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建峰
?
以技術創新破解生產難題—— 風帆有色金屬分公司技術創新紀實
■ 楊建峰
風帆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屬分公司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以技術創新破解生產經營難題的道路,為未來企業的生存、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5年,各行各業尤其是在制造行業,大多數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舉步維艱。在嚴峻的現實面前,宏觀環境無法改變,企業眼睛向內,強化管理,開展技術創新就顯得至關重要。風帆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屬分公司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以技術創新破解生產經營難題的道路,為未來企業的生存、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風帆有色金屬分公司是以生產鉛零件、鉛合金為主的一家公司。多年來,該公司在設備、合金技術及合金對電池性能的影響等方面,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并且一直困擾著該公司員工。如何把日常生產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如何以技術創新,實現產品成本進一步下降,質量、安全、環保以及生產效率等大幅度提升?如何以最快的速度研究并掌握合金的基礎性能,提高合金品質?這些都是分公司決策層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2015年初,有色金屬分公司在確定三項重點工作時,將技術創新作為工作重中之重。首先,他們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產品科研工作,先后對產品鉛鈣合金中稀土元素、鈣鋁合金制作鉛鈣合金的工藝、錫元素對鉛鈣合金強度的影響、銻對蓄電池鑄焊用9#合金性能的影響以及蓄電池冷壓鉛管用11#合金性能等五個方面進行了研究。通過研究,確定了產品在鉛鈣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鑭的工藝,擴大了公司的生產范圍;用鈣鋁合金制作鉛鈣合金的工藝,簡化了生產工藝,節約了燃料成本,降低了高溫下合金揮發造成的環境污染及工人的勞動強度;明確了錫元素對鉛鈣合金強度的影響,為合金配方的優化及成本的降低提供了數據依據;制作了不同銻含量的9#合金,通過測定其導電性、拉伸強度、硬度等性質,明確了銻含量對9#合金性能的影響,為鑄焊用9#合金配方的優化提供了數據基礎;通過對多批次冷壓鉛管用11#合金導電性、延展性、硬度、強度、塑性變形性等方面性能的檢測,掌握了11#合金的基本性能;通過對不同合金進行機械性能的測試,為合金配方的設計及優化提供了有力的數據依據。
大量的產品基礎數據的掌握、收集和整理,使他們實驗室成為河北省工程實驗室,一個更高的技術創新平臺通過他們的努力搭建起來,為日常工作做得更出色打下堅實基礎。
在有色金屬分公司生產車間,到處都有他們技術創新的足跡,在這里列舉兩例。一是他們對鉛鈣車間爐窯的改進。過去,熔鉛爐窯配用燃燒機為直焰型,安裝在爐底側方,由空氣管和天然氣管并行組成,邊混合邊燃燒,噴射火焰為直線,噴射距離較長,爐溫均勻性差,天然氣燃燒不充分,造成能耗高,坩鍋使用壽命短。針對以上問題,他們動腦筋、想辦法,對爐窯進行創新,創新后的爐窯,采用預熱式燃氣系統,可使溫度均勻,加熱速度快,大大節約燃料成本,自動化控制系統可使在合金制造期間的溫度進行有效控制,保證了合金制造的技術要求和質量的穩定。根據使用效果,噸耗可降低2立方米天然氣。按照每月生產4000噸鉛鈣合金計算,可節約用氣8000立方米,折合人民幣每月節約費用 3.16萬元,每年節約37.9萬元。二是他們對鉛零件機進行自動化改造。針對公司鉛零件生產及鉛管坯模生產均為手工澆鑄,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產品一致性差等缺陷,他們對原有淘汰鑄板機進行改進,最終實現鉛零件鑄造生產設備自動化。改進前操作人員每班3人,每模生產4個鉛管,改進后操作人員每班1人,每模生產8個鉛管,經測算,鉛零件機實行自動化后,每年人工費用將節約12萬元,電費3.6萬元,他們今后還將陸續改進其余9套手工澆鑄設備,使鉛零件生產全部實現自動化,每年預計節約150萬元。不僅如此,全部實現自動化后,其工作效率比原來提高一倍,工人的勞動強度也可大大降低,工作環境將得到大幅度改善。

技術人員正在生產現場做合金試驗
隨著市場的變化,精煉鉛的應用進一步擴大,精煉鉛是買成品或繼續委托外單位加工,還是自己研制?自己研制難度有多大,能不能研制出來?分公司領導通過走訪,與有關人員交流、商談,決定自行開發精煉鉛生產工藝。他們根據市場調研,通過多次試驗,并對傳統工藝進行創新,最終確定了精煉鉛的生產工藝。目前,精煉鉛生產工藝已完成內部驗收,并且能批量生產1#、2#精煉鉛,為加大精煉鉛應用,降低生產成本打下堅實基礎。之后,他們又對鉛銻合金低溫撈渣工藝進行創新,針對鉛銻合金渣含量多等問題,開展了降低鉛銻合金渣含量攻關。技術人員與基層檢查人員相互配合,通過現場跟蹤實驗,在原有的生產流程中增加低溫撈渣工序,并通過反復多次實驗,確定了低溫撈渣的溫度范圍及方式,最終掌握了鉛銻合金低溫撈渣工藝技術,使合金靜態含渣量降低0.3%,顧客使用良好,抱怨大幅度降低,為提高合金的品質奠定了基礎。緊接著他們又對特1#合金工藝進行創新,圍繞公司經營活動,確定開發特1#合金生產工藝,即對鉛銻合金產出廢渣進行二次加工處理,以減少鉛渣的含鉛率,降低生產成本。根據日常的生產工藝及對市場的了解,他們通過對打渣過程溫度及除渣劑的不斷調整,最終成功開發形成了特1#合金制作工藝。據統計,此工藝可以使廢渣出成率達48%以上,有效地降低了公司的生產經營成本。如按年產廢渣500噸算,再將這些廢渣二次加工制成特1#合金,全年可為公司創利100萬元。
隨著合金制造技術及合金性能研究的深入開展,分公司將通過不斷技術創新,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全部實現生產自動化,屆時生產、質量、安全、環保等項工作必將有一個大幅度提升,人員的勞動強度、工人的工作環境也將大大改善。
(作者單位:風帆股份公司黨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