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亞坤
河北交響樂團
淺談打擊樂對幼兒成長的影響
霍亞坤
河北交響樂團
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斯.莫塞爾曾說過;打擊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具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很適合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學習打擊樂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還可以培養幼兒的控制能力,集體意識即多方面的協調能力。
在打擊樂活動中,幼兒運用了已有的聽音樂拍手的技能,再一拍一下敲打樂器的同時,鞏固了對均勻節奏的掌握及其他時值的學習,培養了幼兒的節奏感。發展了幼兒的類比思維,完整的認識了樂曲結構,音樂能力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學習打擊樂,首先要讓幼兒熟知與了解各種打擊樂并會操作。要求認識的有,鈴鼓,串鈴,三角架,碰鈴圓舞板,沙錘等,演奏時要求手腕放松,靈活,不僵硬,有彈性,能控制手的動作,引導幼兒在敲,打,拍,搖動中,感受音響的效果及其帶來的愉快感。進入大班,鼓勵能力強的幼兒擔任指揮并將特色樂器大鼓,大嚓,小嚓加入到打擊樂演奏中,可以大大激發幼兒學習打擊樂的熱情和興趣。要力求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使幼兒始終處于唱唱,跳跳,敲敲,打打的活動狀態,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幼兒的音樂感受里不斷提高。
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塑造形象,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其基本表現手段是旋律和節奏。而打擊樂是根據樂曲來打擊樂器,通過各種樂器給音樂配伴走是樂曲更動聽。同時也能使幼兒通過樂器敲擊來表達和表現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剛開始練習打擊樂時最好選擇節奏鮮明的樂曲,因為節奏特點明顯的樂曲容易敲擊出效果,如進行曲,這樣便于幼兒掌握節奏特點。待幼兒有了一定的積累后再選擇一些節奏復雜的樂曲。可以2/4,3/4拍樂曲為主,在此基礎上再選擇4/4拍的樂曲。如《郊游》這首樂曲很適合幼兒作為打擊樂的樂曲。這是一首2/4的樂曲,節奏特點非常鮮明,前八小節與后八小節旋律完全相同,中間八小節有所變化。栽培其實可以根據樂曲中間八小節是高潮的特點,多選用一些樂器,同時節奏可與前后有所不同。前面后兩段可以節奏相同,這樣既便于幼兒掌握,同時也會使敲擊出的效果悅耳,動聽。另外,許多有民族風格的樂曲,如,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樂曲,節奏型都比較明顯,易于幼兒理解把握,同時也可以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民族音樂風情。
另外還可以結合孩子們所喜愛的樂曲。注意觀察和發現孩子們平時愛唱的歌曲,從中選擇適合打擊樂配樂的樂曲。這樣更能引發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打擊樂的積極性。
要想讓孩子更好感知,掌握音樂,除了語言必須通過動作,不僅讓孩子動手,還要動腿,動腳,拍腿,拍肩,跺腳等聲勢進行節奏訓練,對于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聽覺能力,反應能力,記憶能力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他們在練習時只有全神貫注才能立即作出反應,一開始進行練習是要簡單,速度要慢,由易而難,逐漸增加節奏變化。時間要短,一條內容練完迅速轉換。有了前面的語言和聲勢做鋪墊,可以鼓勵幼兒自己創編,可以采取先從朗誦入手,進行節奏訓練,反復多練一個節奏,然后用拍手替代朗誦,再用敲擊樂器學習這個節奏,只要節奏準確就行,有了基礎再加進第二個節奏性,鼓勵幼兒自己去創造。這種讓幼兒直接參與伴奏的方法可使幼兒獲得更深的體驗,從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打擊樂活動更多的是以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的。在集體活動中,為達到統一的目的,幼兒逐步學會克服以自我為中心,能夠注意別人的行動,服從集體的需要,尊重同伴,了解自己行動的結果對同伴的集體的影響,盡力與集體保持一致。比如在演奏前,樂器拿出之后,凡沒有輪到的幼兒必須控制樂器不發出聲音。整個演奏過程中,注意控制和調節自己的音色和力度,確保演奏效果。結束時,按指揮的手勢放回大腿。這些細微的動作都要求幼兒注意力集中,能夠抵抗外界的誘惑,克服各種困難,這些無形中都培養了幼兒的意志品質。
在活動中,讓幼兒欣賞,感受,比較同一首樂曲,用不同的方案演奏會有什么不同的效果。通過比較,幼兒感受到,隨便亂配,打擊不整齊,效果就難聽,由此幼兒在心中取得了我要奏出動聽的效果,這個一致性的目標。而幼兒目標的一致性正式合作行為產生的基礎,從而保證了幼兒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可以扮演樂隊小隊員的方式進行演奏,一旦幼兒擔任了某一角色,在行動上受角色的約束,并未完成這一角色的任務而付出努力,他們的組織紀律性增強,能服從集體聽從指揮,而且能管好自己的樂器,積極參與合作,大大增強了集體責任感。以前每每拿到樂器后幼兒總喜歡敲敲打打,進行了樂隊演奏后,他們感受到只有聽從指揮的聲音才是整齊,有序,好聽,美妙的聲音,從意識行為上對自己有了約束,明白必須服從指揮,樂器拿起后不低頭看樂器,要看指揮,準備開始訓練演奏。小樂隊準備好了一切,就要演出了,讓幼兒先想象正在為臺下觀眾演出,這樣,幼兒始終處于活動的主角,始終都在積極參與合作,培養了幼兒思維的多向發展,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提高了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培養了孩子在活動中的自我認知,自我控制,自我表現以及與他人協調合作的能力。
打擊樂教學還應注重引導幼兒傾聽演奏的整體音響效果,感受自己的演奏與其他人是否協調一致,體驗整體音樂在流動中不斷變化的趣味,提高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表達及與他人協調合作的能力。從而使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1]陳淑琴.幼兒游戲化音樂教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2]張家榮,蘆葦,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指導[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3]黃瑾,學前兒童教育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王懿穎.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