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翼
西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淺談基層黨務工作問題及對策
張 翼
西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本文著眼于黨務工作,通過分析黨建工作和黨務工作的異同,厘清黨務工作的概念及內涵,并闡明黨務工作的重要意義。然后從制度、方法、隊伍三個方面分析我院黨務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并給出響應對策。
黨務工作;黨員再教育;加強培訓;創新優化
在分析開始之前,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本文研究對象進行厘清和說明。根據所查閱資料,大多研究文章都側重于研究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黨建”,即黨的建設簡稱。“黨的建設即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同黨的建設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的應用。黨的建設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研究黨的建設的理論科學;二是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指導下所進行的黨的建設的實踐活動;三是作為理論原則與實際行動兩者中介的約法規章。”
而在本文中,筆者側重分析的是基層黨組織的“黨務工作”。具體而言,即指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指導下所進行的黨的建設的實踐活動,其外延小于“黨建”,是“黨建工作”中涉及實務、實踐的部分。基層黨組織黨務工作,是連接高校黨委黨建工作與學院黨建工作的橋梁,也是學院黨建工作的基礎,從組織類型上看,可分為黨總支建設、教工支部建設和學生支部建設;從工作對象上看,可分為學生黨員相關黨務工作及教工黨員相關黨務工作等。
概括而言,基層黨組織黨務工作范疇包括:對外,接受上級黨組織相關通知、要求和信息,上情下達,促進基層黨組織的落實;對內,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黨員的發展、再教育與管理,二是各黨支部的引導、管理與發展。具體工作包括黨校工作(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畢業生黨員培訓)、黨組織關系轉接(新生組織關系接收、畢業生黨員黨組織關系轉移、教職工黨組織關系變更)、黨員吸收發展、基層黨委組織生活安排、黨的政治理論學習組織等,旨在保持和發展黨員先進性,發揮各黨支部在全體學生及教職工中的戰斗堡壘作用,促進基層黨組織各項工作的開展提升。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擔負著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職責,高校的文化氛圍、思想意識,對于全社會而言起著較大的輻射影響。因此,高校的黨建工作不僅關系到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關系到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的落實,還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重大的意義。而高校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則要以高校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的有力推動為基礎。從這一角度來看,高校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工作起著打基礎、架橋梁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而基層黨組織黨務工作作為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的實踐載體,其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上情下達,將黨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是高校黨建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第二,寓理于行,在黨務工作的各項細節中體現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方向、要求,使得廣大師生在實踐中受教育,是高校和基層黨組織培養高質量黨員、乃至高質量人才的重要推手;第三,反哺理論,通過在黨務工作中落實、檢驗基層黨組織的各項要求,根據實踐結果進行反思調整,不斷完善基層黨組織的指導思想,推動基層黨組織黨建理論修養,是高校黨建工作理論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助力。
