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楊劍龍先生的詩集《瞻雨書懷》"/>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溫江斌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 上海 200234)
真情真性亦雅亦趣
——評楊劍龍先生的詩集《瞻雨書懷》
溫江斌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 上海 200234)
摘要:詩集《瞻雨書懷》輯錄了楊劍龍先生35年的665首詩。詩集內容豐富,既有對人生的思考、生活的感悟,也有對山水的追蹤、風物的感懷;既有對社會的實錄、作家的評點,也有情誼的歌詠、生命的禮贊,是一曲多聲部的生命合唱。他的詩歌追尋著古典詩體與自由語體的相溶與建構,頗具唐詩宋韻的神采,又深蘊現代美學的情味。此外,詩集中的唱和、題贈、敬挽之作,又具有還原詩歌表現現實、呈現當代文化生活的在場作用。《瞻雨書懷》是詩人的人生經歷與心路歷程的抒發與實錄,充滿著真情真性、亦雅亦趣的美學情懷。
關鍵詞:楊劍龍;《瞻雨書懷》;真情;雅趣
繼長篇小說《金牛河》、散文集《歲月與真情》出版之后,楊劍龍先生又推出他的個人詩集《瞻雨書懷》(廣西師大出版社2015年8月版),該詩集輯錄了他從1980年至2014年35年間的的詩歌創作,充分展示了他的詩歌創作實績。詩集《瞻雨書懷》包括感悟人生(21首)、城市素描(47首)、域外蹤跡(46首)、山水游蹤(64首)、作家評點(65首)、畫景詩意(11首)、季節感懷(40首)、思緒馳騁(54首)、人生戲謔(21首)、情愛永遠(19首)、友朋酬唱(40首)、見聞隨想(23首)、敬奉長者(27首)、同仁戲贈(25首)、聚會情錄(62首)、別情依依(26首)、未圓湖詩草(24首)、歌詞天地(23首)、校園詩存(27首)等19類665首詩。整部詩集自然、真誠,富于真情,充滿著對生活、生命的熱愛,表現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思考,洋溢著一股率真之氣。
一
詩集《瞻雨書懷》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多聲部的抒情線條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生命合唱。在楊劍龍先生的19類665首詩歌中,既有對人生的思考、生活的感悟,也有對山水的追蹤、自然的感懷;既有對社會的記錄、作家的評點,也有對情誼的歌詠、生命的禮贊,讓我們看到詩人感悟生活的藝術敏銳,閃爍著靈動的睿智光芒。
詩人是愛美的,他常常走入山水之間、異國他鄉,領略著各種自然的、人類的美,盡情歌頌著大自然的活力和偉大。《在山水中行走》是詩人旅途行走的總宣言,他寫道:“用一根躁動的心弦,去撥動溪水的歌喉”、“在山山水水中行走……/讓生命更加精神抖擻”。詩人每到一處,就將其情思帶往一處,《荷花淀夜行》描述了河北荷花淀夜晚殘荷月影的朦朧美,《游仙都有感》贊美浙江仙都山巒廟宇的莊嚴連綿,《游桂林二首》寫出桂林的清波蕩漾,《詠三林古鎮新八景》寫出了三林古鎮的八景風情。詩人是多情的,也是敏銳的,他在日常所見的事物見出美來,《觀景六首》將融入自然的賞月、觀雨、踏雪、聽潮、聞風、吹簫寫得生氣盎然,讓我們在不經意間品味月的迷離、雨的纏綿、雪的可愛、潮的壯闊、風的嘶喊、簫的情真,“檐滴琴韻千年夢,娉婷身影傘如云”,繪出一幅江南細雨圖;“夢枕濤聲月闌珊,夜色如酒醉也酣”,撥出一幕夜月聽濤曲。