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娟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精心設計練習層次,力求做到趣味性和開放性相結合。
關鍵詞:練習;設計;趣味;開放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292-01
一個好的練習設計,直接關系到我們一堂課的成功與失敗。在“新課標、新理念、新實踐”活動中,我們倡導:“人人參與有價值的練習,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練習,不同的人在練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蹦敲?,在實施新課標中,教師應怎樣精心設計自己的練習呢?
一、目的性和針對性相結合
教學內容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而教學目標的設計又應緊緊圍繞新課程標準的規定和要求,并落實到每一堂課的課堂教學中。也就是說,練習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由此,我們要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練習。那種盲目的、機械的、重復的練習往往是無益的。同時,我們在練習設計中,目的性和針對性往往是相結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針對性,所有的練習設計都應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層施教的原則,應該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
二、層次性和整體性相結合
練習設計的好壞,直接體現在練習的層次性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精心設計練習層次,這既是學生能力轉化的客觀規律所制約,又是學生認知規律的反映。我們經常所說的練習要有一定的“坡度”和“難度”,正是練習設計層次性的體現。所以,我們的練習內容要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模仿性到再造性,再到創造性發展,做到環環緊扣,逐步提高。既要設計一定數量的基本練習,又要有一些變化式習題,以利于新舊知識的溝通,拓展學生思路。還要設計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思考性練習,以利于學生加強實踐,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化。同時還應該根據各種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體現在實施新課程標準實踐活動中,讓全體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和提高,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練習的層次性還要和練習的整體性相結合。從學科教學任務的整體出發,我們在設計練習時還要注意練習的整體性。數學知識結構本身邏輯性、連貫性比較強,我們還應該認真分析課題在本單元、本書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它們內部的相互聯系、知識的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練習,注意知識系統的整體性、連續性。
三、趣味性和開放性相結合
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可以在課堂練習中主動地、輕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練習中來,這樣有助于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們的練習設計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興趣要從練習的多樣化入手:
1、在練習的組織形式上要多樣化。我們現在倡導的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正是這種多樣化的體現。個人練習,可以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小組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探究知識的能力;全班練習交流,可以讓學生集廣益,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2、在練習內容方面要多樣化??梢栽O計游戲、兒歌、探險、尋寶、解難等活動,開展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踐操作、鞏固練習、綜合練習等,在題型上,可以補充填空、判斷、選擇、連線、找朋友、補缺題等習題,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靈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充分體現在現代課堂教學活動的教學開放、課堂開放、學生思維開放。當然,我們在練習設計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生練習活動中的信息反饋來調控我們的課堂,以獲得實施練習的最佳效果,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滿足于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操作、學生看看說說,應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充分讓學生參與學習。
例如,在練習課上,我一改教師拼命講,然后讓學生大量做練習的做法。先讓學生把三角形面積推導的實驗重做一遍,然后讓他們講講三角形的面積是如何推導的,同學們手口腦并用,學習積極性很高。然后我讓學生說說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是如何拼成平行四邊形的,這時舉手的同學明顯減少。看到這種情形,我靈機一動,問“誰能用畫圖的方法畫出是怎樣拼的?”學生們先是一怔,然后都興奮地舉起了小手。他們的圖畫雖然顯得稚嫩,但都清楚地表達出了意思。隨后在讓學生做有關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關系的題目時,情況大有改善。不僅對有實驗作基礎的問題,對抽象的問題也同樣應該讓學生多動手。對于小學生來說,空間想象能力還不強,如果只是讓老師講,不但耗時耗力,而且學生掌握得不好不牢固。我決定試著讓學生畫出符合條件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當我說出自己的想法時,想不到同學們異常踴躍。在黑板上畫的同學非常認真,座位上的同學畫得也不含糊。動作快的學生已迫不及待地要求解答剛才的問題。老師沒費多少口舌,問題就順利得到解決。
經驗和實踐證明,只有了解兒童是如何學數學的,才能更好地教數學。而要了解兒童如何學數學就要大膽放手,營造適合兒童的學習環境,多給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表現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