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玲
摘 要: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情況來看,因材施教原則雖然已經(jīng)得到了貫徹落實,但是卻無法徹底普及,而差異性教學是落實因材施教原則的重要載體,推廣小學差異性教學是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的關鍵,本文針對小學低年級語文差異性教學原則的落實進行幾點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差異性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75-01
引言
差異性教學是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fā),充分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非常值得推廣和普及的教學法方法,從差異性教學落實的情況來看,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熱情都得到了培養(yǎng),同時也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科學化發(fā)展。尤其實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這個時候學生各方面的能夠還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教師合理使用差異性教學,尊重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學習特點,才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了解差異,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落實差異性教學策略的前提是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到學生之間的不同,要做好教學調研,要掌握班級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然后合理制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要將教學活動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生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為范圍內學習,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比如:低年級階段,生字、生詞是主要的教學內容,落實差異性教學,教師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拼音基礎,一般來說學生語音掌握比較困難,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先做示范,引動教學,在拼音基礎差的學生前多停留一會,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要連接緊湊,確保學生思維的連貫性。古詩《登鸛雀樓》教學,教師在教學前,要先讓學生讀一遍,大致了解內容,接著借助多媒體設備,將生字在原有古詩的位置標注出來,并注拼音,教師帶領學生朗讀生字,練習讀音,然后在成句讀詩句,最后整首讀古詩。這種階梯式的教學設計,做到了由淺入深,這就為基礎差的學生提供一個較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他們對于新知識的掌握會更加扎實。
二、善待差異,注重教學的情感過程
差異是層次教學的基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必須要最終差異,在課堂上不僅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fā),有必須要依靠經(jīng)驗和情感來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提升,不同的學生,在情感以及意識方面都具有明顯差異,學生的學習差異是由于不同因素導致的,比如智力差異、后天學習積累等等,比如一位智力較差的學生,上課的時候特別喜歡回答問題,思維特別活躍,教師講課的時候,情緒總是特別高漲,開始的時候,教師總是讓他回答問題,但是他總是回答不出,或者回答錯誤,教師往往會因為這樣就不再讓這位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實際上這會嚴重削弱他的學習積極性,它的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同樣的例子,如果教師能夠從這位學生的學習、作業(yè)等方面入手,給予更多的關注,然后分析此學生答題正確率不高的原因:第一知識積累不夠;第二自身能力有待提高。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更加關注這位學生,強化輔導,并每次在他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加上課后輔導和鼓勵,這位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得到非常顯著的進步,同時自信心也會得到空前提升,給予學生自信心是教學的本質目的之一。
三、關注差異,激發(fā)學生目主感慨文本
低年級階段的語文教育中閱讀之一項主要內容,閱讀教學中差異性策略,要從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開始,因此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要求,提升他們對于閱讀的興趣,為他們建立一個輕松、愉悅的閱讀環(huán)境。
比如:《世界多美呀》這篇文章的教學,第一自然段“小雞想: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這個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們是蛋殼里的小雞,在一覺醒來之后,發(fā)現(xiàn)周圍都是黃黃的,會有什么的感受呢,這個時候有的學生回答:小雞很開心;有的學生回答:小雞會感到很驚訝、很好奇。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是讀出了小雞啄了很長時間,那個是讀出了小雞啄得很辛苦。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解讀,從中獲得的感受是有差異的。也正是因為感受的差異,才有學生精彩紛呈的朗讀。課堂中教材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豐沛的教學情感、學生豐富的文本解讀……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平實,卻又充滿張力。
四、面對差異,尊重學生體驗角色的不同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表演,善于表演。低年級的語文課堂,除了進行規(guī)范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以外,還少不了情趣盎然的角色體驗。如課文《世界多美呀》又是一篇童話,在教學中有機組織表演,不失為深人理解、積極運用、有效延伸的一個好方法。
結束語
每個兒童都具有自己生長的環(huán)境,也都具有自己的個性,這就決定了他們在學習上必然會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此為基礎制定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差異性教學就是以發(fā)展學生個體發(fā)展目的,提升全體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手段,非常值得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應用。
參考文獻:
[1] 汪 帆.小學語文“差異教學”失位現(xiàn)象及對策[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05)
[2] 曾繼耘.差異課堂教與學的行為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5)
[3] 曾繼耘.差異教學研究的路徑與范疇[J].教育導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