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強,于巍巍
(黑龍江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如何提高工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佟強,于巍巍
(黑龍江工程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素質教育與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全國各個高校的教學目標。文章主要針對理工科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特征和成長規律,探討適合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從而達到促進工科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良好發展。
工科院校;藝術設計;創新創業能力
預計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在770萬以上,相對于“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700萬人畢業生還增多了70萬人。200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才280萬人。面對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的增加,無疑是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凸顯的一個主要因素。李克強總理在多種場合提到:“就業是一切的基礎;最大的民生就是就業;萬眾創新都要先靠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來解決就業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已經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國各地各高校普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試圖將創新創業教育植入到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目前,雖然全國各個院校開始如火如荼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但是各大院校普遍存在著較為落后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缺乏專門的創新創業教師的問題。缺乏針對工科院校設計類專業的創新理念與創業知識的傳授,創新創業教育依然是建立在設計專業知識的教育之中。目前大多數的設計類專業教師都是從一個學校讀到另一個學校,根本沒有創業經驗。他們甚至都沒有規劃職業生涯,就更談不上創新創業的經歷了。故此,長期在校內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一線教師,雖然他們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卻缺乏創新創業型的知識和經驗,因而在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訓練的時候就容易停留在理論環節,導致理論脫離實踐的現象產生。
設計類專業是屬于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但是大部分院校所提供的實踐場所及配套的硬件設施缺乏,導致實踐課程流于表面,未能起到作用。此外,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層次,缺少了實踐的教學只能是紙上談兵,學生無法深入了解市場以及行業的發展動態。學生創業能力素質欠缺。近些年,設計類專業學生投身創業的人數越來越多,成功率卻普遍不高。大學生由于社會驗的不足,關于創業往往都是“想法多,實踐少”,加之創業資金的缺乏、能力素質的欠缺、缺少項目以及風險意識不強等因素,使得學生空有創業激情,真正敢于實踐的卻寥寥無幾。
(一)具有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第一,精通本專業領域的知識。理工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培養的創新創業人才必須能夠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厚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動手實踐知識,掌握設計專業的基礎知識,具有博大精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對本專業大多數領域的相關知識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深刻理解本專業業務流程,能夠洞察其深層次問題并結合具體實際情況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善于將本專業領域與其他相關知識領域緊密聯系起來,綜合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解決創新創業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排除障礙,不斷實現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理念創新和管理創新。
第二,設計類專業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人文修養。未來社會的工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必須能夠掌握基礎的人文知識、藝術知識、法律知識、歷史知識、哲學知識及宗教知識等多元合理的知識結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髓,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修養。由于教育的專門化,我國工科院校普遍存著重學術、輕人文的傾向,主觀上造成了科學與人文的分裂趨勢,有些工科學校的學生基礎的人文知識、歷史知識、法律知識、藝術知識、哲學知識及宗教知識等貧乏,使其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加強人文素養教育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各專門人才的單向傾向,使得理工科院校所培養的學生既有科學素養,又富有人文精神,既有專業知識儲備,又有健全人格。學生會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有利于發現創新點,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取得創造性的成果。
(二)突出設計實踐創新的能力
設計理論運用能力在能夠熟練掌握扎實的設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前提下,理工科設計類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必須具備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能夠將設計理論知識及實踐知識靈活應用到具體的設計案例中去。
只有在運用設計知識和理論的過程中,才能夠體現出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設計知識應用的過程中學以致用,獨立思考發現設計問題并創造性地運用有效方式方法或途徑,全方位地綜合分析問題,具有排除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障礙,并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孤立地進行,而應依賴于專業教育。人的創造性是在專業知識、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生成的。
學校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鼓勵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中,自然地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進去。要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各個環節入手,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中,促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地融合起來,使高校的整個創新創業教育過程在統一的框架下規劃和實施。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理工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是不可分割的,兩者共同服務于理工科院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
理論教學重在傳授理論知識,學生只有在扎實地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養成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實踐教學重在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在學生動手能力形成的過程中,從而對頭腦中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創新創業教育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又要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校企產學研合作協同培養
理工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工程,需要多方協作,尤其需要企業界參加,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鏈。產學研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教育模式,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科技和經濟社會綜合發展的產物,也是世界各國公認的理工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最優選擇。建立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機制,在企業建立學生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實習實訓。通過產學研緊密合作,企業已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用人單位,而是與學校共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聯合培養單位。
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引入“項目為基礎的教學”方式以改變傳統的相對比較古板的教學模式,將真實的項目帶到教學中來,學生參與項目的設計、運作等各個環節,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得到激發,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生在企業實習,“真刀真槍”進行畢業設計。對于高校而言,通過與業界之間的緊密合作,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并掌握設計領域的設計過程與方法,全程參與到設計的整個過程中去。對于產業界而言,高校的人才和科研成果可以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技術上的強大支持,從而快速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知名度,更好地吸納優秀的高校畢業生。
為了能夠滿足時代發展對于工科院校設計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工科院校設計類專業應該充分體現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脫離實際的普遍問題。只有與實俱進,滿足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才能夠有計劃地培養出優秀的設計類創新創業人才。
[1]沈世德,薛衛平.創新與創造力開發[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2]鄔志輝.教育全球化—中國的熱點與問題[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編輯/于金苗
佟強(1973-),男,黑龍江哈爾濱人,教授,研究方向:工業設計。
本論文為黑龍江工程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工科院校設計類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