聽的學生,其形象思維能力較強,但是分析演繹歸納的能力較弱。因此普通的大學語文教材對聽障大學生來講,針對性較差。
其次,教師教學方法手段單一。由于大學語文屬于公共選修課,講授這門課的教師,往往是文學專業的教師。同時,由于教師面對的學生更多的是健聽的學生,因此,采用的講授模式與其他的大學課程無異,面對深度難度都增加了的知識,往往都是教師講授課程的核心內容,而學生要根據此自主學習、思考。
隨著聽障生高等教育的發展,聽障生的數量逐年增加,語言學習作為聽障生學習的核心,是聽障生學習生活必備的基本能力,因此探討有效的高效聽障語文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結合高校聽障語文教學現狀提出以下幾種建議。
2.1 合理設置教學目標
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對于語文基礎知識及其應用性要求不高,這對于普通的健聽學生來講,教師加大引導力度,是可以達到的目標,但是對于聽障生來講,由于其本身生理缺陷,加之現今聽障中學更多的是應試教育,僅僅通過機械的重復習得基礎知識,使得聽障生對文字的理解應用都有所欠缺,在接受大學語文教育時,很難與健聽學生那樣去理解文字所包含的的深層人文性。對于此,教師應當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以聽障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循序漸進的引導聽障生體會文字的美感。
2.2 科學安排課程
大學語文是一門公共選修課,課時數量相對較少,每周2~3節。由于大學課程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鑒于聽障生本身的特點,應當為聽障生適當增加1~2課時,上課的模式不必拘泥于教師授課,而是由教師與聽障生就上課內容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并為聽障生解答在大課堂中遇到的問題。這種模式既能夠讓聽障生及時補習課堂中落下的功課,又能夠培養聽障生的分析、演繹、歸納的獨立思考能力。
2.3 豐富教學內容
教師盡量熟悉中學語文教材上的內容,結合聽障生已有的知識,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先講講對文章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加以補充和完善,這樣使聽障生的接受能力更強。對于新的學習內容,可以要求聽障生在課前搜集與文章有關的背景材料等,這種方式不但加大了聽障生的閱讀數量,也培養了聽障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4 采用“雙語教學”模式
在上世紀90年代,由于雙語教學模式在美國等國家的成功運用,我國也引進了雙語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順應了聽障生學習語言的特點,它將手語作為聽障的第一語言,讓聽障生通過手語來學習健聽人的語言,從而掌握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充分考慮了聽障生的需要,也是對聽障生的尊重。有研究也表明,手語故事能夠有效地提高聽障大學生的手語能力以及聽障生的書面語言的能力。
2.5 有效利用網絡等媒介
我國中學階段的聾校,往往采取的是封閉式的管理模式,對于那些希望升入大學繼續學習的有志聽障生,更是采用應試教育的方式,使得很多聽障生知識面狹窄,與整個社會的接觸相對脫節,這些也阻礙了聽障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分析與理解。在升入大學后,聽障生也能夠享受到與健聽學生同樣的網絡資源,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指導聽障生有效利用網絡資源,通過網絡中直觀的視覺資源與語文教學相結合,讓聽障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綜合運用高效的語文教學方法,能夠夯實聽障大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提高其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能夠培養其審美能力、創造力等。但是在運用這些方法進行教學時,還應當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規范手語使用。在高校聽障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首要的問題就是要規范聽障的手語使用,培養學生按照《中國手語》的規范,學習常用手勢,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專業性的詞匯。
其次,提高聽障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語文教學方法應當適應聽障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同時,通過語文教學向聽障生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從而提高聽障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聽障大學生作為一個相對較為特殊的群體,在進入大學后,大學語文的學習對其來講仍舊十分重要。我國目前針對大學聽障的語文教學方法還在逐步的探索當中,然而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我們的宗旨與目的就是要將語文知識及其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更好地傳達給聽障學生,鞏固其語文基礎知識,培養其審美、創造力,提高其綜合素質,為聽障大學生最終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teaching mode on dysaudia undergraduates
YOU Jing-ha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Suihua University,Suihua 152061,China)
Dysaudia undergraduates were taken as a relatively special group,they have certain foundation on reading and writing after entering the university,however,college Chinese is still difficult for them to learn.the university is still learning the language is very difficult for them.Howto convey knowledge and emotions expressed in the article to dysaudia students,and how to make them calmly apply knowledge to society,which makes the Chinese teaching mode on dysaudia undergraduat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Undergraduates with dysaudia;College Chinese;Teachingmethod;Higher education
G762
B
1674-8646(2016)16-0112-02
2016-06-17
課題項目:2014年黑龍江省教改青年項目“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高校聽障生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G2014011119);2014年黑龍江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階段性成果(JG2014011110)
由婧涵(1980-),女(滿族),黑龍江綏化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從事特殊教育、古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