基于基層黨組織黨務工作的重要作用,不斷反思總結,加強和改善基層黨務工作水平就成了當下的重要任務。
(一)制度上:流程清晰,欠缺規范
我院黨務工作制度上的問題主要存在于黨員發展及黨員再教育過程中。
在黨員吸收發展方面,我院黨委重視程度較高,因此總體而言發展步驟清晰,發展程序也較為規范。但隨著2014年《黨章》的修正,組織發展的各項程序上有了一定的新要求。在這方面,我院黨務工作還有不夠規范之處:
第一,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考察工作要求不夠嚴格。在吸收入黨積極分子過程中,雖然各黨支部對于黨校落實程度較高,但是基于各支部內部的對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力度不大、要求也不高。一是往往難以保質保量地與他們開展談話工作,深入了解其入黨動機、思想動向,并對其進行引導教育;二是難以按時、認真審閱其思想匯報材料,對其中體現的思想問題進行及時反饋,一定程度上使得思想匯報往往假、大、空,難以體現其真實的想法;三是重視黨的理論知識考核,卻往往忽略對積極分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考察,忽視對其運用黨的理論知識正確看待社會問題、解決生活難題能力的考察。
第二,黨員發展材料及相關文件不夠統一、規范。其一,之前在之前工作中,學院黨委對于上交材料未做統一規定,各支部黨員發展材料雖然基本齊全,但常出現大小、格式不一的情況,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其二,比照新黨章要求,我院各支部發展材料雖然基本齊全,但有幾類材料如黨委會會議記錄、支委會會議記錄、組織生活記錄等出現不全的情況,由于未做要求,部分支部在發展黨員過程中遺漏了投票結果記錄等材料。其三,各個支部的入黨積極分子名冊、黨員名冊以及畢業生黨員轉移名冊等相關信息大多保留在黨務信息平臺中,學院黨委未能做好紙質信息歸檔工作,缺乏統一和規范的相關名冊登記模板。
第三,黨務信息系統(12371系統)未能及時維護更新。學院黨委對于黨務信息系統的維護時間、次數等缺乏明確規定,導致部分黨支部在進行選拔積極分子、發展預備黨員、預備黨員轉正等一系列過程中,忽略了對黨務信息系統平臺的維護和信息更新。
(二)方法上:視角過高,途徑單一
此處的方法,指的是學院在黨員發展、黨員再教育或基層黨組織政治理論學習等過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徑。師生黨員是學院中的優秀群體,其理論水平、黨性修養的提高,有利于其在學習、工作中不斷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學院內形成良好氛圍,促進學院發展、助力人才培養。因此,在開展黨務工作時,尤要注意思想教育方法,我院在這一方面,尚有幾點不足:
第一,照本宣科居多,缺乏貼近視角。所謂“貼近”視角,是指在基層黨組織的黨務工作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講解、教育,應當尤其注意貼近實際、貼近生活。
第二,途徑手段單一,缺乏廣泛參與。在高校基層黨組織,尤其是院系中,黨員的主要構成年齡偏小,無論是學生黨員還是青年教師黨員,往往都呈現出思維活躍、較有主見等特點。 第三,在黨員的教育方面,缺乏規范化和系統化。學院黨委往往看重黨前培養,對黨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明確、系統的黨員再教育計劃。這導致各黨支部在平時的組織生活中,較忽略對黨員再教育方法和途徑的深入挖掘、廣泛開展,一方面使組織生活有流于表面、趨于形式的危險;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各支部、各黨員理論水平、黨性修養的不斷提升和發展,有違黨員發展的初衷。
(三)隊伍上:流動性強,培訓不足
我院的黨建工作隊伍包括黨務工作者隊伍和各黨支部支部委員,他們是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其人員結構是否合理、相關業務是否熟悉、自身素質是否過硬,都直接影響著我院黨務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總體而言,我院黨建工作隊伍整體狀況良好,主要有以下幾點不足:
第一,缺乏針對黨建工作隊伍的相關培訓。這里所說的缺乏,并非指完全沒有培訓,僅靠黨建工作隊伍的同志自學。此處的“缺乏”是指,缺乏針對性較強的系統性培訓。我院黨建工作隊伍,雖然也會在處理黨務過程中進行交流、討論,并由學院給予指導。但缺乏定期、系統的專門培訓,這使得黨務工作隊伍的相關專業知識、經驗雖然有一定積累,但相對散亂、零碎,難以形成黨務工作相關的知識體系和業務方法,難以及時更新黨的最新知識和相關要求,這不利于我院黨建工作隊伍業務水平、理論修養的提高,難以形成經驗積累和知識增量,長遠來看,也會影響我院黨務工作的開展。
第二,支部書記、委員的選拔任用缺乏相應的標準。部分支部,尤其是研究生支部由于設置的原因,支部書記流動性較大,且本身支部組成較為復雜,這對支部的黨員管理存在一定影響。
