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劍
王培堃,1940年生于廣西柳州。自幼喜愛繪畫,憑借堅定的信念,依靠自學,成為一名具有獨特風格和造詣的畫家。“他既善于編又長于畫,他的作品編得生動活潑、富于想象、故事性強……”是一位十足的“卡通大王”。
年幼之時,王培堃便展現了對繪畫與生俱來的天分。六歲時他愛上了畫畫。十歲時,他在學校里舉辦了生平首次個人畫展,展品是一套由他自編自繪的連環畫《攻克柏林》。“這套作品一直被我當作無價之寶小心珍藏,不幸后來在‘文革時期被毀。那時畫畫,根本沒有大人指導和任何資料可以參考,只能憑著記憶和想象去畫。”中學畢業,王培堃因素描功底弱而錯失美院,最后考入了當時的廣西師范學院讀了中文系。專業雖然與畫畫八竿子打不著,王培堃卻依舊堅持自行磨煉畫畫,大學四年,他永遠會在別人午休的時候,獨自一人跑去畫畫。他說:“那時,運動一個接著一個,學業不夠扎實,是糊里糊涂畢業的,但是畫畫上我從不含糊,花的時間精力遠比任何其他活動要多!”
大學時,他開始癡迷水彩風景畫,曾在《廣西文藝》上發表了《濱江之濱》等作品。然而在那個年代,必須要畫“體現時代精神”“表現工農兵”這類的作品,使得本身人物畫基本功薄弱的王培堃,一時陷入了苦惱。1958年,“大躍進”席卷全國,學校停課,王培堃也只能參與一些寫大字報、畫宣傳畫的活動,逐漸讓他對畫漫畫產生了興趣,因為他發現漫畫畫起來不難,而且他畫得很有潛力。于是,他開始往報紙投稿,不久就在《廣西日報》上發表了他的漫畫處女作《一朵云》。這是一部四格漫畫,“實際上這是一種簡單的連環畫漫畫。我的漫畫創作從一開始就采用這種模式,后來我所創作的連環畫作品,或多或少,都含有漫畫的成分,而所創作的漫畫,則絕大多數采用連環畫的形式,可以歸于連環漫畫門類。由此看來,我一直走的是連環畫和漫畫相融合的道路,我跟這兩個畫種都很投緣。”
畢業后,王培堃在柳州一中當了四年的語文老師,而對于畫畫,他始終癡心不改,除了備課、講課,幾乎所有的業余時間都花在了畫畫上。1961年到1966年,短短幾年時間,王培堃在各大報刊上發表了幾百部連環畫、漫畫作品。1965年,王培堃于《小朋友》畫報上發表連環畫《兩個越南小英雄》,這是他首次在全國性刊物上發表連環畫作品,對他的連環畫創作道路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不但激發了他對連環畫的創作激情,也讓他如愿從教育部門調到市文化館(后更名為群眾藝術館),專門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和美術創作,打開了通往專業藝術創作之路。
“文革”期間,王培堃因為創作反映現實生活的漫畫“柳州奇聞”而吃了不少苦頭,整整十年,他在極其嚴酷的環境下堅持苦練繪畫基本功,讓他達到了專業水準。動蕩過后,他迎來了連環畫、漫畫創作的第一個高峰。王培堃曾自娛自樂,創作了一百多回的系列漫畫《當代英雄》,后來在《周末畫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刊登,往后二三十年間,王培堃一直不曾間斷漫畫的創作,也曾在《南國早報》《柳州晚報》等辦過“寓言漫畫”“屏外漫畫”“鷹眼漫畫”“城市萬象”“龍城今昔”等漫畫專欄,但他也表示“我畫漫畫,大多是有故事情節的連環漫畫,單幅漫畫畫得很少”。
龐邦本先生曾提到:“王培望的連環漫畫藝術有著十分鮮明的特點,不能像評介一般畫家那樣只是就畫論畫。他是在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中成長的具有新觀念和超前一時的新人。原本漫畫這一特殊的形式正是連環畫的良好載體,在國外用漫畫畫連環畫是極平常的,其中不乏經典名著,但以往中國漫畫家專注的是獨幅漫畫、四格漫畫,很少畫長篇連環漫畫。王培堃敢于實踐,勇于開拓并取得成功,顯示了他在連環畫創作中無限美好的前景。”隨著1979年連環畫《龍牙顆顆釘滿天》的問世,王培堃先后出版了十幾本連環畫,如《日月潭的傳說》《一幅壯錦》《仙乳泉》《能高山的傳說》《桃金娘》《鳳姑與鳳梨》等,開始在國內連環畫壇嶄露頭角。這一時期,王培堃曾三次深入少數民族地區體驗生活,畫了大量的寫生和速寫,積累了豐厚的創作素材,因而創作的連環畫也多以壯、苗、瑤、侗、黎、高山等少數民族民間故事或神話傳說為題材,藝術手法也帶有鮮明的裝飾性和民族特色。