詩人游走名勝古跡,常常透過歷史感發興懷,面對紹興這片積淀著渾厚歷史的土地,詩人“收攏一傘的煙雨,/讓烏蓬船撩動東湖的心波;/放眼滿湖的翠色,/將山的奇、湖的綠浸染我的心胸”。在蘭亭遙想《蘭亭序》的故往,在東湖追念陶成章的往事,于大禹陵遐思大禹的功績,在越王臺發思古之幽情,在魯迅故居想象魯迅的童年,在秋瑾處嘆女俠激越情懷(《紹興紀行六首》)。實際上,無論是自然還是歷史,從未脫離詩人的人文情懷,他的詩歌創作總是充滿人生的趣味,指涉著現實的人生,一如《行走的愉悅》中所寫,“讓煩躁的心/平靜于青山麗水中/讓奔涌的情/融匯于名勝古跡里”,“行走的愉悅/讓雙足丈量人類的文明”,“請大海群峰/開拓我宇宙般的心胸/讓日月星辰/綻放我焰火般的生命”,這可看做詩人旅行的樂趣和動力所在吧。
在“未圓湖詩草”篇,詩人分別以諸多中草藥為題:長春花、土三七、穿石劍、白桐樹、臭草、玉龍鞭、芙蓉菊、龍脷葉、海芋、仙鶴草、貓須草、吊燈花、白蘭香、苦丁茶、木蝴蝶、白果、蒲葵、牛耳楓、木芙蓉、紅葉鐵樹、大葉千斤拔、朱砂根、地涌金蓮、石昌蒲等,吟唱著這些生靈的情性與功效,并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它們以人的個性與靈魂:長春花有著“表里如一”的永恒青春,土三七有著“落地生根”倔強生命,穿石劍有著“救苦救難”的相助品行,海芋有著“坦蕩無私”的真誠,貓須草有著“兢兢業業”的名聲;而詩人將臭草與“珍惜名譽”、吊燈花和苦丁茶與磨難坎坷、牛耳楓與生命的努力付出、紅葉鐵樹河石菖蒲與樸素、大葉千斤拔與勇氣等等人間人類的美好品格聯系起來。在《吊燈花》開篇,詩人以擬人手法寫道:“總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未到元宵就老提著一盞紅燈/總像一個睿智的老人/搖動著風鈴想述說你的舊夢//是不是你小時家境貧困/別人玩燈,你只能看門/望著妹妹羨慕的眼神/你說,有朝一日/我給你買好多、好多的燈//是不是你也有過輝煌/創業艱難,百事纏身/功成名就,卻孤苦伶仃/懸起這一個個風鈴/總悔疚那時未珍惜的溫馨”,以吊燈的意象傾訴人生的甘苦,讓一株草藥有了精魂。這種將生活與審美交融的體物賦詩、抒情言志的詩歌特點,在他1980年代初創作的詩里就已有很好的體現了。發表于《星火》(1981年第1期)的《塔三首》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塔是古老甚至陳舊的意象,詩人以古塔的寧靜、吊塔的繁忙、水塔的存在通過詩的語言串聯,將塔的肅穆沉重一化為鄉野、城市、人類生活圖景,也帶給人們熱愛生活、珍惜生活的啟悟。《古塔》以古塔的意象表達對于現代化的追求:“依舊是烏鴉的翅膀伴你度過寂寞的黃昏,/依舊是牛兒的長哞喚醒你衰老的春晨。/你頭頂的野蒿黃了又綠、綠了又黃,/你腳下的小河渾了又清、清了又渾。//看暮色里塔邊農人荷鋤的一行剪影,/難道這永遠是古國山鄉的田園風景?/聽夜風中橋畔洗衣姑娘嘹亮的歌聲,/和著塔尖古老的銅鈴、水車呀呀的葉輪。”在聲情并茂色彩豐富的畫面中,抒發了80年代的思索和真情。
詩人有著一顆悲憫之心和赤子情懷,他面對災難真情記錄,抒發內心真切的感動。《災難中的感動五首》是詩人對2008年四川地震所產生情景的寫照,詩人以《最后的留言》《廢墟里的閱讀》《生命之乳》《廢墟上的隊禮》《撐天巨臂》五首詩,抒寫地震災害中激動人心的場景,謳歌母愛、犧牲、拯救、感恩等永恒的人性,“母愛,是無垠的大海”、“這小小的隊禮,不僅表達了獲救者的謝意,而且是民族偉大的記憶”、“你卻寧愿用自己張開的雙臂,描繪出千秋無悔的愛”。《舟曲追悼日三首》謳歌了在災難面前母子的情深、生存的夢想和愛的離別。在《祈禱雅安平安》中詩人更直接祈禱山川、百姓的平安。詩人的愛是寬廣的,在9·11紀念日之際,詩人夜不能寐,發出了“飛走的白鴿/你何時銜回世界和平的橄欖枝?失落的草帽/你何時見到人間大同人道的擁抱?”(《尋找與思考——寫在“9.11”紀念日》),在設問中呼喊著和平與寧靜,深深寄寓了詩人對人類普遍人性的思慮。
