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新
反家暴,工會力量很重要
□張立新
《反家庭暴力法》,自今年3月1日起實施。38個條文中,工會出現2處,內容包括工會應當在工作范圍內組織開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傳教育,對實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進行法治教育,必要時對加害人、受害人進行心理輔導。今年2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 也兩次提到各級工會要發揮群團組織關愛服務優勢,制止包括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暴力等違法行為,促進這些孩子得到妥善監護。
《反家庭暴力法》,鼓勵政府、司法機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等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介入反家暴事務,在各自工作范圍內合力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該法擯棄“清官難斷家務事”“家丑不可外揚”等傳統觀念習俗,昭示家暴不是家務事,反家暴是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立法態度堅定明確。
以婦聯組織為代表的婦女兒童維權機構一直為《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鼓與呼,全社會早已形成婦聯是反家暴主力的認識。據全國婦聯調查,婦女、老人、小孩、殘疾人等都是我國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有統計表明,我國大約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家庭暴力,90%的家暴受害者都是女性。在全國多地女子監獄中,因受家暴影響而犯罪的女服刑人員占的比例較高,部分監獄的比例甚至接近50%。代表和維護婦女權益的婦聯組織沖在反家暴一線,盡在情理之中,也早為社會熟知認可。
相較婦聯,各界對工會在反家暴中角色的認知似乎模糊。近年的一些調查顯示,家暴案件施暴者男性居多,年齡多處于青壯年,正值工作期,兒童留守便是父母外出務工所致。工會擁有職工群體優勢,容易了解職工家庭狀況,開展反家暴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預防和化解職工遭受家庭暴力,輔導干預施暴職工,幫助職工家庭家暴受害婦女、兒童等成員,對現有家庭和未來家庭的穩固和幸福,有著其他組織難以比擬的作用。
維護反家暴法追求的“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系”,促進和諧家庭關系,降低家庭暴力社會危害,需要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愛、和睦相處、履行家庭義務”,樹立良好家風。全國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去年已啟動“培育好家風——女職工在行動”主題實踐活動,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等家庭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活動,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培育好家風,拒絕家庭暴力是當然的活動主題內容,藉此在全體職工乃至全社會強調家暴觸犯法律,工會組織對職工家庭暴力零容忍。
反家暴,工會開展家庭美德教育是法定義務。工會承擔的教育職能中,反家暴應當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在職工中開展反家暴法制宣傳教育,鼓勵職工大膽講出家庭暴力,幫助和照顧遭受家暴的婦女職工,讓施暴者付出代價,動員廣大職工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等,工會有許多職責需要履行,有許多能力可以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