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亮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淺析社區信息化建設
譚 亮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及社區管理作用的逐漸加強,社區作為現代城市最為重要的基層組織,這一城市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單元,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日漸重要,其功能在不斷的豐富,作用也越來越廣泛。而信息化手段在社區的應用也必將助力社會和現代城市的發展,當前,社區信息化已經成為現代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為社會信息化的基礎。本文就對社區信息化建設現狀進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礎上對社區信息化建設需求進行探討。
淺析、社區、信息化、建設
社區信息化有以下潛在需求:一是更好的整合社區的各項資源,為社區管轄范圍內的人員提供社會生活的服務;二是提高管理的科學化水平,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三是提升社區的文明程度。這三個目標各有側重,雖然強調的重點各不相同,但三者之間仍然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有著共同的落腳點。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實現在城鄉社區治理中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提升居民民主權利”“健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等工作要求,對現代社區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年來,中國對智能化住宅的關注力度逐漸加大,國家對智能化住宅小區的發展政策亦更加注重綠色、環保、智能和可持續性。
天津市社區信息化建設,已經部署全市統一的社區管理 和社區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基本完成了市內六區社區的樓宇、居民、駐區單位、公共服務等基礎數據的采集、錄入, 形成了本市社區綜合數據庫。 津南智慧社區,落實全區建設美麗津南的部署和《美麗津南建設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津南區“以文明社區建設為核心”、“探索建立新型社區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社區文化活動陣地”、“加大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力度”等一系列規劃,充分利用天津市社區信息化建設成果,并借助津南區七個老舊小區升級改造,以及新建六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契機,通過對老舊小區(光明樓社區)、新建社區(金石里社區)和農民還遷區(新港園社區)三類典型社區的示范建設,建設智慧社區示范樣板工程,著力打造“五有”、 “五好”美麗社區,促進津南社區整體建設水平實現新的突破。 在上述指導思想下,進一步創新社會服務管理的方式方法,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和改進社會服務管理,高度重視網絡陣地建設,充分利用和發揮物聯網、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的優越性,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構建智能、人文、宜居的現代新型社區。
2.1 管理創新服務的需求
社區是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因此社區的發展與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社會管理創新就是要通過溝通互動、協同創新、居民參與,讓從政府自身出發的管理變為對居民的主動服務,強化政府公益服務,提升居民福利,增加居民幸福感。
2.2 社區物業管理的需求
當前,中國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城市下去單位和人口急劇增長,大量離退休人員、失業人員、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外來人口紛紛涌入社區,社區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需求日益明顯。
2.3 居民生活便捷的需求
社區的主要構成對象就是住宅與家庭,因此社區信息化應用始終主要圍繞著居民日常生活展開,各類智慧化服務需要不斷豐富與完善,使社區居民生活方式更加智慧、更加便捷。
2.4 社區醫療衛生的需求
人口老齡化、醫療費用居高不下、非傳染性慢性病增多等一系列的醫學難題,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尋找適當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已成為新時期全球衛生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社區醫療服務是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保障人民利益,提高人民健康的重要建設內容。
2.5 社區文化建設的需求
隨著城市社區建設的快速發展,社區文化工作對提升一個社區的品味和建設和諧社區具有重要作用。社區文化建設是居民提升自身素質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加強社區文化建設與管理,是國家和民族文化建設與管理的重要內容,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的發展至關重要。
2.6 基礎設施完善的需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內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原本的社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社區功能不健全,服務水平落后的情況日益加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與相對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2.7 老年群體生活的需求
中國現在已經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社區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的增多,也給社區的管理帶來了隱患。北京廣安門內街道現有70歲以上老人約2.3萬,約占總戶籍人數的28%左右,調查顯示,老年人在飲食和起居方面需要的照顧希望能夠通過依托社區社區進行照顧的概率達53%以上。上海靜安區街道首批選擇20 戶老人家庭,免費在他們家安裝“居家安防系統”,一旦家里發生燃氣泄漏、火災等事故,系統能第一時間告知街道值班平臺、居委會書記、居民區塊長、物業值班人員以及老人指定的兩名親屬手機。
在十八大報告中,有19 處表述提及信息、信息化、信息網絡、信息技術與信息安全,并明確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提出了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這“四化”同步發展。報告充分反映了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以及黨中央對發展信息化的高度重視和認識的進一步深化。信息化已不再僅僅只是作為一種手段,而是更進一步成為我們發展的目標和路徑。
[1]溫平川,劉顯腫,蹇沽.社區信息化建設與發展范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2]張祺.哈爾濱城市社區信息化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09 (5)
[3]王瑩,宋煜.中國社區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宏觀思考[J]. 學習與實踐,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