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霄娟
長安大學
關于公交優先發展的若干思考
盧霄娟
長安大學
公交優先可以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促進土地集約利用,有利于環境保護,無疑是一種綠色的出行方式,近年來各個地區在確保城市公交優先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然凸顯出許多問題,通過對公交優先發展中的不足作出分析,并提出改善的意見,以便于確保公交真正的優先發展。
公交優先,顯著成效,問題,意見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出行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對于城市居民而言,出行難和停車難這對難題越來越明顯,為盡可能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緩解交通擁堵的壓力,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不禁成為全社會所倡導的主題,也引起了人們激烈的討論,到底公交優先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1.1公交優先的優點:1.可以提高運行效率,公交車載客量遠遠高于小汽車的載客量,單位時間內運送的旅客數多,而且占用車道的空間資源是小汽車的1/5-1/20,是自行車的1/10-1/3;2能夠節約能源利用,例如采用大運量的軌道交通所消耗的能源量將大幅度降低,可以使用清潔能源,有效緩解我國石油資源的緊張問題;3可以減少排放,保護環境,小汽車排放的污染物嚴重破壞了環境,減少小汽車使用能有效減排。[1]
1.2公交優先的措施:的確,不同地區為確保公交的優先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是對公交發展的扶持,如:開辟公交專用道、公交專用信號燈、票價補貼機制、基礎設施的大力建設等;另一方面是對其競爭對手小汽車的限制,如:購車限制、控制牌照、增收購置稅、限號通行、征收擁擠費等。
2.1土地利用規劃與城市公交規劃相脫節,這也是最難以解決的問題。早先的土地利用規劃并沒有考慮城市公交的發展,具體表現在居住區、商業區、工業區、娛樂休閑區等布置不合理,公交的可達性相對較差,增加了換乘次數,且線路之間彼此交叉,重復率高降低了公交的運行效率,公交專用道的連續性差,只有部分道路可以開辟公交專用道,有的受地形的限制或建筑物等因素無法開辟公交專用道。公交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不協調,對公交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城市格局變化統籌不夠。
2.2公交服務設施不完善,缺乏人性化,在與小汽車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市民對公交車的普遍反映是準點率低、可達性差、高峰期間車內擁擠、候車時間的不確定性、行車速度低、舒適性差等,因此在人們的出行方式的選擇中公交車不具有吸引力。目前缺乏對公交出行的大力宣傳,像在倫敦車站、廣場等公共場所打出“巴士就是我的私家車”的廣告讓乘客樹立環保意識,在我國會發現候車亭的座椅、燈、線路牌等時不時壞掉,有人說是后期的維護工作不到位,在我看來這是每個公民應有的責任,試想人人都沒有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后期維護工作做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2.3政府提倡公交優先的力度不夠,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要想優先發展,僅僅依靠市民的熱情是不夠的,需要政府為綠色出行創造必要的條件。政府首先要增加投入車輛的購置,車站的建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票價的補貼等方面,在換乘人數較多的車站可以采取聯合設站的方法,考慮設置綜合性公交換乘樞紐,有必要出臺相關政策限制私家車的出行,讓更多的出行者選擇公共交通。
3.1土地利用規劃與公交優先相協調: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在擁有良好公交系統的大都市,公交設計和土地利用的空間格局密切相關,要根據人們的出行規律合理進行土地規劃,尤其對于新建地區,要充分考慮公共交通的發展戰略,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3.1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要讓公交在城市中得到優先發展,必須獲得市民的認可,必須用優質的服務吸引乘客。比如智能交通在公交方面的應用,對公交車進行實時定位,采用電子顯示屏報站,開發掌上公交APP,方便乘客實時查看車輛信息,實現由被動等待到精準候車,投資建設智能公交調度平臺,加快建設交通運輸的信息化中心,實現對車輛的最優調度。
3.3政府要加大公交的宣傳力度:要正確認識公共交通,它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是一個惠民的出行方式,因此在制定價格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公共性的本質,在公共財政中確保優先,要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票價的補貼,因此國家要盡快制定出臺《城市公共交通法》,產業政策上要積極支持和推動大城市軌道交通、新公共交通系統、公共汽(電)車、多樣化特色公交、公交樞紐、智能公交等建設,積極推進廣泛的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和舉措,積極推進公交行業體制改革,同時明確對公共交通發展的傾斜政策,建立公共交通發展基金等。
公交優先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一定的時間,出行觀念的轉變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必須注意的是對公交優先發展的整體規劃要全面長遠,具有可行性,尤其在與土地利用結合方面,在城市不斷擴建,交通問題成為一大難題,加大運輸供給如修建道路并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轉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才是硬道理,因此公共交通要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假如有一天公交暢通無阻,準點率高,舒適安全高效,誰還愿意開著小汽車在擁擠的道路上停滯不前呢?交通方式只是一種代步工具,出行方式僅是一種選擇,選擇就具有對比性,出行者往往考慮出行時間、成本、舒適性、安全性等因素,因此提供人性化的公交服務迫在眉睫。
[1]張泉,黃富明,楊濤等.公交優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11:17-21.
[2]薇恩.奧圖,帕特里夏.亨德森.公共交通、土地利用與城市形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08:1-5.
[3]徐亞華,馮立光.公共交通優先發展現狀及戰略規劃[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1,10(6).
[4]李森,周時駿.我國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的現狀分析及優先發展對策[J].城市研究,2010,4,41-42.
盧霄娟(1996),女,漢,寧夏固原,本科在讀,長安大學,交通運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