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璇+康瑩
“一部電影制作完成后,它并沒有完全地完成,它只完成了其中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是需要在電影院完成的?!睂а荽藭r的責任,就是“得在觀眾進場之前,做到我能做的一切,我覺得這也是電影的一部分”
以16.11億元票房登頂2015年國內2D電影票房榜首、國產電影總票房年度亞軍,《港囧》仍然沒有讓徐崢松口氣。
從影片上映第一天就認真查看影評,感覺就像在好評和差評之間“坐過山車”,但即使被“吐槽塞到了冰水里,認同觀眾所有的感受?!毙鞃槍Α恫t望東方周刊》說。

觀眾的兩極反映,是因為《港囧》與《泰囧》的不同。
比如,讓“大叔”也成為“囧”系列的觀眾。徐崢在努力實現從“屌絲認同”到“大叔認同”的變化。
作為最早的“產品經理型導演”,徐崢引領了風氣。2015年那些備受關注的電影——《北京愛情故事》《唐人街探案》導演陳思誠、《戰狼》導演吳京、《左耳》導演蘇有朋、《分手大師》《惡棍天使》導演鄧超都由演員轉行。董成鵬、易小星以網劇起家,郭敬明、韓寒和執導《剩者為王》的落落,則是作家轉導演的代表。
雖然坦言“做產品經理型導演并沒有什么丟人的”,但徐崢也形容自己仍是文藝青年,“我還從事著文藝工作”。
比如除了仍在做先鋒話劇,還要深化“囧”系列的主題。他希望自己的電影有一種“一如既往的心靈成長的東西”。
現在,《港囧》制片人、真樂道公司CEO劉劉看到的是徐崢的第二次轉身,“不只依靠票房,也可以讓徐崢成為一個商業導演。”

中年危機之囧
用劉劉的說法,《泰囧》就像“一個山一樣高的標準”。由此,從導演到制片方壓力倍增。
上映之前,《港囧》團隊對中國的電影產業作了數據調研。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新增銀幕數近1400塊,這說明《港囧》比《泰囧》有更大的票房空間。
《港囧》上映前3天平均每日票房增長2億元,結果和《夏洛特煩惱》正面遭遇。二者的相遇也引起了話題。
在劉劉看來,這種競爭不存在誰搶誰的票房,而是在共同拉動市場大盤。
如中影股份副總經理周寶林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這種議論話題會催生現象級票房的產生,可能前七個億票房的觀眾是為看電影,后七個億是為了和朋友有社交的共同話題。”

