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提出了提高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國補投資標準、把水土保持工程征占土地費用納入國補投資范疇尤其是對貧困地區實行水土保持工程征地費用全額國補的建議。
關鍵詞:水土保持;建設規劃;占地補償;存在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10-01
一、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中主要征占用地形式表現為:水保骨干壩、淤地壩、塘壩、蓄水池、各類用途渠道、道路、溝頭防護等工程建設開挖面、壩體、永久性建筑物、堆渣、棄渣場、臨時料場、管理房、臨時工人宿舍和固定宣傳碑牌、徑流氣象觀測場、林草試驗場地及特種防護設施用地等占地。近年來,縣開展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作中需要征地的主要形式為水保壩取土場、淹沒區、壩體占地,臨時料場、管理房、永久建筑物用地,澇池、溝頭防護工程占地,道路占地和試驗場占地。在水保壩工程建設征占用地工作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中長期用地比例大,占地集中,容易造成個別農戶失地生存。水土保持工程的布局,主要分布于溝道、壕道,近年來開展的淤地壩系工程建設主要分布于溝道、壕道地,實行攔泥、淤沙、生產相結合。但是,由于工程建設屬于點狀工程,所以工程本身的建設占地、滿足攔洪庫容要求標準淹沒占地等分布都比較集中。農村土地承包中,全部村社實行塊、片分包到戶,農戶耕地也就表現為張家一面坡、李家一道壕、陳家一個梁頭,甚至王家一條溝的情況。因此,工程建設中多次遇到一個工程就造成一家人耕地全部被征占的現象。農戶失地意味著今后的生活必須另謀出路,相當程度上要求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單位對失地農戶今后的生活給予經濟上的保障,而且是滿足長期生活的基本保障要求。
2、當前一些地方水土保持建設規劃目標有不切實際。在水土保持建設的規劃與實踐中,一是缺乏長遠的規劃,基礎工作不扎實;二是規劃的實施具有短期性,一屆政府一個戰略,一個領導一種打算,缺乏保障實施的政策制約;三是投入標準質量偏低,沒有后續管理措施和經費,投入產出效益差。一些現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選項不切實際,由于短期內沒有直接的經濟利益農民難以接受。因此政府一方面在生態環境建設中,注重農民利益和經濟收入,同時要加強生態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宣傳教育,把近期和長遠經濟效益統一起來。
3、項目批復中,大多數工程占地補償劃歸地方匹配和群眾自籌。在近些年的水土保持工程項目建設中,單位面積治理投資本身就很低,壩系建設中淹沒面積所需征地費用全部由當地自行解決,上級審批項目時一般不予考慮征地補償,相當部分的壩體占地所需補償費用也由地方匹配和群眾自籌。對于小型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從設計大綱方面就不存在征占土地補償的內容。由此可見,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的資金負擔和土地補償費用基本壓在了當地業務單位和地方政府的肩頭上,對于財政收入較好的市縣來說尚可逐步解決,但對于貧困地區而言,一是通過壓低土地補償標準來逐年消化,二是地方政府行政行為的土地征調和移民政策輔助,最終損害了人民的利益,甚至影響到干群關系。
二、建立良好的水土保持工程與幾點建議
1、統一土地征用補償標準。統一土地征占補償標準是大勢所趨,也是解決農村征地矛盾最為貼切的鎮靜劑。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開發生產建成設項目,都會影響到土地利用安全問題。綜合考慮地類、產值、土地區位、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系、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同樣質量等級的土地,其征占補償的費用應該一樣。如果將這種土地補償形式稱之為“土地利用平等價格原則”, 那同時也體現出了對農民利益的保護原則。以人為本,科學定價,力求滿足當地農民生存與發展的需求。對于長期征占土地和臨時用地,我們還可以在標準劃分時考慮其土地恢復的難易程度而區別補償價格,制定科學的補償標準要切合實際,我們認為長期的土地征占補償費用應該大于10倍的臨時土地占用補償標準。
2、貧困地區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土地征用補償標準實行國家資金全額補助。水土保持既屬于生態基礎設施建設范疇,也屬于公益事業范疇,搞好水土保持是城市與農村共同關注和奮斗的目標。貧困地區經濟條件落后,財政入不敷出,如果讓貧困市、縣長期承擔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中的土地補償費用,那無疑是雪上加霜。給貧困地區創造良好的發展機遇,首先要從國家資金的大比例扶持入手,切實為西部生態建設和大開發創造外部優勢條件。因此,我們提出對于貧困地區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中涉及土地長期征占補償的費用實行國家投資全額補助的建議,以有效緩解地方經濟負擔,確保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效果。
3、把好項目審批關,嚴格落實好征占土地數量和合理性審查
要落實工程占地的數量和補償標準,必須嚴把“三關”:一要把好項目的設計關。從前期可研到初步設計,必須精確測量水保工程占地面積,通過分析工程占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盡量減少耕地的征占比例。二要把好項目計劃審批關。上級部門必須對工程建設用地的情況熟悉了解,層層上報,層層把關,對于報批的建設項目所需要的征地數量需要有準確的衡量。三要把好檢查關。通過年度驗收檢查和不定期地施工檢查,通過與實際對照,做好征占土地規劃與施工的數量核算。
4、提高水土保持治理投資標準,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經濟落后地區,由于群眾自籌與地方匹配有一定的困難,有可能直接影響工程建設進度與質量標準,從而影響到后期的運行管理。顯而易見,在當前材料價格、人員工資不斷上漲和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前提下,僅人工工時費部頒設計標準4~7元就遠遠落后于工程建設實際用工工資標準。提高單位面積國補投資標準,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是當前水土保持項目規劃審批必須重視的關鍵性問題,并已成為無可爭議的現實。尤其是對于經濟貧困落后地區而言,提高國家補助標準,是加快基礎生態設施建設、提高綜合治理標準與質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的保障和趨勢。
總之;本文針對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用地補償存在的問題和現象論述一些個人觀點,以和水保同行參考。水土保持是屬生態建設與保護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范疇,它涵蓋了農、林、牧、水、交通、城鎮建設、加工生產與企業開發等諸多內容,具備服務人民、保護環境、營造良好的人文生態的公益性質。搞好水土保持、建設秀美山川成為政府當前不可動搖的投資信念,如何落實好水土保持項目,鞏固好水土保持成果,發揮好水土保持的巨大效益值得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