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
5年前,恒大給孔卡開價1000萬美元。有段子說孔卡給在巴西的隊友發短信:“中超人傻錢多,速來。”5年過去了,恒大已經是5屆中超冠軍,兩屆亞冠冠軍。這時候,中超的其他老板們才反應過來,原來拿冠軍這么簡單,不就花錢嘛!錢我有的是啊,買!買!買!
先是上港一門心思組建上海“恒大”隊,1850萬歐元拿下埃爾克森,然后中超、中甲齊齊發力,瓜林、熱爾維尼奧、拉米雷斯、馬丁內斯、特謝拉……一套組合拳,一拳比一拳重,打得全世界蒙圈了,連《馬卡報》都驚呼“這個世界瘋了”!
這中超的老板兜里能有千萬億,肯定都不是“愣子”,人家愿意砸錢,必然是經過慎重考慮,權衡過投入與回報。這說明中國足球的大環境整體是向好的,聯賽受人關注,投資人也愿意投入真金白銀。但壞的一面是高投入容易造成兩極分化,有些中小俱樂部會在這種競爭中處于不利位置。這會影響聯賽的精彩程度。而且阿爾濱、力帆的例子告訴我們,砸錢的效果也不一定就有那么好。
與國際球星相比,國內球員的轉會費更令人咂舌:天津權健竟然花費7000萬元(近1000萬歐元)買了一個許多球迷聞所未聞的門將張鷺。香川真司回多特也是1000萬歐元,這兩人的差距大家感受一下。放眼世界足壇的東亞面孔,除了目前風頭正勁的孫興慜讓熱刺花了3000萬歐元,日韓走出去的球員大多都是幾百萬歐元,可是人家真的能走出去。

從資本和市場來看,幾支強隊的引援策略無可厚非,中超球隊在亞洲大有集體提升,而不是恒大獨大的空間,但越來越赤裸裸的金錢游戲也容易造就一個弱肉強食的環境,多少有違公平競爭原則,未必有利于聯賽的整體發展。
在聯賽火爆的背后,中國足球卻在繼續輸掉未來。外援球星的到來究竟是提升了本土球員的實力,還是壓抑了本土新人的成長?或許更應該這么說:中國足球青訓系統長年沉淪,無法產出足夠多的優秀本土球員全面承接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聯賽。土豪如我大曼城,在買買買的同時怒砸2億,打造自己的“拉瑪西亞”。曼城青年軍兩回合10比1狂勝拜仁,還給了死敵曼聯一場9比1的恥辱,讓全世界都感覺這是一個有遠見、有未來的土豪。
最后,我們大膽地設想:如果仿照過去的英超聯賽,不限位置不限名額引進頂級外援。這樣不用幾年,中超將成為最具競爭力的聯賽。雖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中超賽場將見不到本土球員,不過一旦大環境成型,不僅是球員,連歐洲頂級的教練、訓練師、經紀人都來中國淘金。新出生的中國娃娃們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還怕弄不出11個踢球的?
我掐指一算,這個周期不算長:從現在開始的話,2034年世界杯中國舉辦,中國奪冠,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