第三,在現代高校中,黨務工作受重視程度低,教師黨員配合度不高。特別是輔導員隊伍,編制待遇難落實,缺乏晉升發展機會,導致黨務工作隊伍人心浮動,真正沉下心去搞黨務的人員不多。
(一)制度上:嚴格制度、規范文件、細化規定
第一,規范完善黨員發展相關制度,進一步促進發展步驟、發展材料規范化。我院并非缺乏黨員發展相關制度,目前急需的是變常規做法為書面文件,結合2014年頒布的新《黨章》將我院黨員發展制度進一步規范、完善。
第二,以“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會為依托,進一步完善黨員再教育制度。目前,許多基層黨組織都重視黨前教育,對黨員再教育有忽略的傾向。為此,應該進一步緊抓“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會,以此為載體,不斷完善對黨員再教育的要求和規定,形成再教育制度。
第三,加強網上建黨,建立晚上黨建網上陣地及其相關制度。一方面,現階段的學生往往熟悉網絡運行規則,也習慣于在網上汲取知識和信息;另一方面,對于教師來說,其往往忙于授課、科研,學院網上陣地的建立,也利于其及時知曉黨組織動態,進行網絡自學等。
(二)方法上:加強監督、創新優化、系統開展
此處的方法,主要側重于提升學院在黨員發展、黨員再教育或基層黨組織政治理論學習等過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徑。
第一,細化宏大命題,增強黨員教育的貼近性。黨中央提出,要細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還原到生活中去。基層黨組織的黨員教育也是如此。在開展黨員教育時,首先應將涉及黨路線、方針、政策的宏大命題進行細化,考慮從師生生活、工作中的小事入手,并以此為基點,引導、組織師生黨員展開討論和建議,最后再予以總結和升華,回歸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去。這種黨員教育的思路,可以看做“由下而上”的啟發,與“由上而下”的宣講相輔相成。
第二,針對社會熱點,加強黨員教育主題性。目前我院的黨員教育主題,往往落腳于各支部日常事務和學校布置的教育任務之上。再次基礎上,筆者認為還應增強黨員教育的主題性。目前隨著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發展,一方面社會熱點事件層出不窮,稍不注意,其引起的社會效應就會對黨員的思想信念產生影響;另一方面,隨著網絡的發展,師生黨員能夠獲取各類信息,收到各種思潮和觀點的影響,在此情況下,極易對社會主義信念產生困惑和動搖。因此,我們應當將黨員教育作為解疑答惑、正本清源的有效途徑。
第三,開拓多樣教育途徑,著力探索有效形式和活動載體。其一,創新“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會形式內容,做到途徑多樣、內涵豐富。目前,我院“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會的開展內容還相對單一,往往以主題報告為主要形式。因此學院應該引導各支部將各類活動形式引入支部日常教育中。其二,以實踐為依托,促使黨員在道德活動中受教育。聯合學生社團、后勤集團等,組織師生黨員積極參與到各種社會調查、社工組織、勤工儉學活動、志愿者活動等道德實踐活動中去,以現實生活、人生社會作為黨員教育的重要課堂,使其在其中幫助他人、省悟不足、完善人格、提升黨性。其三,可在各支部定期開展黨內事務聽證會,要求全體黨員定期參與討論支部工作,質詢支部委員,一方面增強黨員的參與意識,切實提高其政治理論水平;另一方面也利于不斷糾正總結支部工作中的缺失,不斷發揮黨內民主,使支部委員更好地接受監督。
(三)隊伍上:嚴格甄選,加強培訓,提升待遇
第一,加強黨務工作隊伍建設,使黨務工作隊伍培訓規范化。其一,由學院黨委牽頭,明確黨務工作隊伍培訓制度,其按培訓對象,可包括各黨支部書記培訓,各黨支部支部委員培訓;按工作內容,可包括黨員發展培訓、黨課開展培訓、黨組織關系轉移培訓等。其二,由各支部書記提議,細化各項培訓內容。黨務工作涉及從理論到實踐的方方面面,如黨的政治理論學習、黨務日常業務開展、相關軟件知識等,應當收集各支部書記的意見和建議,并根據其需要,細化各項培訓內容,真正做到培訓為需要服務,發揮培訓作用,使黨務工作者們的思想修養、政治素質及業務水平得到拓展和提高。
第二,嚴格黨務工作隊伍甄選,實行黨內民主評議。其一,要嚴格從思想水平、理論修養、業務能力等幾方面,嚴格甄選優秀人才加入黨務工作隊伍之中。尤其是各個支部的支部委員,在學院基層黨組織中,往往由學生擔任,這更要嚴格選擇標準,甄選熟知黨務、工作認真、思想成熟的學生。其二,要引入對黨務工作隊伍的民主評議制度,建立“考核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黨務工作者評議體系,保證對黨務工作者的群眾監督、黨內監督落到實處。
第三,要注重關心愛護,尊重和肯定高校黨務干部的工作,在業務培訓、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充分考慮他們的具體情況和實際貢獻,落實各項政策待遇,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