在詩歌創作中,詩人還將學術研究對象引入詩中,如果說“作家評點”篇中的數首詩歌是對現代作家作品的縮寫,《救贖之途三首》是對基督教文學文化的思考,那么“城市素描”與“域外蹤跡”完全可以看作是其都市文學文化思考的延伸。在詩人的筆下,他所狀寫的大都市就有上海、天津、澳門、巴黎、威尼斯、圣彼得堡、紐約、大阪等,其中有巴拉迪斯的悠然風格、大阪的武士精神、巴黎的萬種風情、威尼斯的水鄉之夢。在品味都市個性之時,他對都市有著細致的觀察、深切的體味。《城市素描七首》對城市的交通擁擠、郵筒、報亭、廣場、校門口、乞丐、風箏進行摹寫;《城市白描九首》有對上海的外白渡橋、蘇州河、外灘、十六鋪、有軌電車、磨剪刀、橡皮箱、紙飛機、折紙的白描,這些狀寫有的是城市常見的物象,有的是城市平常的景觀,其中的磨剪刀、折紙類的敘寫引發悠長意味,那“削刀……磨剪刀”模擬聲讓人有一種特別的感悟。詩人以他獨有的詩語思考著城市病,他的《城市病三首》把城市霧霾、交通擁擠、傳統文化的丟失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城市是什么》以十三個排比句式展示出城市的多棱鏡。
詩人是性情中人,詩集中“情愛永遠”、“友朋酬唱”、“聚會情錄”、“敬奉長者”等篇什展現了詩人對愛情、親情、友情、師生情等的題詠禮贊。《致愛妻》《愛的印痕》《戀二首》《情歌五首》等,歌唱出人間至真至美的情愛。詩人生活所交多為師長和學生,“敬奉長者”篇就是情真意濃的向師長致敬,體現了他對恩師長輩的無比敬重;而《生日今晚是最愛》《學思湖畔送別》《贈別》等敘寫出師生深情。“別情依依”篇則是低沉地傾訴親朋師友逝去之時的痛苦內心,那一腔回憶與絮念讀來感人至深。楊劍龍先生曾經說過:“詩歌創作應該注重真,應該有真的生活、真的情感、真的思想,詩歌創作應該說真話、抒真情,有詩人自己的真知灼見,更應該在真的抒寫中追求善、注重美。”*楊劍龍、藍海文:《意象:仍是新詩創作的精魂——關于當代新詩創作的對話》,《文藝爭鳴》2003年第1期。為此在“季節感悟”、“見聞隨感”、“思緒馳騁”、“歌詞天地”等篇章中,我們總能感悟到詩作中閃爍著情的真、愛的美,閃爍著的詩人的敏感敏銳,流溢著的溫婉的詩思、濃郁的詩情、盎然的詩意。
二
詩人創作過長篇小說,寫過散文,發表過小小說,這種文體上的多種創作實踐,使他的詩歌呈現出多維度和多向性的詩美特征。詩人的詩歌是頗得唐詩風范、宋詞風韻的,他自己就說“我的詩歌創作緣于唐詩宋詞”,因為讀詩寫詩歌的緣故以致“養成了一種詩人的敏銳與激動”*楊劍龍:《瞻雨書懷》,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565頁。,這種對古典文學的熱愛深深影響著他的創作,以致他的很多詩歌染有傳統的美學意境和古典風格,如《雨的吟詠》將江南、古橋、小巷、瓦屋、舊夢、荷塘等融入詩歌,創造出一幅江南夏雨圖的韻味;《鄉愁三首》以大雁、茶香、細雨、風鈴、童謠、嗩吶、清泉、鄉音、明月、炊煙等意象入詩,讓我們感受到鄉愁的溫馨與寂寞;《樹下的雨》則有棕櫚樹、秋雨、古曲、秀發、露珠、玉露等意象,這些傳統的文學意象在他的詩歌中比比皆是、觸目可見。詩人抒發感情的方式也與文學意象十分神似,《窗外風》寫道:“從窗外吹進風/冰涼/黃昏的惆悵,如黃昏的太陽/孤寂的蝙蝠/為何而翱翔、輕唱”,《柳之魅》寫道:“柳絲雨絲纏繞/在江南絲竹的古曲中嘆息。/如仕女翩翩起舞,/在春夢深沉中/吟誦柳之魅”,這種用詞典雅、節奏的舒緩,為詩增添了文雅、溫婉的氣息。他的《夜巷》之意象典雅、意境優美,完全可看作是戴望舒《雨巷》的姊妹篇了。
