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
摘要:漢唐古典舞專業,在孫穎先生的積極建設下自北京舞蹈學院2001年開辦以來,經歷了十余年的發展逐漸被舞蹈界認知和接納。隨著漢唐古典舞普及面越來越廣泛,現有多所普通藝術院校開辦此專業。本文就普通藝術院校培養模式存在的系列問題出發,探究和思考適用于普通藝術院校漢唐古典舞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創新對策。
關鍵詞:漢唐古典舞;人才;培養模式
一、普通藝術院校漢唐古典舞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漢唐古典舞,是二十世紀末由北京舞蹈學院孫穎教授創立并開始教學實踐的一門課程。課程的特色是在訓練學生身體機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于中國古典文化的風格特色,文化特色,審美特色的了解和掌握。該課程從理論研究人手,經過創作實踐,然后形成的大學本科舞蹈高等教育的一門主干課程。北京舞蹈學院的教材適用于培養品格高,專業精,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舞蹈人才。隨著漢唐古典舞越來越被社會大眾熟知。全國現有多所普通藝術院校開辦漢唐古典舞專業。但適用于普通藝術院校的本科教材非常匱乏,對于研究教材的系統性,規范性,訓練性,科學性,典型性,和穩定性還不夠完善。目前,天津音樂學院舞蹈系,重慶大學舞蹈學院,甚至還有一些地方藝術院校均設有漢唐古典舞專業,及漢唐古典舞選修課程。雖然是同一專業,兄弟藝術院校的生源相比參差不齊,和專業舞蹈學院的生源相比起來更是有一定差距,在我們的生源中有一批來自普高的學生。學生整體的身體素質,體能,條件,和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別。所以我們在培養目標和人才定位上需要重新定位生源的水平和特點關系到教材的選定,教學模式應用等問題。如北京舞蹈學院的人才定位是:培養品格高,專業精,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舞蹈人才。如果完全照搬舞蹈學院的教材和教學模式就不能對位,因此,搞清人才定位,人才類別和級別是非常重要的。以普通藝術院校漢唐古典舞這門課程的培養模式為研究對象,以天津音樂學院舞蹈系為例,探究適用于我們的培養模式問題,作為一名漢唐古典舞教員有責任和義務來研究這項教育工作,并把漢唐古典舞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結合運用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加以對北京舞蹈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對比借鑒,總結并重新梳理適用于普通藝術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將以漢唐古典基訓課為切入點進行探究和實踐。
二、普通藝術院校漢唐古典舞教學模式的創新方法
我們以中國漢唐古典舞基訓課為基礎,以天津音樂學院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探索我院本科課程實踐教學的總體設計、目標開展、科學總結等相關方面。以天津音樂學院舞蹈系學生為例,培養卓越性和普通型的舞蹈人才。普及漢唐古典舞,使學生群體通過對漢唐古典舞的程序訓練,培養學生掌握漢唐古典舞最基本的形態和民族化的專業技能,以及身體最基本的表達與運用;樹立學生的表演意識。培養情感豐富的舞蹈人才。舞蹈系于2010年對所有專業課程進行了重新設置和調整,為了廣泛普及漢唐古典舞,課時量在原有的基礎上減半的同時全系所有各科專業的學生必修此門課程。所以在教學內容,方向及目標上,我們也開始重新設置和調整。因為學生程度不同,在授課內容過程中,教師以班里學生中上水平為基準進行難易度的把控。
在課程設置上,我們可以開設并通過專業課和專業理論課對學生進行普及教育。基訓課,可在低年級通過簡單的單詞和短句樹立對中國漢唐古典舞的風格和審美認識。掌握最基本的氣息運用,樹立中國古典舞的氣韻意識。同時訓練腰和腿的基本能力。在中年級應該強調規范形態的同時把特定舞姿融入其中,使舞姿多變化發展,基本上以短句的訓練方式為主。因為課時量的減少沒有更多的時間來提高學生的速度力量,但是這一塊訓練又是重中之重,在單一訓練的同時,我們可以把速度力量分解在其他訓練中來訓練學生的身體速度,例如:在上肢訓練和腳下步伐,跳等訓練中來解決這個問題。高年級則為綜合表演訓練。通過上肢訓練強化肩胸手臂的能力,通過下肢訓練,強化胯,腿,膝蓋和腳下步伐能力以及培養強化學生的表演意識。我們分以上低中高三個階段來培養學生,需要根據時間課時來規劃這三個階段。同時在教材選定上,我們需要從易到難不斷的摸索和探究如何選定教材,截取經典傳統組合的同時,教師應該不斷編創新的適用于普通學生水平的教材。這一點,我認為是普通藝術院校漢唐古典舞人才培養模式的重中之重。劇目課,我們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課時進入漢唐古典舞經典劇目,通過舞蹈作品加深學生對漢唐古典舞表演綜合能力的提高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當然,在條件允許下,我們還可以開設專業理論選修課,讓學生從理論學習中認識到中國舞蹈文化的歷史發展,并結合專業課的實踐從內而外的學習到中國漢唐古典舞的精髓所在。最后通過考試來判定是否達到預計的要求。
在教學模式培養上要突破的問題。1.培養模式構建創新。立足普通藝術院校;規劃和調整目標導向下,漢唐古典舞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構建。2.理念的創新。“雙主體”教育理念的實踐運用探索,以學生為本,“單一主體”向“雙主體”進行轉變,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不“填鴨式”教學。3.研究視角的創新。在大的目標導向下進行新的教學模式探究。4.研究內容的創新。不僅僅單純進行課程研究,還研究方式,方法手段,目標等,要繼承還要不斷創新授課內容。5.研究方法的創新。對比研究法,如對比北京舞蹈學院漢唐古典舞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研究出適用于普及普通藝術院校的教學模式。
總之,在培養模式上我們最終是要使普通藝術院校漢唐古典舞的培養置于中華民族審美與取向;從方式上來講,要使普通藝術院校的漢唐古典舞的培養模式立足于普通院校的學生實際;從目標上來說,要使普通藝術院校培養模式上培養學生掌握民族化的專業技能和漢唐古典舞的基本的形態,氣質及身體最基本的表達與技能;從心理和情感上得到民族審美情操的熏陶。希望兄弟藝術院校可以互相探討和學習,不斷開發新的教材,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為更多普通藝術院校中國漢唐古典舞基訓課的實踐教學提供有益參考。讓我們共同期待,也相信漢唐古典舞的每一步發展都是不斷前進的,作為一名漢唐古典舞教員我們應該堅守,更應該探索下去。但愿漢唐古典舞永遠常青。
(作者單位:天津音樂學院舞蹈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