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琨
摘要:“敦煌”,早已成為我國壁畫的代名詞,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對敦煌壁畫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傳統文化始終牽絆著當代藝術家們的創作思路,同時,他們的審美意識、藝術觀念等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以唐勇力《敦煌之夢》系列作品為視角,從其題材的內涵、意蘊的表達以及形式的融合三個方面探究“敦煌”對當代人物畫創作取向的影響。
關鍵詞:敦煌;工筆人物畫;敦煌之夢;唐勇力;當代;創作取向
迄今為止,“敦煌”是擁有著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壁畫也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敦煌壁畫和其他的宗教藝術一樣,都是通過描繪神的崇高形象以寄托人們善良的愿望,是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當下,對于這一遺產式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如何繼承與探新,這也成為了當代藝術家們應該深刻思考的問題。提到與“敦煌”相關的藝術創作者,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唐勇力先生,中國當代具有代表性的工筆人物畫家,其在回歸傳統的同時又對新的藝術語言有著深刻的思考。唐勇力的畫作中,不僅呈現著較多的壁畫元素,還飽含著壁畫原本帶給人們的精神追求與寄托,這正是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再造。
一、題材的內涵
工筆人物畫發展至今,創作題材已然是豐富多樣的。從上世紀80年代的“西部風”開始,壁畫藝術就已經開始影響著人物畫創作的題材取向,后來西部少數民族題材與佛教題材被許多藝術家所看好,點燃了藝術家們的創作激情。他們施展創作才華,為傳統工筆人物畫注入了新的元素,“敦煌”也成為當代人物畫創作題材的主流之一。
關于題材內涵的思考在任何藝術創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藝術家思考的越多,題材的內涵也就越有深度。在這里,內涵是抽象的,是藝術家對某種事物的認知感覺或看法,或是隱藏在題材背后的某種力量。唐勇力先生認為,敦煌是他夢境的發源地,他的藝術直取敦煌,敦煌千年之美啟迪他對藝術的獨創。從《敦煌之夢·西部印象》中我們不難看出,畫中以“敦煌”元素和西部少數民族形象為題材,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畫面即充分展示了傳統文化符號,又表現了現實中平凡的生活情趣和生存狀態,將“敦煌”與平凡的人物形象相結合,這是他對歷史與藝術的反思。
二、意蘊的表達
對當代畫家而言,作品意蘊涵蓋的不僅是創作者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思考,也是對當下生活的認識與感受。“已意來自于使之動情的生活感受,沒有生活感受的技法創造不會發之于情自然也不會應之于手,已意來自于深厚的修養,沒有修養不可能完成對生活感受的提煉,心態、個性等主觀因素決定了藝術創造手法的種種變化”。從《敦煌之夢》系列作品我們能夠看到創作者并未一味地追求傳統工筆的刻板工整,而是將主體與背景共同染色,虛實共存,從而達到渾然一體的畫面效果,各個部分的輪廓線由傳統的“清晰”轉為“朦朧”,讓線與物象的銜接變得更加自然,呈現出一種絕無僅有的畫面意境,加之對“脫落法”的精巧運用等,這些技法重新詮釋了當代工筆人物畫,也創造了《敦煌之夢》“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意蘊表達。唐勇力不僅復興了民族傳統文化,同時也在傳統文化中尋找到了當代工筆人物畫新的突破口。
當代藝術家在作品中所追求的意蘊表達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同,如何通過作品展現時代精神、弘揚民族文化以及表現自我態度已成為當代藝術家追求與探索的方向。
三、形式的融合
雖說任何藝術創作的內容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來呈現,但就畫作本質來講,內容才是作品的精髓。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形式不是內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對于繪畫創作來講,“敦煌”只是某種契機,是影響創作取向的關鍵。
王伯敏老師這樣評價唐勇力:“看了唐勇力的《敦煌之夢》系列作品,使我想到了敦煌,記起了莫高窟的某些壁畫。所以,我看他的畫便感到‘似曾相識。這些作品,它的空間處理是線性的。而在那些畫面的空間,他將各種形象交織在一起,它沒有按常規的透視法去布陣,只憑形象結構的有機組織來穩定畫面,并讓一種蠕動感及跳躍的線條來說話”。王明明老師也曾評價唐勇力:“他深入生活,把對傳統的理解和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完成當代人的轉換,這個轉換充滿了他的認識,沒用自己所學的西方的技巧生硬的轉化,而是用中國畫家特有的角度體會中國的博大精深,用筆墨完成轉換”。唐勇力將視線投注于“敦煌”,吸取精華,借助強烈的地域特點、典型的人物形象,使畫面達到一種平淡、自然而又濃郁的藝術效果,帶給人們視覺形式的美感。當代工筆人物畫能夠吸收“敦煌”元素,不僅在形式上有本質的突破,也促進了傳統繪畫與現代繪畫在形式上尋找相互融合的契機,逐漸形成當代工筆人物畫的新樣式。
四、結語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靈魂,更是藝術文化的基礎。當代工筆人物畫創作取向早已突破傳統模式的局限,在文化共榮發展的當下,工筆人物畫的創作空間更加寬泛,藝術家們打破傳統觀念,以開放的心態對待繪畫創作,無論畫種,只要技法有益于完善作品,就加以吸收和借鑒,就拿來嘗試與研究,各畫種之間似乎也因此逐漸相互融合,這使得當代人物畫創作風格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呈現出多樣化的創作取向。
(作者單位:渭南師范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