他的詩又富有現代氣息,《情愛三首》可謂是其中的杰作。一般的詩人寫情愛,都是寫得纏綿悱惻、詩情畫意,而詩人則以象征手法描摹情愛中的接吻、擁抱、宣泄等人類本真的行為,他寫接吻“是兩軍對壘的搏斗廝殺/是蛇信的赤色吞吐/是藤蔓的褐色絞殺”、擁抱“是兩株綠樹/的相互纏繞/是融為一體的兩重海濤”、宣泄“金戈鐵馬/是暴風驟雨的喘息/水落石出/是你來我往的傾訴/風馳電掣/是山巒起伏的疾馳/騰云駕霧/是澎湃巨浪的撫摸”,這些詩句寫得激蕩轟烈,在讓人感到怪異甚至突兀之時,又不得不佩服詩人“象喻”的高明。《顛覆與狂歡》更以一種后現代的解構呈現出來,詩人將文學經典中幾對本來對立的人(妖)并置起來,“胡傳魁與阿慶嫂/在大小水缸里尋歡,/孫悟空與白骨精/在水簾洞中作樂,/南霸天將吳瓊花/牽進洞房納為小妾”,這種時空錯置、嫁接拼貼,給人以一種獨特的后現代的美學意味。后現代風格在“人生戲謔”和“同仁戲謔”等篇有著集中的展現,詩人把這一類詩作自稱為戲謔詩、打油詩,“詩集中的某些作品,是與朋友開玩笑的產物,插科打諢嬉笑怒罵”,*楊劍龍:《瞻雨書懷》,第566頁。為的是“想創造一種氣氛”。如《領導技巧》是勾勒庸俗官僚的一幅漫畫,是一次對官僚的絕妙諷刺;《吃名人》則是對當代某些地方拉名人作大旗的形象譏誚;《莫言莫言》與《莫言死了》是對莫言獲獎后媒體、官員媚態的刻畫,延伸出對時代浮躁之風的諷刺。與前面的《情愛三首》《顛覆與狂歡》等幾首詩相比,《領導技巧》等詩歌采用的是戲仿、反諷等手法,在插科打諢中不經意地將詩歌嚴肅、刻板的外衣脫下,以諧謔的方式表達對生活本質的洞見,使詩歌產生多樣的張力和不同的向度。
在《瞻雨書懷》大部分詩作中,詩人并不追求過多的技巧,所敘寫的對象均以非常簡潔的語言進行描述,如自然里的日、月、風、雪、山水,乃至螞蚱、知了之類的小動物,但在這些物象的背后,又都賦予了它們以智性,詩人抓住所寫物象的特點,使它成為詩歌的詩眼。《詠物詩六首》中的“筍”就是“頂破了壓抑/是生命的力量”,《鄉村風物十八首》的“螞蚱”“生命就構成了/跳躍的節奏/不管是春還是秋/蹦跶也總是一首歌”,這些都是對勇于向上、敢于直面人生的境界的寫照。《心靈摹寫五首》以彷徨、孤獨、失憶、衰老、酬唱為題,描繪出人生況味和獨特感悟。詩人對孤獨的開掘尤為深刻,他將其比喻為“夜半時分”的“吹簫”、“殘星下酒”,將寂靜凄清境況描繪得令人回味。他的詩歌有一種智性的美,如在感悟人生、季節感懷、見聞隨想等眾多篇什中,詩人撲捉著生活中的閃光點,引發了人們深深的思考,給生活情境以知性、理性的情味。《距離》就以魚鉤與魚、獵豹與鹿、落日與地平線的意象,表達了人類溝通的希冀。《冬日,掛在樹梢上的風箏》通過寒風中風箏的掙扎,寓意著人生的不屈抗爭。《衰老之謳》是對人生衰老之境的深刻描摹,“佝僂的背/一張疲軟的弓/彎彎的腰/一座古舊的橋”,但詩人以廉頗、黃忠等等古典人物入詩,產生出老而猶壯、不斷奮發的進取思悟。