20世紀80年代,王培堃進而對更多的題材和創作手法進行了探索,如《小木偶》《翡翠城的魔術師》《亨利和瑪莉》等。其中,《書的故事》成功入選了首屆全國科普美展并獲一等獎,也結下了他與科普連環畫創作的不解之緣,《都樂巖的來歷》《動物世界奇游》等都被評為優秀的科普讀物。1984年,在《連環畫報》編輯童介眉先生的鼓勵下,王培堃創作了“小精靈”這一“屬于自己的藝術形象”,使得《小精靈畫傳》問世。“小精靈”是個神通廣大、愛干好事的小魔鬼,他心地善良、聰明活潑、勇敢無畏,在書中不斷演繹出一連串驚險有趣的故事。這部書很快暢銷,并多次重印再版。1992年,《小精靈畫傳》及其后續《小精靈新傳》榮獲第四屆全國連環畫評獎套書二等獎。姜維樸先生曾評價“小精靈這個人物,既富于幽默感而又足智多謀,所到之處,無不帶著正義的勝利,強權的失敗。畫家又善于將文學語言與畫面巧妙結合起來,文畫互補相得益彰”。“小精靈”由王培堃自編自繪,生動新穎奇特的故事再加上采用的是漫畫技法,畫面形象有新意,連續性更強,易于為孩子們所接受。隨著“小精靈”的熱銷,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連環畫品牌,《新編小精靈畫傳》《魔匣歷險》《小精靈漫游動物世界》《小精靈奇異之旅》《小精靈畫報》等以“小精靈”為主人公的連環讀物相繼問世。王培堃講道:“《小精靈畫傳》創造了一個被我稱為‘組合式連環畫的模式,包括版式、裝幀、畫面構成、文圖結合方式、人物造型的風格乃至線條、碎點和墨塊的運用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為讀者所樂于接受。所謂‘組合式連環畫,有幾個特點,首先是它擺脫了對文學腳本的過分依賴,讓編繪者在構思和表現時享有更多的自由,因而易于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它與漫畫卡通關系密切,比較注重畫面的連續性、內容的通俗性和表現手法的趣味性;另外,組合的畫面,顯得生動活潑,富于變化,對讀者特別是青少年和兒童讀者更有吸引力。”
20世紀90年代,王培堃又相繼推出了《未來世界奇遇》《華南虎威威大顯神通》《小小探險家》《圣經圖畫故事》《佛經圖畫故事》《小毛頭歷險記》等一系列連環畫漫畫作品。尤其是《小毛頭歷險記》,被他稱為“是所創作的‘組合式連環畫作品中藝術構思和表現技法均較為成熟的一本”。王培堃還把他的創作經驗運用到大卡通片編劇上,他編的《快樂的暑假》卡通片劇本,獲全國兒童影片、電視片、動畫片劇本三等獎。結合創作實踐,王培堃不斷進行理論研究和撰寫理論技法著述,出版了《卡通畫技法》和《小朋友學漫畫》。
除此之外,王培堃還創作了不少插圖、裝飾畫、水彩畫等。他的《肖甘牛民間故事集》于1984年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2001年的《新世紀西部農民讀本》榮獲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頒發的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
時至今日,王培堃仍是一如既往,勤于筆耕,嘔心鉆研連環漫畫。他總說“把畫畫當作生命的要素,當作事業去追求”。“連環畫適合用于開展配合中心宣傳的創作”,為配合2006年瑞典來華友好,他創作了《哥德堡號萬里行》,并于2015年入選了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他也提到“剛剛過去的2015年,連環畫界為紀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連環畫作品,對于教育下一代深刻認識歷史,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連環畫家而言,承擔這一重任有著更為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