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華 劉志鵬 馮雪菲 張春渤 譚修敏
朝陽市氣象局
探析影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其策略
蘇 華 劉志鵬 馮雪菲 張春渤 譚修敏
朝陽市氣象局
近年來國家和各地雖然在制度建設、機構設立、人員配備等方面加強了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但部分事業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的購置、管理上,往往較為隨意,固定資產處理方式極不規范,甚至還有事業單位出現私立金庫、帳外資產的現象,資產損失嚴重。基于此,本文簡述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影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其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
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影響因素;策略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落實各項職能,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保障,加強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有助于健全相關資產管理體系,推動節約型、服務型政府的發展。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是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客觀需求;是進一步轉變固定資產管理觀念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各項固定資產的基本效能的全面發揮,保證各項事業能夠有效完成和實現。
結合筆者實踐工作經驗,認為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1)固定資產的外部監管與內部管理的制度問題。事業單位日常財務管理中的部分事業單位過于強調對公用經費的規范化管理,在固定資產制度構建與管理上,較為懈怠,日常管理工作敷衍了事,各項日常具體工作難以落實到位。在固定資產實物登記方面,并沒有詳細的臺帳或報表,也無資產轉移記錄,造成資產管理的責任追究難度大。同時,缺乏科學的外部監督機制,監督效果不佳。對于事業單位內存在的固定資產管理違規現象,相關部門應追究其責任人的責任,結合違規情節的輕重,給予合理的處罰。但是在實際中,由于監管不力,未能給予其處罰。(2)在當前財務管理中,還存在會計記錄方面的問題,許多事業單位未能構建科學的賬務體系,在固定資產管理上,缺乏相應的臺帳制度,賬面無法反映出資產的管理動態,只片面反映出固定資產的原有價值總額。(3)未能嚴格按照規定程序處理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在部分事業單位內,往往由相關部門人員自主處理固定資產的調撥、變賣、轉讓等各項事物,較少按照規定請示上級或相關財政部門,審批手續辦理較為隨意。
1、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1)國家有關固定資產管理法規、制度貫徹執行不到位。盡管財政部《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與地區的相關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辦法已頒布執行多年,但一些事業單位仍然因各種原因沒有認真執行好,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一些違規現象;另外是事業單位資產配置標準和管理辦法還未頒發,各事業單位在資產配置標準和管理上各行其是,造成大量資金的浪費和不必要的資產閑置。(2)管理機構設置缺乏合理性。在國有財產的管理上,許多事業單位往往是由財政部門進行管理,但也有部分事業單位是由國資部門負責管理。還有一些地方則是財政、國資委、國有資產投資公司、政府機關事務管理部門來對事業單位國有固定資產進行分別管理。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上,財政部門的統一管理職責被嚴重削弱。(3)管理執法不嚴格。盡管國家《刑法》、財政部《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與地區相關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辦法都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作出規定,對于在國有資產處理上,沒有遵循法規規定,造成資產流失或損壞現象的,應追究其相關人的責任,結合資產損失狀況,依法采取處罰措施。但在實際中,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浪費、損壞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在相關責任人問題的追究上,處罰執行力度較弱。
2、內部因素的影響。(1)事業單位領導及相關管理人員,缺乏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全面認知,忽視了對其監管,較少過問相關的資產管理狀況,造成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懈怠。(2)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漏洞,在固定資產的報廢、調撥、使用、保管、維護等的方面,并未制定與之相應的制定,內控實施不全面。(3)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自身因素。在許多事業單位內,主要是由財務人員兼任管理人員,負責固定資產管理各項事物。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情況,對管理好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有著直接影響。
1、提高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意識。提高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法制意識,嚴格遵循相關法律規定,規范資產管理的各項操作流程,實現國有資產的合理化使用。建立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確保資產的調撥、報廢、變賣等,都有與之對應的申報程序。
2、落實固定資產的盤點等相關工作。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盤點需要嚴格遵照相關規定,認真落實盤點工作,掌握固定資產處理的最新動態,對于其中存在的盤虧、賬實不符問題,立即進行處理。在閑置固定資產的處理上,應結合事業單位需求及固定資產實際用途,在科學評估資產后,通過公開拍賣、競價出售、依法捐贈轉讓等方式,進行資產處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同時,制定相關的固定資產處置、盤點監督機制,嚴格把關固定資產的處理方式及資產數額,規定具體時間,固定開展對預算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清查工作。
3、完善管理監督體系。加強國家審計、監察、財政等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置、增減、租賃的監督檢查,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應該實行分級管理及分工監督,對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入賬、轉讓及處置報廢等整個過程進行系統性的監督。發揮政府的核心監督作用,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建立離任核查制度,在事業單位領導或資產管理人員離任時,要辦理資產移交和監交手續,以確保人走賬清。另外,行政事業單位應逐步增加固定資產各項信息的公開透明度,及時向社會公開并接受社會及相關組織的監督。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體制的部分內容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因此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落實各項工作,切實提高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水平。
[1]宋闖.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及會計核算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02)
[2]張建梅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6)
[3]吳冬.基于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探究[J].財經界,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