詩人的詩語是靈活的,有著特有的清新、質樸和純凈的質感。“渴望,渴望/有一顆同樣迷茫的心,/相互靠攏、相互取暖,/在霧嵐漂浮的清晨,/在星光彌漫的暮色”(《遠游》),“風,是白樺林的夢囈,/雪,是白樺林的精靈”“悄悄地,悄悄地走進我的白樺林,/輕輕地,輕輕地展開沉甸甸家信”(《白樺林情思》),這種柔美的詩句隨處可見。他也有那種元氣充沛、陽剛壯闊的詩語,如《詠雷》以雷為歌詠對象,首句就以發問方式奪人眼目,“是狂喜的鼓點?/是發奮的吼聲?”《自題照片》的“長堤鎖浦江,/巨輪江中唱”“何須苦思索,/男兒志四方”,述志頗為闊大。詩人有的詩語又是俏皮的,如《代溝》,詩人首句就有“不是乳溝/不是股溝”,語言詼諧,讀來令人發笑。他的詩具有工整的結構之美,如《假如說》就以六個“假如說”排比并列在一起,將詩歌的內容層層推進;《衰老之謳》詩句大體字數相等,以樓梯式排列,具有回旋迂回的形式美。此外,詩人盡力還原詩歌本來的面貌,如《學思湖畔送別》以老師、學生、輔導員、師生等輪流傾訴,仿佛是一首多聲部音樂歌曲。這種為歌而作的詩在“歌詞天地”有集中的表現,主詩之外還有副歌,這種主詩加副歌的形式,完全按照歌詞方式撰寫的,經過譜曲就可以歌唱的。
無論是意象的簡潔明晰,還是語言的多元豐富,無論是結構的工整,還是語意的知性睿智,詩人在詩歌中追尋著古典詩體與自由語體的相溶與建構,他深信古典詩歌是完全能與現代融合的,“中國當代詩歌創作必須繼承和發揚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如果放棄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中國新詩的發展是缺乏力度和厚度的”,同時他也看到西方現代派的詩歌藝術價值,認為“西方現代派的詩歌也有值得學習與借鑒之處,中國當代詩歌創作應該在橫的繼承與縱的傳承中不斷發展”*楊劍龍、藍海文:《意象:仍是新詩創作的精魂——關于當代新詩創作的對話》,《文藝爭鳴》2003年第1期。。因此,我們把詩集中所呈現出的豐富性均可看作是詩人踐履詩歌理念、力圖融合古典詩與現代派的一次次跋涉和努力。
三
覽讀詩集,我們發現《瞻雨書懷》中有不少的唱和、贈答、題賀、敬挽之作,這些詩歌以應和、贈答等為手段,展現詩人日常生活場景。詩集中“情愛永遠”、“友朋酬唱”、“聚會情錄”、“敬奉長者”“別情依依”等篇都是其中的代表。這些唱和、題贈之作不少是借用了古體詩形,卻是實實在在的參與了現代的抒情。在詩人看來,詩歌是一種不朽的“心靈形式”,是給予靈魂以善和美的澆灌。這些唱和、贈答、題賀、敬挽之作,又具有還原詩歌表現現實、記錄當代文化生活的作用。
作為一個熱愛生命的詩人,他的生活充滿著一種無處不在的詩性,然而詩人對于詩歌創作不是書齋里的苦思冥想,而是將詩產生于現實并還原于現實。這些詩歌有的直接就起于日常生活,有交流實用的功效,如《你就是青春——給黃曼君先生》《敬賀陳鳴樹先生七十華誕》《敬賀黃曼君先生七十壽辰》《敬賀賈植芳先生九十華誕》等是對恩師、長輩的祝壽敬賀;如《致駱寒超先生》《呈鄧牛頓先生二首》《致潘頌德先生》《致盲詩人李忠利》《致梁燕城博士》等是與友朋的贈答唱和;如《祭母》《哭劍華老弟》《送別劉賓雁》《送別巴老》《痛挽友人張志東》《送別許志英先生》《送別賈老》《讓生命留在春天——悼黃曼君先生》《沉痛悼念恩師曾華鵬先生》等是對親友師長的悼念敬挽。這些詩作觸事抒情,在充分展示吟詠對象的生活時,又很好記錄了當時的心緒。從許多詩歌的題記看,詩集《瞻雨書懷》中很多詩歌都是詩人即時速寫、即興感懷寫于車上、聚會、會議等現場。詩人自己就說,詩歌是他平時練筆的一種方式,“我的許多詩歌是在開會時創作的,大約因為處于一種比較放松的心境,便精鶩八極天馬行空,有時順手寫下一些感悟與遐思。”《致吉鵬先生》是詩人“聆聽吉鵬先生激情洋溢的發言后所作”,《我與奶奶》是詩人在2007年6月的兒童文學博士答辯會上有感而發;《古曲流傳——贊章紅艷彈奏〈十面埋伏〉》是2008年杭州觀賞演奏即席而為;《我們和春天約會》是詩人2007年學校男女教授聯歡所唱;《致吳福輝先生》寫于“大連至紹興的途中”;《致顧國柱先生》是兩位學者參加研討會,“同居一室,湊小詩以記之”……無論是題賀敬挽還是贈答唱和,詩歌在這些即興即時中把內心的那種情思展現出來。而且,詩人的寫作傳播方式多以短信、博客、微信傳播,這種自由的傳播形式直抵每個人的生活細微之處。可以說,即興即時寫作的方式與短信微信等自媒體傳播形態,不僅僅還原了詩歌“有感而發”的抒情本質,更重要的是,借此傳遞一種精神能量,喚醒每個人精神深處的詩意,是一次次詩人與對象的互通交匯。
