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國輝(黑龍江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哈爾濱150028)
?
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制約因素分析
常國輝
(黑龍江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哈爾濱150028)
摘要: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資源短缺與需求不斷增長的矛盾,是產能不足而不是產能過剩。我國農業仍然面臨嚴峻挑戰,如何用越來越少的土地、越來越少的水資源、越來越少的農業勞動力,同時生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是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綠色農業;科技項目;成果轉化;制約瓶頸
我國農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歷史新階段,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勞動力成本剛性增加。在政策創新方面,主要是創新農業補貼政策,把通過國家收購方式的補貼和各種直補,整合為對耕地面積的補貼。這既符合“市場配置資源”的精神,也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定,同時還有利于保護土地資源,并且簡便易行。
在實施科技示范戶項目過程中,淮北市杜集區段園鎮農辦室通過戶戶零距離的技術指導與培訓,示范戶學習技術的興趣提高了,不但主動詢問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農民關心的技術問題,不斷加強指導員知識更新,提高業務素質,增強指導示范戶的能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采取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電話咨詢、短信提醒等多種方式,對種、養科技示范戶進行科學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培訓和技術指導,提高科技示范戶科學種、養水平和經濟收入,高產優質生產得到進一步推廣。
制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如何調整農民種糧補貼惠民政策這方面,現在的農業補貼惠民政策已經不適用于現代農業的發展。2004年我國出臺了種糧補貼政策,農民也得到了很大的實惠,大大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糧食價格也有所增長,不過糧食價格的增長還是趕不上農資的增幅。所以農民在農業這方面的收入依然很低,種糧的成本還是很大,有農資方面,包括現在農民的雇工方面,這個成本相對還是很高,尤其是雇工,比前幾年要高出幾倍。
建議加大高標準的農田建設,以前的水利工程好多已經年久失修,加之一些人為破壞,基本上來說“旱能灌澇能排”這個功能已經不具備了,老百姓基本上是靠天吃飯。中央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為“十三五”的工作方法定了基調。不少農民人大代表非常具有創新精神,非常重視運用科學的農業技術,來提升生產的效益和質量,降低成本。國家加大對農業科技推廣資金的投入主要想用在農業技術推廣上,總理報告中也提到,要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投放問題,這個就是指導我們發展綠色農業的方針。我們開創了一個很好的做法,比如秸稈焚燒,我們通過探討總結了一個很好的經驗,秸稈還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培肥了地力又活化了土壤,同時每年每畝地大約能夠減少化肥的投用量80斤左右。筆者認為在這方面,還應當加大科學技術的投入和投資。因為下一步中央正在探索的一個戰略方針就是“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的問題,通過這兩個方面來提高地力,提高品質,提高產量,提高效益,也可以說向土地要品質,通過科技要效益。
布局“互聯網+”項目,催生了一片“智慧農業云”。他們在智能傳感器上“做文章”,不僅實現了對溫度、濕度、水質、重金屬含量等生產環境的實時監測和自動灌溉,還開發了手機APP,打造云平臺,實現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農業生產。
“互聯網+農業”,這種前所未有的生產模式,給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專家認為,高水平技術平民化,使用方便,操作簡單。設施農業物聯網的應用可以幫助農民減少因信息不靈、措施不力等因素引起的損失,保障農民收入,豐富城市菜籃子,促進社會發展,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情。
在科技創新方面,重點加強對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裝備技術、資源利用等方面的原始創新。具體建議:一是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加大對現有生物育種專項的投入強度,增設現代農業技術裝備專項。這兩個方面潛力極大、作用極大。二是設立創新基金,長期穩定支持重點農業大學和農科院所。由于農業科技的特殊性,大學和研究院所將是創新的主力軍。
我國已進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必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農戰略,大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農業科技也面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課題。當前最緊迫的是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解決農業科技成果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比如,通過科技攻關,加快提高奶牛優質飼草料供給保障水平,大力推廣高效養殖技術,降低養殖成本,提升奶業國際競爭力。加快大豆良種培育和配套栽培技術創新等。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很多的成果和專利鎖在保險柜里頭轉化不出去,這是我們長期以來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雖然很多的選題也是來源于生產一線,但是它畢竟和生產一線還是有距離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實現科技和生產的合作,真正體現以企業為創新的主體。只有大力發展這種合作,將科技成果進一步的應用到扶貧攻堅的第一線,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帶動貧困地區的群眾科技致富。如果我們科研的選題更多的是通過科技部的發布,通過科研人員申報的成果,它和生產是有距離的。古語告訴我們“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實際上科技促進生產應該是日積月累,一天進步一點點,這樣累積起來,就像爬山一樣,一步一步往前走,回頭一看,前進了一大截。
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不僅要立足于打造“安全、綠色、生態”的高原種植、養殖樣板示范基地,不斷拓展高科農業、環保農業、園林農業、觀賞農業的功能,從而促進本地農業向國際化、專業化、多元化發展。下一步將積極探索農業科技創新,吸取專家意見,取長補短,努力研發出屬于我國自己的農業創新成果,并將其轉化為生產力,從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信乃詮.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持續增強農產品有效供給[J].農業科技管理,2012,(03):169.
[2]岳福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問題和對策建議[J].農業科技管理,2011,(05):127.
[3]曹志艷.農業產業投資基金運作與管理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4]祁英華.山東省濱州市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0.
[5]信乃詮.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支撐-科技進步和創新[J].農業科技管理,2011,(02):241.
[6]駱穎俊,曾倩,成春,等.對昆明市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方式的探討與思考[C]//云南省“糧食高產創建”省農科院“八百雙倍增工程”科技培訓暨云南農業科技論壇論文集.2009.
Analysis on the constraints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 agriculture
CHANGGuo- hui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Cen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still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esources shortage and growing demand, capacity deficiency instead of overcapacity. China's agriculture still faces serious challenges, how to use declining land, water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produce better and safe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meet the growing need of people is the problemneed tobe solved.
Key words:Gree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jects; Achievements; Bottleneck ofconstraints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 8646(2016)09- 0148- 02
收稿日期:2016- 0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