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梅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鉆研教學內容,認真領悟提問要求,切實掌握提問策略,精心設計各類問題。唯此,才能真正發揮提問的功效,達到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152-01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發展思維、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但是,提問不是課堂教學唯一的手段?,F代教育思想強調學生的主動發展,所以提問的前提應當是學生充滿興趣、信心的自主學習質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無疑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學生,啟發思考;引導學習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具有評價功能、反饋功能。但是,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因種種原因提問不是太寬,就是太窄;不是太深,就是太淺;不是不著邊際,就是零零碎碎,大大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所以,下面就談一談小學課堂提問的技巧。
一、提問要有目標
目標是教師所預期的教學目的。提問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技能、情感。所以,提問不僅要有目標,而且,應當是顯性的行為目標。因為提問本身就是達到目標的重要的手段之一。提問的目標性能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問要注意:提問的目標是課堂教學的目標,這樣才能圍繞教學的中心任務進行教學;提問的目標可以是一系列目標即一個目標體系。例如聯環提問和發散性提問;提問的目標要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來確定,即提問的難度和深度要恰當。
有位老師在教學《狐假虎威》時設計了一個問題:出示短文“王小二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個日本軍官問:‘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個漢奸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說:‘皇軍問你是干什么的,快說!王小二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說:‘放牛的!”“大家想一想,文中抓假虎威是什么意思?”這里提問的目標是鞏固、運用、遷移。李吉林老師在情境說話、寫話課《蘿卜娃娃看到了田野》中,當學生說了田野的景色后,李老師提問:“剛才你們說的都是田野的景色,忘了田野的主人。田野的主人是誰?為什么農民伯伯是田野的主人?”這里的目標是引向事物的另一個方面,開拓思維。
二、重視提問的技巧與時機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要有一定的技巧,巧妙的提問內可以使學生充分調動想象進行思維,在風起云涌之際,引爆智慧火花。從而使知識融會貫通,產生頓悟,使學生的疑難問題迎刃而解。且不可機械死板,不要總是用"是什么","為什么","有沒有","哪些"這些提問的詞。不能一個連一個的提問。這樣往往適得其反。提問中選由一個個小問題的提出為一個要解決的大問題的提出創造時機。在知識的關鍵處和本質之處及時提問,如:在教學中《跳水》一文時,當船長看到兒子在橫木的頂端時,竟毫不猶豫地用槍逼著兒子跳水這一內容時,同學們爭論不休,我相機提出:船長為什么要這樣做?想一想跳水是不是最好的辦法?還可以用什么辦法救孩子?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想到了跳水有很多優勢,而且其他辦法既浪費時間,也不一定安全。這樣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中去,使學生積極去探索,自主地去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效率。
三、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問
我們要使課堂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渠道,就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提問,會提問,提好問。在教學實踐中,學生不是不能提出問題,而是不敢提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點是學生怕自己的提問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或許學生自信心不足,沒有提問的勇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氣氛,以鼓勵學生提問,對學生的表揚越及時,效果越好,激勵作用也就越大。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時機,對每一個提出問題的學生充分的肯定,促使他們充滿自信心,對問題提得好的學生,還要倡導全班同學向他學習。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一些分角色游戲。如:“答記者問”、“今天我做主人了”!等,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參與課堂提問,并評選出最優秀的小記者,還可以單獨組織一些小型的評比活動。如:對提問積極的學生進行評比,從而引發人人爭先進、大膽發言、踴躍提問的良好風氣。
四、在課文的優美情景處提問
注意把學生帶到課文所描述的世界里,讓學生去體驗、感悟作者的思想,達到與文本、與作者的對話。例如教學課文《鳥的天堂》文章寫得十分優美,課堂上借學生的質疑:“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么?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積極地各抒己見。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見解。學生通過朗讀,大膽想象是風吹、鳥動、新發的嫩芽、陽光的照耀、綠葉本身蘊育的無限生機……該篇文章用詞優美,語句精辟、簡練,教師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例如:關于“真是一株大樹”一句,學生讀時習慣強調句中的“大”字,實際上作者強調的是“一”株大樹,所以要啟發學生朗讀時讀出“一”株大樹。讀好這句話,讀出榕樹的大,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朗讀的感受,說說為什么這樣或那樣讀。在學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時,就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時機。
五、根據學生思維特點,啟發性提問
小學語文教材的知識,一般是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所以在課堂提問時,我們要根據不同年段和不同思維特點,提出的問題要適合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并要有啟發性,例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肖邦為什么要離開自己的祖國?"大部分同學都能夠理解當時的原因。而在他彌留之際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師就要適時啟發學生體會肖邦愛國情感,體會課文的主旨。而"把自己的心臟帶回自己的祖國"就是他愛國情懷的極致表現,對學生的提問起到積極引導作用,從而達到激情、明理、導航的目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鉆研教學內容,認真領悟提問要求,切實掌握提問策略,精心設計各類問題。唯此,才能真正發揮提問的功效,達到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