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捷,李爽霞
(湘南學院 音樂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
?
淺論全球化時代下中國昆曲的傳承與發展
唐 捷,李爽霞
(湘南學院 音樂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摘 要】昆曲,又稱盛世元音。昆山腔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戲曲話劇,于元末明初時形成,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古典表演藝術。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許多傳統和民間文化藝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破壞,有的甚至瀕臨滅絕。這不僅是我國面臨的一個問題,也是國際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昆曲;傳承;發展
昆曲,是中國戲劇藝術史上絕無僅有的古典表演藝術,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音樂節奏、舞蹈、文學、詩歌和精神境界的精髓。
20世紀上半葉,由于歷史的原因,戲曲一直停滯不前。到了中國人民共和國前夕成立,在“創新”政策指引“戲改”運動的新政府政策的引導下,昆曲逐步走出困境,大量的藝術家為振興昆曲而不斷努力。
但自2001年5月,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口頭遺產和人類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后,昆曲受到了關注和保護,傳承和振興。此后,從政治到藝術,從專業演員到普通觀眾,對戲曲逐漸報以極大的熱情關注,歌劇開始轉暖,復蘇的跡象正在慢慢出現。
蘇州昆劇團排演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于2004年在全國掀起了新一輪昆曲熱版本,引起了全社會的強烈反響。在蘇州大學成功亮相后,《牡丹亭》青春版又到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高校,所到之處,依然轟動,2014年“昆曲熱”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現象之一。《牡丹亭》劇組之旅在美學白先勇教授協調下,在2006年巡演美國,那是蘇州昆劇院的真正意義發揮“走出去”的重要作用。更為重要的是《牡丹亭》青春版不僅僅是為了演出,而是為了在美國掀起對昆曲的了解熱潮,從而推動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昆曲觀眾,影響中國昆曲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位置。
昆曲自誕生便與市場緊密相連。縱觀當代昆曲市場,許多人還沒有建立昆曲市場意識。郭鋪婪先生在談到戲劇產品屬性,從一種文學形式“戲劇性轉變為展會的過程中的形式,除了主觀愿望,客觀上需要伴隨著一定的經濟目的生產,而生產整個過程中,藝術家的審美趣味,藝術追求,價值觀,甚至是藝術形式和藝術規范,所有在那個特定的統一的經濟目的。產生的劇目,也必然要通過經濟的方法和手段,經濟,通過藝術消費者的選擇和消費過程中,獲得商品和其他商品有類似的特殊意義上的價值,是精神上的價值。”
中國的昆曲在多個曲種的發展中,由于本身因素的制約,難以拓展發展之路。盡管《牡丹亭》青春版出演取得了良好效果,為當代藝術昆曲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但整個戲曲藝術市場仍未打開。《牡丹亭》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昆曲發展的想法,但并不能完全復制到發展的其他路徑或其它劇目。大多數的昆曲院團或通過國家政策支持生存,沒有真正適應市場的發展。
隨著人們越來越高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人們的審美觀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傳統劇目的性能已經滿足不了大眾的需求。昆曲表演過于單一,缺乏現代的因素,使其同現代觀眾的需求還有很大的距離。現代生活的快節奏,面對大的情緒壓力,很難用心體會到太傳統戲表演,因為娛樂,流行音樂,尤其是沖擊多樣化,已經很難接受的昆曲表現形式。
昆曲宣傳形式是制約戲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觀念、資金和運行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的專業標準,歌劇的宣傳一直處于非常被動和落后的狀態,宣傳單調,形式手段落后。它也認識到宣傳的作用,缺乏宣傳推廣尚未形成合力。由于宣傳力度不夠,自我推薦無效的,大多數人都知道很少的昆曲,導致昆曲節奏緩慢的推廣和發展。因此,為了使昆曲眾所周知的,并且得到了群眾的今天必須交流昆曲變化豐富的形式的喜愛,在一個簡單的平面傳播的形式。
昆曲的生存和發展之路可能存在多種,必然要接受市場的考驗、面臨的挑戰和洗禮。昆曲本身是國家的文化瑰寶,劇團負責弘揚民族文化,其精神文化的重要任務。昆曲的發展是一個綜合性多元化,其市場走勢也應該是輕松和開放的。舞臺上,雖然仍有一個很難的路要走,但它已經不可能恢復到了原來的位置。人為隔離的市場都是越過了柵欄,那就是市場真正接受昆曲。昆曲市場劇作家將創作融入現代元素并決定著未來的生存昆曲和發展,將同步共進戲市場。
參考文獻:
[1]趙哲.新時期昆曲藝術的現代化——以青春版《牡丹亭》為例[J].華中人文論叢,2013,(5):15.
[2]李強.中西戲劇文化交流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38-39.
[3]鄭雷.昆曲的市場化發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35.
[4]李強.中西戲劇文化交流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38-39.
唐 捷(1985-),女,漢族,湖南郴州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單位:湘南學院音樂學院;
李爽霞,單位:湘南學院音樂學院。
項目名稱:1.湖南省社科院一般項目《湘地昆曲保護中行政行為的法律規制研究》,項目編號:2015BZZ162;2.郴州市科技局一般項目《湘地昆曲文化遺產的弘揚與創新研究》。
作者簡介: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