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坤
摘要:建筑文化是整體文化中特殊的組成部分,建筑作為人類共有的活動,在不同地域、不同人文、不同社會條件的影響下,形成了具有名族特色的建筑文化,尤其是在擁有五千年歷史、幅員遼闊、多民族的中國,建筑文化更是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筆者在本文介紹了我國建筑文化的發展歷程,希望促使我國建筑文化不斷發展和創新。
關鍵詞:建筑;文化;發展
建筑是人類文明的成果,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建筑文化成為人們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現代人探索歷史離不開建筑文化,而現代建筑文化要想獲得發展,就必須發展民族性、地域性的建筑,而且,很多研究都表明,人們往往對具有古代建筑特色的現代建筑更加情有獨鐘,究其根本在意建筑所蘊含的文化性,在現代建筑文化中,如何做好建筑和文化連接和傳承就成了我們必須注意的地方。筆者在本文介紹了我國建筑文化的發展歷程,并從古建筑出發,解析了我國建筑的幾大文化特征,希望能在現代建筑中傳承傳統建筑文化,在此基礎上,形成既具有我國鮮明名族特色,又富含現代氣息的建筑文化。
一、我國建筑文化發展歷程
我國的建筑文化從夏商時代開始萌芽,在此期間,形成了中國傳統的廊院形式,進入周代和春秋戰國時代,我國的建筑體系布局已經初見規模,建筑施工中開始出現專業分工,像土工和木工的分工合作;我國建筑文化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是戰國和秦時期,這一時期大規模的城市開始出現,大規模的宮室和高臺建筑開始興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咸陽宮和阿房宮。進入漢朝,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發展使得建筑產生顯著的進步,木構建筑基本成熟,古典建筑三段式的外形特征基本成型,像陵墓、私家園林、長城等建筑。魏晉南北朝時期土建開始發展,這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創舉,在這個時期,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使得建筑獲得了新的發展,像佛寺、佛塔等建筑等,可以看出佛教當時的盛行。到了隋唐時期,我國基本形成了建筑體系,并且影響了朝鮮、日本等國,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長安城,其規劃是我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而宋、元、明、清等國在傳承唐朝建筑的特點基礎上,又融合了新的文化元素,像宋代將建筑方法和工料標準化和規范化,并流傳了很多建筑巨著,此外像明代的紫禁城、清代的避暑山莊等,都是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標志。到了晚晴時期,中國逐漸的保守起來,中國的建筑文化逐漸趨向沒落,在近代,我國的傳統文化受到多元化文化沖擊之時,如何傳承和發展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使我們急需考慮的問題。
二、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特征
我國的傳統建筑都蘊含著鮮明的文化特征,其中最為鮮明的為儒家的“中庸”和“禮制”以及儒道結合的文化特征。具體來講有以下內容:
1.儒家中庸文化
中庸是中國人的基本精神文化之一,是由孔子提出來的,中庸文化體現在中國傳統建筑中有三點,第一,建筑的布局有南北中軸主線,使得整個建筑呈現對稱分布,在中國古建筑中宮殿、書院、四合院等都有體現。第二是包容性,即中國的傳統建筑將一切美的事物都融合到中華傳統建筑當中,其中最為典型的建筑就是圓明園,包容了很多異國文化。第三是建筑呈現平面發展,建筑不求高大,表現出在平面上綿延的宏大感覺。
2.儒家的禮制文化
禮是中國傳統美德,是維持天地人倫和上下尊卑的準則,中國古代建筑中有很多禮制建筑,其目的是為了以建筑區分人的等級,借助建筑維持階級社會秩序。這種思想在我國古代的皇宮建筑中體現的十分明顯,像北京故宮中,中軸線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屋頂的規模體現了建筑的等級,又比如四合院中長輩住上房、女眷與后院等,這些都體現出了嚴格的等級制度。
3.儒道結合文化
儒道結合文化講究外儒內道,在禮制盛行的年代,中國傳統建筑在講究倫理制度的同時,也加入了一些修身養性的道家思想,想成了前宮后苑的布局,使得古建筑富含靈動之感。
三、我國現代建筑文化的發展
近代的中國建筑文化收到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筑文化的影響,加之晚清時代的保守之姿,使得我國現代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變得少起來,特別是建國初到改革開放階段,我國的現代建筑文化處于停滯發展階段。到現如今,我國的建筑文化形成了幾個方面,第一是過度的對原有文化維護,我們已經對傳統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卻忽略了創新。第二是對原有文化結構的延續。第三是文化結構的嫁接,即在原有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第四是構建傳統文化的新概念,即建筑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構建符合現代社會的特色建筑。
我國現代建筑與文化面臨著脫離的現狀,建筑和文化的融合只是混合組裝,并沒有認識到建筑文化的深刻本質。為此,我們在現代建筑中,要更加注重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在此基礎上加大研究力度,不斷發揚我國的特色建筑文化。為此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人手:第一,加強我國地域建筑空間特色的研究。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各不相同,在建筑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有必要根據我國的地理和經濟條件將其劃分為不同的研究區域,在建筑中充分的發揮出鮮明的地域特色。第二是正確對待建筑文化所處的自然文化環境,即在特定的地域和文化環境中加深對建筑文化的理解,在現代化社會中,人們更加注重人文思想,即要人、建筑和自然有機的統一起來,突出各地的特征和層次。第三是在傳統建筑文化的同時,體現出現階段高新技術和生態環境的需求。這在我國的古代建筑文化中就能看出,地域建筑注重于自然環境結合,在現代建筑中以高新技術將其表達出來,更加符合現代建筑的需求。第四,加大對地標建筑的研究,即用建筑特征表現出建筑文化,在建筑文化發展中,我們要注重對建筑材質、地域特征的研究,讓建筑與地域環境充分的結合起來。近幾年,我國的現代建筑文化又有了良好的發展趨勢,像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上海石庫門商鋪、天津鼓樓商業街、大唐芙蓉園等建筑,都體現了現代建筑文化和傳統建筑文化的交融,現代建筑正以多種方式將古今文化融合,表現出了文化的傳承,未來的現代建筑發展也必須緊靠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文化結合的主線,加大對民族文化的弘揚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