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
(哈爾濱市呼蘭區黃土山林場,哈爾濱150500)
林業造林的常見方法分析
石丹
(哈爾濱市呼蘭區黃土山林場,哈爾濱150500)
我國森林覆蓋面積較廣,林業資源也相當豐富,但是隨著資源型經濟步伐的逐漸加快,亂砍濫伐情況的加劇,嚴重威脅了我國社會經濟的長期穩步發展和環境生態平衡。從林業資源發展現狀入手,論述了林業資源在經濟經營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對林業造林常見方法加以總結歸納,期望能夠找到更加有效的林業造林方法,提升林業造林質量。
林業資源;營林造林;生態環境
為了充分發揮林業資源優勢,加快我國現代社會經濟建設,本文筆者從林業產業結構建設以及常見林業造林方法加以分析研究,希望通過多種林業造林方法的運用,實現對林業資源數量和質量上的提升,進而創造優質的經濟建設條件,構建和諧穩定的生態體系。
為了提高林業造林質量,增加森林覆蓋面積,營造良好的自然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就必須要做好林業資源經營與管理,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做好林業資源建設,這樣才能夠真正促進林業資源產業結構化發展。以下從林業資源經營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對我國林業資源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和論述,希望能夠找到更好的方法加快林業產業化發展,推動我國資源型經濟建設。
1.1我國林業資源發展現狀
我國是一個國土面積較為廣闊、人員眾多的國家,森林覆蓋面積及林木出口量穩居世界前列,林業產業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支柱型產業,是農民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據統計,我國林業年均總產值在5000億元以上,該產業所提供的就業崗位達5000萬以上,極大的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動力。雖然如此,但我國林業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不占據絕對優勢,林業產業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我國林業資源發展現狀可總結為如下幾種情況:林業資源整體儲備量較小、整體質量不高,分布較為分散,同發達國家林業產業相比,我國林業資源利用質量不高,林業資源儲備量小,林業產業化結構不合理。此外,林木生長周期較長,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了林木資源利用階段性的緊缺,林業經營管理不善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林業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這樣的林業產業很難適應我國快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難以滿足越來越高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人們對于環境質量的要求,不利于我國經濟與環境長期戰略目標的實現。這些問題嚴重威脅了我國林業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造成了林業資源的匱乏,削弱了林業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不利于我國林業產業的長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整體局勢發展。但我們不能因此灰心喪志,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空間較大,林業資源基數較大、土地資源豐富,這給林業產業化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優勢,這也是林業資源發展的巨大優勢。目前林業產業發展整體態勢良好,天然林覆蓋面積呈現緩慢增長的趨勢,人工林種植面積則以每年200萬hm2的速度增長,外加我國節能環保政策的實施,林木消耗量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林業人員應當緊抓這一大好時機,迅速扭轉林業產業劣勢,改變林業資源下降的整體趨勢,實現林業資源質量和數量上的極大提升,促進我國林業產業長期戰略目標逐步邁進。
1.2林業資源管理的重要地位
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林業資源,它在現代林業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林業產業以林業資源為基礎建立起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同樣離不開林業資源。因此,林業資源的科學化管理極為重要,它是提升林業產業服務質量、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推動社會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林業行業發展的必要措施。出于對過去資源型經濟所引發的生態系統紊亂等問題的考慮和對林業資源重要性認識的提高,林業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林業資源管理有利于推動林業產業的長期發展,修復生態環境,但是林業造林是一項長期且漫長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員付出更大的耐心和努力。
科學合理的林業資源管理,能夠實現林業資源數量的持續增加和質量的穩步提升,是快速恢復林業資源生態系統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林業資源管理不僅是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和諧發展、促進社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僅僅依靠林業人員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積極發揮群眾力量,全面提升民眾的林業資源管理意識,大力開展育林護林工作。做好林業資源生態系統建設,樹立正確的林業資源管理理念,提高民眾對于生活、生產方面的需求,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增強市場競爭力。
造林方法是林業資源管理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其結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造林工作的成敗,林業工作者應當給予其更高的重視。造林方法并不是簡單的苗木種植,還應當充分考慮到苗木的種植環境、立地條件、樹種特性以及經營管理等綜合因素的影響,科學合理的選擇造林方法,以此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是實施林業資源管理中不可忽視的步驟之一。
2.1播種造林法
所謂的播種造林就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到造林土地中,因此也稱直播造林。播種造林無須育苗,操作簡單,易于掌握,適合用于大面積植樹造林。但該方法對于造林的環境要求較為嚴格,且對于造林后期苗木的撫育管理要求較為嚴格。播種造林可選擇核桃、山杏、油桐等種源充足、種粒大、發芽快的樹種。同時,播種造林法還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且病蟲害少發、人煙稀少的地區。
2.2分植造林法
分植造林法就是通過樹木器官如枝干葉等作為基本造林材料進行林業種植的。該方法具有節省費用、育苗時間短、操作簡單、技術簡便等特點,采用該方法能夠保證造林較高的成活率,苗木栽植后期生長也較為穩定,它保留了原有母本的優良性狀。但是該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對于造林立地條件要求過高,對于分植造林材料要求較多,僅適用于某些苗木品種和部分土壤優良的地區,目前該方法普遍用于松樹、柳樹以及泡桐等營養繁殖類樹種種植當中。
2.3栽植造林法
穴植是栽植造林法中最為常用的方法,也就是我們經常可見的在造林地塊上挖出大小在40~60cm見方、深30~50cm的植穴,穴底要平整。穴植要求栽植時保持一定的行距,不宜使栽植間距過密或過疏,通常以每畝180~200株最為適宜。栽植時苗木要扶正、保證苗木根系的舒展,這樣才能夠使苗木生長過程中根系的良好擴張和生長,提升苗木的抗旱能力。一年生的苗木栽植,應以苗莖入土1/3為佳。這種造林方法具有高成活率、土壤要求條件低,但同時也存在費時、費力的缺點,對于造林技術也有著較高的要求。
林業造林技術水平的提高極大的豐富了林業造林方法,使其更加完善、合理,我國目前已有多種成熟造林方法投入林業生產使用。林業工作人員應結合當地環境和土壤情況,合理選擇林業造林方法,提升林業造林質量和數量,推動我國林業產業結構轉變,加快經濟發展,維持良好的生態平衡狀態。
林業造林方法是林業資源建設和管理中的關鍵環節,是林業產業結構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因此,應當不斷加強林業資源管理,合理選擇營林造林方法,努力提升林業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林業產業經濟作用,努力打造良好的社會生態環境。我國現代林業產業生存和發展空間較大,林業工作人員應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營林造林方法,提高林業資源管理水平,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與環境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1]郁春余.關于造林方法的選擇及后序管理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7):183.
[2]黃麗芬.林業資源分析與林業造林方法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2,(36):44-46.
[3]李博超.綜述林業資源與林業造林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2):75-76.
[4]孫秀春.淺談國有林場的林業栽培與砍伐管理[J].中國農業信息,2016,(11):90-93.
[5]杜健.加強林業資源管理實現林區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2):351.
Common methods of afforestation
SHI Dan
(Harbin Huangtushan Forest Farm of Hulan District,Harbin 150500,China)
China's forest coverage is wide with rich forestry resources,however,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resource-based economy and the aggravation of deforestation ha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long-term steady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ecological balance.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resource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ry resources in economic management,summarized common measures of afforestation,hoping to find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to enhance quality of afforestation.
Forest resources;Afforest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S725
B
1674-8646(2016)19-0078-02
2016-08-02
石丹(1986-),女,本科,林業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