與此同時,這些唱和、贈答、題賀、敬挽之作涉及當代文化名流眾多,其中有巴金、鄭愁予、劉賓雁、王充閭等十多位重要作家,有賈植芳、許志英、黃曼君、朱德發、曾華鵬、吳福輝、駱寒超、龍泉明等當代幾十位學者,有實錄當代文化生活的功效,是當代文學文化交流的側寫。這些詩作有的是應和酬唱,如《與會寧波有感——贈袁少杰先生》是詩人在寧波巴人學術研討會上和袁少杰《甬港逢劍龍志感》之作;《海客異國迎龍歲》是2012年除夕之夜應陳思和《龐貝迎龍歲》所作;《再游從化在夢中》是詩人應和喻大翔《泡從化溫泉有感》所寫。《呈鄭愁予先生》一首是詩人在香港中文大學聽鄭愁予先生的報告后,以“一個引人遐想的名字”“作小詩一首”,而嗣后鄭愁予先生也作有《和楊劍龍先生》,二位學者詩人唱和為一時佳話。有的是會議之余為會議錄寫,如《世博會論壇七首》《汕頭會議隨感》《中秋與會成都》《與會“濟南城與都市文學研討會”隨感》《美蘭湖畔說海派——第四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有感》《聚會翰林眾文豪——與會齊魯文化研究中心有感》等;有的是朋友聚會的抒懷,如《聚會竹家莊有感》《母校聚會小記》《記同窗紹興游》《南昌聚會有感》《秋雨花家山莊唔同窗》等;有的是對學術機構、雜志刊物的賀贈,如《賀專題片〈海上驚雷雨〉推出》《賀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五十周年》《賀上海魯迅紀念館五十華誕》《繽紛絢爛五十載——賀〈上海戲劇〉創刊五十載》《再鑄輝煌——〈秘書〉雜志300期寄語》《文化批評做先鋒——賀〈粵海風〉百期》《再創輝煌鑄未來——賀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等;甚至有的是直接為學者畫像,如《學界三杰》《富仁遛狗寫照》是對嚴家炎、陳平原、楊義、王富仁等學者的刻畫;有的是為畫題詩,如在《永遠的明亮——題李斌畫〈油畫的記憶〉》《蒲公英的記憶——題張仲達的畫〈遠去的記憶〉》《青春歲月——題孫兆路德畫〈年華〉》等“畫境詩意”篇中,詩人以線條和色彩的吸引,放大油畫美的魅力。這些詩作都是詩人在生活中互動交往的寫照,這本來多少帶有游戲性和唱和性,然而詩人在傳遞情感之時卻能關照到時代、現實的細節,使詩歌從“我”向“我們”擴展,是當代眾多文化交往情景的形象實錄,如此現代又古樸,讓人想起漢唐文士風采。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過:“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寧靜中積累起來的情感。”*[英]華茲華斯:《抒情歌謠集·一八〇〇年版序言》,《西方文論選》,伍蠡甫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第17頁。然而,推動詩人堅持詩歌創作的原因,除了寧靜中積累起來的情感,還有交流、思索、體味和感悟。當他從學術研究中抽身回望四周時,發現詩歌題材俯首可拾,這既讓他仿佛打開一座金礦般興奮,又為豐富駁雜的現實而敏感歌吟。這部《瞻雨書懷》,是楊先生幾十年來人生經歷和體驗的集大成之著,內中可窺見詩人的若干行狀與心路歷程。他說,“文學是一種有意味的東西,詩歌是文學的精華,無論我的詩歌寫得如何,這都是我生命的軌跡、人生的錄寫。”*楊劍龍:《瞻雨書懷》,第566頁。楊劍龍先生的這部詩歌集的價值就在于將詩歌從玄思晦澀中重新拉回到生命生活中來,拋棄那一本正經的刻板與空虛,是一次次人生真性情的抒發與體悟,充滿著真情真性真美、亦雅亦趣亦真的美學情懷。
(責任編輯:畢光明)
A Review of Yang Jianlong’s Collection of Poems——ZhanYuShuHuai
WEN Jiang-bi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Abstract:The poetry anthology Zhan Yu Shu Huai, which collects Mr. Yang Jianlong’s 665 poems written in 35 years, is rich in contents and a polyphonic life chorus, for it involves not only Mr. Yang’s consideration and reflections on life, his appreciation of landscapes and feelings for scenery but also his actual record of society and comments on writers, and his eulogy of friendship and his praise of life. His poems, which aim at the integ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ical poetic style with the free style, are of both the flavor of old-style poetry and the appeal of modern aesthetics. Moreover, those poems in response, poems of dedication, and poems for condolences collected in the anthology can restore the role of poetry in reflecting the reality and presenting contemporary cultural life. In short, Zhan Yu Shu Huai, an expression and record of the poet’s life experiences and spiritual journey, is full of aesthetic sentiments true and genuine as well as refined and interesting.
Key words:Yang Jianlong; Zhan Yu Shu Huai; truth; elegance
收稿日期:2015-12-22
作者簡介:溫江斌(1979-),男,江西贛州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博士生,南昌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310(2016)-04-0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