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海茹
西華大學
當前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的變化特點及影響因素
谷海茹
西華大學
近年,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教育從以往的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壓力愈來愈大、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面對當前艱難的就業環境,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點。而發生變化的背后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
大學生;就業價值觀;變化特點;影響因素
就業價值觀是大學生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對未來職業形成的一種傾向性態度,即大學生在面對就業和職業選擇中對各種事物和現象進行評價、決定取舍的思想觀念。它是大學生就業過程內心的“指路燈”,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行為。通過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特點及影響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把握大學生的就業取向,引導大學生樹立合理的就業價值觀。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高校開始實行擴招,傳統的“精英化”的教育模式逐漸被“大眾化”的高等教育模式代替。由此,高校大學生人數開始逐年緩慢增加。近年,盡管我國高校招生人數的增長呈現出趨緩發展的狀態,但總人數仍然在不斷地增加。國內高校大學畢生人數從2007年接近500萬發展到2016年接近800萬,每年都有所增加。這就使得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市場越來越緊張,形式越來越嚴峻,加之經濟的全球化、社會的大數據化、就業機制的市場化以及國內產業結構化的調整,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關注的話題。
在當前就業環境中,大學生就業價值觀呈現出以下一些特點:
(一)求職方式的多樣化
進入21世紀,互聯網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普及,微博、微信以及新興自媒體等網絡傳播手段逐漸被大學生熟練運用,這促使大學生的求職渠道更加多樣化和網絡化。如,網絡、電視媒體提供了更便捷、廣闊的展示自我的平臺,一些自信的大學生勇敢地走上求職舞臺實現了就業。另有一些大學生則是通過觀看電視求職節目、職場選秀欄目學習職場規則、求職面試技巧,以便為今后能夠順利就業做充分的準備。此外,伴隨求職途徑的網絡化,一部分大學生在就業價值觀中也出現了傾向于從事與網絡相關的職業的觀念,通過應聘或自主創業實現就業,形式可謂多樣。
(二)求職行業的穩定化
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大學生對就業考慮較多的問題就是穩定。而對就業的穩定性要求也促使許多大學生竭盡全力地進入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外資企業及合資公司求職。由于體制內行業與其它行業相比具有較高保障性和穩定性,因此,許多大學生甚至是已經工作的社會人員都想進入體制內行業工作,通過參加國考、省考和市考,首選國家機關和發展前景較好的國有企業來實現就業。在當今全球化的大條件下,追求穩定的就業價值取向時常可見,這不僅與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高風險社會有關,也與我國迅速發展的經濟及社會、保守的傳統文化有關。
(三)薪資要求的合理化
大學畢業生由于內心的理想化色彩還是比較的濃重,對社會發展現狀缺乏真正的了解,畢業后想要的工作薪資一般偏高,對于企業不能給出滿意的薪資很多的大學生會直接跳槽等,但近年,大學生在更多了解社會發展情況與就業現狀的基礎之上對薪資的要求逐漸趨于合理化,開始更多的重注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以綜合能力實現在薪酬方面的要求。
(四)就業地點的就近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城市化范圍和內容都有所擴展,許多中小城市的發展正在加速。因此,當前大學生回原籍發展的意愿呈現增加的趨勢。相對原來大學生傾向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要求、去西部和基層的人數比例少的現狀也有所改變。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各種產業相對成熟,對大學生的接受容量有限,而很多二三線的城市建設也逐步完善,中小城市具有更多的發展潛力,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因此,出現了就業地點的就近化。
社會環境的變化在一定層面必然會引起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的變化,而社會環境的變化又是多方面的,上述大學生就業價值觀變化的特點同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個人因素
如前所述,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愈來愈大,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個人能力要求不斷提高,社會發展對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也提出更高要求。面對這一現狀,大學生也開始調整個人發展計劃,轉變就業價值觀念。部分大學生不再一味看中職業薪酬的高低,開始更加注重個人能力的提升和素質的培養,就業薪資的要求趨向合理。
(二)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興趣、性格等。家庭環境對子女的就業價值觀形成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當前很多中國家庭仍有傳統的就業觀念,職業理想、收入高始終是許多人共同的價值追求。因此,大學生仍將自己的擇業目標定于公務員以及一些事業單位上。
(三)社會環境的影響
社會環境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的重要方面,城市化建設及城鄉二元結構則是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重要影響因素。城鄉二元結構不僅體現社會身份的不同,而且在福利待遇、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多方面存在著結構性不平等的現象。這種落差導致大學生在擇業時更加傾向于福利待遇更好的城市,而城市化的發展也讓大學生看到中小城市的就業機遇。因此,就業地點趨向就近化。此外,隨著當代社會的發展,網絡的普及在高校已不是問題,大學生可以運用網絡信息的便利進行網上求職。
[1]何露霞.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及引導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5(9)
[2]沈東華.當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及對策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2)
[4]張影強.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及對策建議[J].全球化,2013(11)
[5]馬鵬.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0
[6]陳松.當代社會大學生就業觀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9
谷海茹(1993—),女,漢族,內蒙古人,碩士,西華大學,專業: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文化研究。
本文系西華大學“西華杯”大學生創新創業登峰計劃項目“大學生就業價值觀變化及其特點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