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生,卜文斌,張 燕,牟向陽
(哈爾濱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5)
高等院校管理類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途徑研究
張寶生,卜文斌,張燕,牟向陽
(哈爾濱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5)
由于當今社會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社會需求差異及市場細分等現象的明顯化,促使管理類人才的發展方向出現了多種選擇,培養管理類創業型人才也逐漸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需求。文章根據管理類學科獨有的專業特征,以創業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對管理類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規律進行分析,結合管理類人才的就業形勢及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設計了創業型人才培養方案。
高等院校;創業型人才;人才培養;管理類
(一)創業型人才的內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端人才已經逐漸成為社會各界爭相追逐的對象,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端人才也是當今高校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尤其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的創業型人才。創業不僅需要創業者擁有非凡的智慧和領導能力,也需要創業者擁有豐富的相關創業知識,并且有敢于拼搏、勇擔風險的能力和豐富的經驗閱歷。創業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才能等特征,能夠在不同行業領域靠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高素質人才。
(二)管理類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理念
創業型人才培養是對學生傳統教育理念的一種創新,強調學生在社會發展進程中起到的獨特作用。創業型經濟是知識經濟的特征之一,創業型經濟著重于創新、創造,而傳統型經濟則更為重視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經濟學著重于利益的高低、成本的估算,而管理學更為重視機會的把握、變化的感知,管理類專業更能體現出創業教育的重要程度。基于以上思考分析,管理類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理念是:在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通過改革創新培養模式,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業才能、實踐才能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將啟發管理類學生的創新精神,放于位置中心;培養管理類學生的創業意識,放于位置前提;提高管理類學生的創業才能,尤其是在形勢莫測的經濟發展中尋找商機的才能,放于后續位置,使學生成為全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一)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管理類專業是一門操作性、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其他專業進行創業教育和實踐教育課程時占有重要的地位。管理類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除了進行模擬方式以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入到企業內實習,了解現實企業的經營模式及管理企業的相關經驗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二)創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管理類專業創業型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具備創新精神的同時,還要能夠運用本專業的知識創造新的科技成果,對原創造的科技成果進行更新、改造,從而興辦新的產業鏈,促使新創辦的企業更快更強地立足于社會。提高創業能力、興辦企業,不僅解決了部分學生本身的工作問題,也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因此,只有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
(三)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
各級部門應充分認識到當前災情的嚴重性,牢固樹立抗大旱、防大災、抗長旱的思想,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抗旱領導責任制,在思想上、組織上、行動上及早做好抗旱的各項準備。同時加強雨水情、旱情的監測分析和會商研判,大力宣傳各地抗擊干旱、加強田間管理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引導災區干部和群眾科學抗旱,調動一切資源和力量,全力開展抗旱減災工作。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主體是企業,但企業亦要依靠市場而存在。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離不開市場的支持和引導。管理類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方式要樹立學生正確的市場競爭觀念,善于利用市場所提供的各種信息資源,以市場的發展趨勢為基準,逐漸地開拓市場,占有市場份額,促使企業能夠在變化莫測的市場形勢中占有一席之地。
創業型人才培養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為前提,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標。從各高校目前的情況來看,各高校都擁有不同的專業且每個專業所擁有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亦不盡相同,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也就各有不同,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分為應用型、實驗型、實戰型、開放式四類。
(一)應用型
“應用型”指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目前,多數學生進入工作崗位,難以將在校所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主要通過實踐能力來體現,一是為社會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程度,二是動手操作、創業創新能力水平。
(二)實驗型
“實驗型”指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自身所做的實驗研究,得到真實的實驗數據,實現模擬強化學生創業和實踐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創業能力快速融合,適應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三)實戰型
(四)開放式
“開放式”指學校實行課外實踐學分制。學生除按規定完成學校要求的課時,獲得學分,還可以通過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以獲得額外學分。如挑戰杯大賽、科技創新活動、乒乓球大賽、社會兼職等活動。對于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的學生可適當提供物質支持和精神鼓勵。
四、管理類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途徑
(一)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模擬創業實戰的教育模式
目前有些高校的管理類專業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但對其重視程度仍須要加強,高校不僅要更新理念、創造知識,也要為學生提供模擬環境。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應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培養:一是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構建管理類創業型人才培養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使學生具備創業理論知識。同時舉辦創業模擬大賽等具有實戰性的活動,通過創業計劃方案對學生進行測試評估,對特別表現優秀者給予一定的獎勵措施。二是聘用專業的創業指導教師為學生講述創業流程,了解模擬創辦企業與現實創辦企業的區別等問題,增加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度,進而提高創業能力。三是引導學生將創業知識“化散為整”促使創業計劃方案與現實的創業流程更好的融合,培養綜合能力。學校可以和企業相互合作,形成“校企合作”模式,為企業提供人才。
(二)創辦管理類創業實驗班,設計團隊創業計劃
將管理類專業具有創業意識的學生集中一起,創辦創業實驗班,進行重點培養對象,實行“總體管理、分項實施”的原則,改進培養方法,對學生的各方面進行全方位傳授,培養綜合型人才。一方面,在教學體系、課程內容等方面進行創新。另一方面,在管理制度、實踐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形成有利于培養創業型人才的管理體系,并對其他專業也會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目前,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現代教育中普遍缺少團隊合作意識,而創新成果的產生常常出現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溝通、互動中。因此,計劃團隊創業模擬方案,以4~6人為一組的合作團隊、教師為指導的前提下,團體圍繞著某一行業領域進行研究,設計一份實際的、可行的創業計劃書。期間可邀請專業創業輔導教師與學校教師相互合作共同指導學生團隊,進行團隊創業計劃設計方案。
(三)建立創業型和研究型實驗平臺
創業型實驗是指通過學生對創業的理解、模擬等形成創業計劃;研究型實驗是指學生自主地選擇或參與一項和應用性較強的項目并將其完成。創業型、研究型實驗平臺主要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業模擬實踐基地,學生可自主的選擇項目進行實驗研究,通過得到的實驗數據制定創業計劃方案。實驗性教學中,多數以理工科為主,管理類作為偏文的一門學科,實驗相對較少。在創業型、研究型實驗平臺的創新、改進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實驗鏈”。如研討型實驗的“探索鏈”,創新型實驗的“創新鏈”等。通過創業型、研究型實驗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地激發學生對創業的興趣,進而影響學生對創業內涵的深刻理解。
(四)利用科研資源的優勢,開展科研訓練計劃
科研訓練是培養創業型人才的關鍵途徑之一,其目的是促進學生能夠將已經學到的理論知識以更為系統的方式表現出來,并加以鞏固,對學生的科研能力加以培訓。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某一領域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研究某一事物的能力。科研訓練是以提倡學生自主選題、自主選擇項目進行研究,同時由教師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思路方向發展。可充分利用學校的科研資源優勢,了解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學習到科學的研究方法,啟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啟迪學生利用科技成果創辦企業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科研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了學生能夠將創新的科技成果實施到生活中、運行到生產中,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蔡莉,單標安.中國情境下的創業研究:回顧與展望[J].管理世界,2013,(12):160-167.
[2]孫偉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0,(1):57-60.
[3]魏麗紅,陳忠衛.創業教育模式比較及創業型人才培養[J].教學研究,2009,32,(2):39-43.
[4]胡旭微.經管類創業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9,(6):942-945.
[5]張白.工商管理類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就業與保障,2009,(5):26-27.
編輯/趙卓然
張寶生(1982-),男,遼寧昌圖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創業管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項目編號:14Q060);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備案課題(項目編號:GJD1215060);黑龍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青年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編號:UNPYSCT-201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