除了來自票房的壓力,徐崢如何延續“囧”系列電影的口碑也是問題。
徐崢的前搭檔、《泰囧》和《煎餅俠》的制片人陳祉希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大家是抱著《泰囧》的情懷和喜劇的基準線去看《港囧》的,當你低于那個點,觀眾就會有落差?!?/p>
劉劉把“囧”解釋為“當代人的困境與困境中的心態”。“囧”系列電影就是要呈現人們如何解決它。
基于這個“囧”字,徐崢的最新決定是做“中年危機”題材,將“喜劇”和“懷舊”結合,探討“囧”的核心——“心靈成長,走出困境”。
這就是《港囧》。
“我們把女性情感元素、初戀元素、懷舊元素和家庭元素都加了進來?!眲⒄f,目的是擴大觀影人群,“要讓成熟的中年人、喜歡看憂傷劇的人也進入影院?!?/p>
但這也挑戰了觀眾對“囧”系列的預期與固有印象。《泰囧》編劇束煥這樣對《瞭望東方周刊》解釋:“《港囧》是一部更‘成人的喜劇電影,加了更多情懷之后,觀眾單純想笑的愿望也許就落空了?!?/p>
不過徐崢發現,觀眾還是更愿意接受直接單純的東西,到電影院笑一笑、放松一下就很好。
其實,他更希望觀眾能抹去對《泰囧》的爆笑式記憶。他承認自己在《港囧》里做得“很貪心”:“不希望觀眾看我的電影只是笑,還希望有小感動,感覺這樣才是成功的”。
不過說到底,如徐崢自己所言,他現在還完全不是一個職業化的、什么類型都能拍的導演。
他的路子就是把電影當成工業產品、以觀眾需求為導向。
對于一些批評,徐崢曾解釋,文藝片不比商業片高級,都是把一個由自己表達的完整作品呈現給觀眾?!耙徊侩娪爸谱魍瓿珊螅]有完全地完成,它只完成了其中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是需要在電影院完成的?!?/p>
導演此時的責任,就是“得在觀眾進場之前,做到我能做的一切,我覺得這也是電影的一部分”。
情懷與票房的兩難
“他做演員的時候就是一個很有整合能力的人?!眲⒒貞?,2005年徐崢和妻子陶虹首度聯袂出演了他們的第一個話劇《最后一個情圣》。他對燈光、舞臺的設計與整合都提出自己的構想,不僅在意個人的表演,還非常照顧對方的戲。
或者因這種整合思維,促使徐崢從演員跨界導演,又從導演變身為一個“商業精英”。
在《港囧》上映前,徐崢將自己在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所占的47.5%票房凈收入以1.5億元的價格賣給了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
這是以一場“自買自賣”。徐崢和寧浩在“21控股”分別有19%的股權,擁有24%股權的大股東董平是阿里影業前主席。
經過股權變動,“21控股”更名為“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最終,真樂道公司在《港囧》上映前就穩賺了1.5億保底票房,歡喜傳媒則依托《港囧》的票房大賣,刺激股票大漲。
“‘商業導演是個很寬泛的詞匯,不是只說票房,也涉及這些商業上的思維?!眲⒄J為,徐崢拍《港囧》已經凸顯了他作為商業精英的能力。
《港囧》首場發布會后,人們開始注意到,徐崢對自己的定位不僅是導演。
媒體把這場發布會上的徐崢戲稱為“徐布斯”:他模仿喬布斯的蘋果產品發布會來介紹自己的電影。
雖然發力營銷,但徐崢又深感矛盾:“作為導演和演員,我非常希望有一點點突破,但是作為制片人,我又希望在商業上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p>
“導演一直在強調‘升級感,不只是喜劇和動作的升級,更是情感和情懷的升級。”《港囧》編劇蘇亮覺得,雖然這給電影帶來了爭議,但也是一次有價值的探索。
情懷與票房,陳祉希覺得,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產品經理型導演”給自己設計了更大的難題。當然,這種復合身份也許會導致創作者被資本市場綁架。
到了《港囧》正式的創作階段,劉劉和徐崢還是決定“不要完全被觀眾牽著走”,但在營銷環節更下足功夫。
“我從沒有遇到這么難以宣傳的電影,因為我自己不知道對觀眾說,這是怎樣的電影。”即使徐崢如此形容,他看起來還是在宣傳上玩得比別人溜,方法比路演和新媒體營銷這些固定玩法更新鮮。
除了“徐布斯”發布會,他還玩“名稱長到一口氣念不下來”的記者見面會,搞《港囧》“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秀,連慶功宴也做成團拜會形式。
《蒙面歌王》做猜評嘉賓、參加《極限挑戰》等在電視綜藝上進行跨界營銷,在徐崢身上都顯得已是老套路。
如果說《泰囧》是摸著石頭過河,到了《港囧》,徐崢“從開發的時候就會注意觀眾的需求,從根本上來說想要給市場一個標準的商業片”。
類型帶來的生意
《港囧》雖有《泰囧》帶來的壓力,但“囧”品牌可靠的票房號召力,也給了劉劉邁向“新起點”的信心?!爱斊狈窟_到5億元肯定不是問題時,我們就開始考慮如何在商務合作上打開另一片天地?!?/p>
圍繞電影的商業品牌合作目的遠非填充影片的制作宣發成本,而是在電影和商業品牌的互動中實現強效的宣傳營銷功能。
長久以來,廣告植入總是讓電影創作人員覺得有些拉扯。
不過劉劉說,徐崢對于和商務合作伙伴接洽是“全力配合”。
作為都市題材、擁有“囧”品牌的《港囧》找商業植入并不難——徐崢的郵箱有段時間被商務合作的郵件狂轟濫炸,難在如何選擇能融入劇情、甚至推動劇情的品牌,如何設計表現方式。
用徐崢的話說,就是劇本先行,根據劇本里的道具、列著單子反過來尋找客戶。
劉劉認為,好創意完全可以讓廣告植入在影片中“軟”下來:比如大象避孕套的出現是劇情需要,也符合喜劇調性;浦發銀行的雙層大巴的確在香港滿大街都是,不會讓人覺得它在影片里出現是廣告植入。
也有創意和合作伙伴意見相左的情況。影片中,人物被謀害,從高處跌落的背景是人壽保險的廣告牌。這帶有一種喜劇反諷效果,但保險公司最初并不滿意。
片方最后以“不要等到有事情再想到保險”為解說說服了商家。
“在喜劇中合作,要力勸商家能玩得開、玩得起?!眲⒄f。
《港囧》中有14個植入品牌,包貝爾手拿的佳能DV賣脫銷了。佳能高層對徐崢的團隊說,從來沒見過和電影合作可以這樣。
在衍生品方面,電影上映前后,包括T恤、帽子、手機殼、囧月餅、囧面膜等一系列IP衍生項目就已經按照計劃和節奏漸次出爐。和阿里巴巴合作的《港囧》定制版“有戲”月餅,首批10000盒在8月28日于天貓上架,短短25秒就被搶購一空。
劉劉認為,“囧”驗證了“如果類型明確,觀眾就會埋單?!?/p>
“囧”系列遠未結束。徐崢和劉劉希望“囧”系列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新的,有創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