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一個好攝影師,他想能拍出好作品,那么他必須有強烈的時代感,善于找到平凡生活中突出場景,他的眼光要敏銳,嗅覺要靈敏,不走被人走過的老路,這樣才能按住時代的脈搏,反映社會需要的素材。專業攝影工作者,他每幅作品都不是毫無目標,隨意拍攝的。做為媒體一員,他要承擔文字報導所不能擔當的工作,他必須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生活中不一般的畫面及時拍下來以便留存使用。他肩負時代的責任,他所做的一切都必須是為某個群體說話,反映他們的需求與情感。一張有價值的照片,就是一個時代的晴雨表。
關鍵詞:攝影;時代感;廣泛性
“文化”這個概念包涵廣泛內容:從認字、寫字到詞組造句可以稱之為文化,文學藝術、音樂舞蹈、美術攝影等,都包含在內。這就要求所有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一定好好認識一下,你所從事的工作到底是為了誰?為了服務這個問題現階段雖然不是一個要討論的問題。但仍然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是一個攝影工作者,很想借這篇短文和大家探討一下,攝影者創作出來的作品究竟應該以怎樣的魅力去完成宣傳任務,去吸引廣大讀者。我的見解可能膚淺,但我態度是認真的。
我認為,攝影工作不是簡單的拍拍洗洗,它在歷史以及文化活動中有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最真實地反映生活中各個層面,各場景中所發生的事件或所造成的結果,因此攝影也被稱之為“寫真”它不存在再創造的過程,因而它的可信度高,且瞬間留下的畫面可以長期保存,隨著科技發展,照相機已不在神秘,人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進行拍照,它快捷方便,更具廣泛性。
一個好攝影師,他想能拍出好作品,那么他必須有強烈的時代感,善于找到平凡生活中突出場景,他的眼光要敏銳,嗅覺要靈敏,不走被人走過的老路,這樣才能按住時代的脈搏,反映社會需要的素材。專業攝影工作者,他每幅作品都不是毫無目標,隨意拍攝的。做為媒體一員,他要承擔文字報導所不能擔當的工作,他必須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生活中不一般的畫面及時拍下來以便留存使用。他肩負時代的責任,他所做的一切都必須是為某個群體說話,反映他們的需求與情感。一張有價值的照片,就是一個時代的晴雨表。
還記得那張轟動一時的大眼睛的女孩嗎?作者在經濟大潮沖擊中發現了貧富的差別,發現了我國教育極度失衡狀態。在陳舊破敗的背景中,一雙渴求知識的大眼睛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僅僅這一張照片恍然認識到下一代的教育多么重要。這張照片不算漂亮,但它卻有極大的魅力。撥動人們的心弦,這副作品是成功的,它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情感,在照片的感召下,很快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如久旱的土地降落甘露,黨和政府及時改善他們的教育環境,無數愛心人士伸出援手,適齡兒童教育迅速解決,大學生支教,政府撥款,企業家出資,眾多百姓捐款捐物,瀕臨失學的大眼睛踏入各級校門,成為社會有用人才,這難道不是攝影工作者不可磨滅的功績嗎?
當然,已被人們接受的事實是可以反復加深印象的,以便鞏固成果。大眼睛的影響應歸于媒體宣傳力。然而想要一種美好的意愿正確的行動長期留存人們心間,只靠不斷地尋找第二個、第三個乃至更多的“大眼睛”來達到目的,那攝影將失去它的魅力。
前幾年在某個刊物上我又看到一雙熟悉的、渴望讀書的“大眼睛”那是一個懵懂的男孩,用同樣的眼神面對鏡頭,不能說作者選材、立意、技術不行,但他非但沒有讓我產生興趣,反而有些不舒服,教育的差距以逐年在縮小,為什么還要走別人的老路去反映距離呢?這恐怕有些東施效顰之虞吧?
在文學作品中,愛情是永恒的主題,如果用過多的鏡頭去宣傳愛的美好,愛的執著,過多地用那些光鮮美麗的青年男女博得眼球,那么它就會變成畫一樣的裝飾物了。要知道人類社會是由各種年齡所組成,整在熱戀中的男女畢竟是少數,老、中、青、幼都要自己的偶像,讓不同年齡的人都去品味愛情,恐怕愛情的魅力也會降低了,記得小時候看電影,片頭畫面是工農兵代表,他們充滿了自信,幸福的微笑,他們氣宇軒昂,表現中國勞動人民的高尚氣質,片頭的畫面留存于人們的腦海之中,高尚情操留存于人們的生命之中。
還有一張讓人心碎的照片,一個胖乎乎的幼童,圓圓的腦袋,光光的,一只大大的口罩遮住了半個臉,僅僅露出一雙含淚的眼睛——這是典型的白血病患兒。又是一雙眼睛,又是一陣揪心的痛,眼睛確實是心靈之窗啊!那一雙雙對生命,對知識渴求的眼睛,激起了人們對生命的感悟,對兒童的疼愛,看這些照片誰還會無動于衷呢?要知道照片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它的存在。
一個優秀的攝影師必須要客觀地、真實地選材,不可偽造、不能作秀且要站在一定高度上去選材、立意,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讀者。總之,攝影的魅力不存在于簡單地攝影而是存在于肩上的使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