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富
企業轉型背后的真實驅動力
——讀《平臺轉型》
■彭忠富

1996年2月,營業額高達160億美元的柯達公司計劃推出“Advantix先進攝影系統”轉型,可誰知柯達卻自此一路衰退,直到2012年申請破產,終結了它將近130年的歷史。2011年1月,騰訊公司推出了微信,提供公眾平臺、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功能,成功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獨占鰲頭。在即時通訊服務上,騰訊QQ已經做得非常完美了,但是騰訊卻居安思危,推出微信玩左右互搏,這樣的發展模式誰能望其項背呢?
同樣是企業轉型,柯達巨人倒下了,而騰訊卻強勢崛起,根源在于一個詞:順勢而為。這里的“勢”或者說“潮流”,就是在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更加追求互動與分享,這種機制已經成為當下所有創新產品的必要配備。陳威如教授和王詩一長期關注企業轉型案例,他們在最新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臺轉型》一書中指出,平臺帶來的商業革命已改寫了現在及未來的企業生存規則,而這股浪潮已經從互聯網行業漫延到了其他多種行業之中!
信息技術的發展幫助人們更快實現連接、供需匹配更加高效、產業邊界日益冰消瓦解,這些趨勢都反映出“平臺”概念的重要性。QQ與微信的出現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更為緊密,讓分享無所不能;阿里巴巴的出現聯結了國內外的中小企業,讓交易變得更為便捷。騰訊、阿里巴巴這類我們稱之為“平臺”的企業呼應了商業世界去中心化、去中間化和去邊界化的三大趨勢。如果說,過去10年是平臺商業模式在互聯網行業的爆發期,那未來10年,就將是平臺商業模式在傳統行業轉型應用上的黃金時代。
平臺思維不再是互聯網行業的專用詞,它可以用來解構價值鏈,可以被運用到組織架構的設計中,更能夠幫助企業升級競爭優勢。平臺轉型,是一個必須結合企業經營者的智慧、激情、遠見和嚴謹的戰略規劃、組織調整、文化重塑的系統過程,企業若能通過本書掌握每一關鍵步驟,就能走上平臺轉型之路。然而,轉型想要成功,除了聰明地去領悟戰略方法,更重要的是必須擁有敢于擁抱平臺的“心境”。本書提供轉型與升級的理論指導,并幫助細化實施步驟,以親和的筆調呈現一本企業轉型方面的前沿著作。
本書包括企業為什么要做平臺轉型、平臺轉型的戰略規劃和平臺轉型之組織調整等五章,是本土商業超級暢銷書《平臺戰略》的續篇。除了解析平臺轉型的規則以外,也規劃了相當的篇幅去探討發展新時代的企業文明必須建立的軟實力,以避免企業重蹈柯達和諾基亞的覆轍。本書結合國內外不同體量、不同行業轉型企業的相關案例,運用平臺思維,從戰略上梳理出企業平臺轉型的價值鏈重構步驟、平臺模式構建方法和平臺邊界劃定方向;從組織上總結出新舊業務、內外資源整合、聯動規則和結構調整的四種模式;從人才布局上歸納出轉型企業的能力要求、價值取向,以及轉型期的人才使用和培養之道。
企業需要轉型,便代表企業自身能提供的價值已經與市場的核心需求背道而馳,通過理解平臺轉型的精髓,你將窺視到現代商業行為背后的真實驅動力,如此一來,便能找到局部或全面轉型的方針,重塑自身價值,再創事業巔峰。通過本書系統化的解說,你會發現這些方法遠比想象中的簡單且直觀,甚至會發現這股變革的浪潮對企業而言并非阻力,而是轉機,從而領略到平臺轉型那股讓人雀躍的魅力,幫助自己揚起船帆,破浪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