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鐸,舒樂新,何永志,張艷軍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300193)
關于教學設計的思考
——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
趙啟鐸,舒樂新,何永志,張艷軍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300193)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有序合理安排教學各要素,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是教學活動的頂層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是教學設計的根本出發點,合理科學的教學設計能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到更多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設計;自主學習;教學理念
什么是教學設計?眾多學者給出不同的定義。如美國教學設計專家瑞格盧斯認為,教學設計是一門連接的科學,是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措施方案、評價運行的結果及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的過程。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則認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美國學者肯普指出,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的方法,分析探討教學整體過程中相互聯系個因素的問題和需求,評價教學效果的系統計劃過程。學者賴格盧斯認為,教學設計其根本任務是為改進教學實踐服務的,是一門涉及理解與改進教學過程的學科,是關于提出最優教學方法的一門學科。國內學者何克抗認為,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的方法,把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原理轉變成對教學目的及目標、教學評價等教學各個環節進行具體設計的系統化過程。總之,教學設計是為教學服務的,是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宗旨的。結合自己教學設計的經歷,對教學設計包含的內容進行思考,認為教學設計是依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恰當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有序、合理、優化的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
在現代大學的教育制度下,教學理念已經從“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從過去的三中心“以教師、教材、教室為中心”向現在的“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注重學生情感目標的實現,加強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從學生感興趣到樂學,到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后轉化為終身學習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
(一)教學內容:包括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技能(能力)及學習態度與價值觀(情感)。教學設計體現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原教案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基礎上,突出學習態度和情感目標,情感目標是以激起學生心底的感動、震撼及促成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或改變為指向的。從教育理論方面看,是課堂教學的最高目標。以此為中心的設計,可以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在情緒上的投入,能對學生產生持久而有益的影響,這種影響也是教師職業成就感的重要來源。
教學重點是該課程主要講授的部分。設置每節課的教學重點要清晰、準確。對于同一節課的內容,不同的教師講授時,教學重點應當相同。根據專業背景和學情不同,要從教學的環境、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
(二)學情分析及教學預測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在備課和教學設計過程中,關注學生情況是天經地義的事,既反映教師教學設計的基本出發點,也體現教師是否切實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所以,學情分析是教好課的前提和關鍵,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建立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的,教師必須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況,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學情分析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前面章節教學目標實現情況;學生學習行為表現;與相關教研室的集體備課了解到的情況:說明集體備課參加的教研室、與本章節教學內容相關的其他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學預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學生基礎不扎實,需要適當補講;教學內容容易掌握(具體說明),少安排學時;教學內容不容易掌握(具體說明),多安排學時。
(三)教學策略與方法的選擇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學方法和策略從理論層面上講,有很多種。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常以講授為主,不能總讓學生去體驗、去活動,否則會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同時應交叉使用其他方法,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提問、討論、PBL教學、案例式教學、練習、自主學習等方式。每位教師針對不同的課程和學情,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不同。首先應強調教學內容的重要性,然后從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內容枯燥、理論性強的等方面進行,必須能夠對應上面提及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策略和方法就是為提高重點和難點授課效率和質量而設計的,尤其要特別注意難點,能否找出難點中的疑點,進一步提高針對性,同時要說明學時的安排,容易的少用學時,甚至自學。最后要有教學預案,如果前面的教學預測不準確,學情分析不準確,該如何調整,比如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或是薄弱,應如何應對,還有時間的安排等等。
(四)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是學生課堂上和課堂外,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支撐,學生可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源有選擇的自主學習。學習資源的提供應以教學目標為基礎,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指導為輔的基本原則。應該從三個層次提供學習資源,如從整體上推薦學習資源,比如教材、網絡學習資源;從難點和疑點方面推薦學習資源;從激發學生興趣方面,了解前沿性研究方面推薦學習資源。總之學習資源是為難點和疑點服務、為激發學生興趣服務的。同時要求對學習資源做簡要的說明,如資源概說、提供的目的等。
(五)教學互動環節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互動是我們能夠利用的主要策略,有效科學的教學互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角色是探究者、對話者和構建者,教師角色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結合學科特點,根據教學策略和方法,設計問題。首先設計問題,對學情分析中關于學生基礎知識是否扎實進行判斷,這是我們教學往下進行的前提條件;然后針對難點、疑點設計問題。課下問題可以是從幾個方面寫,如:引導學生自學下節課所講授的內容;鞏固本節課講授的內容;進一步強化疑點、難點的學習。最后要注意及時反饋互動的效果。
(六)課外自主學習設計
學生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的高級形式,是讓學生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自主選擇適宜的學習方法、主動監控學習過程、最后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的過程。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的最終目標。并讓學生從自主學習能力轉變為終身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將成為一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結合學科性質,我們采用目標和任務為導向的自主學習設計。發散學生思維,注重學科交叉,培養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對該專業的興趣,建立學生中醫藥思維模式,樹立對中醫藥理論的自信。從專業培養目標為出發點,以本章知識為前提,設計任務,引導學生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設計出具有創新性的任務解決方案,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規劃、有實施、有評價,著重突出中醫藥思維的培養,突出專業特色,注重繼承與發揚。
(七)教學效果評價
教學評價是對整個教學活動的評價,包括對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管理等多方面的評價,主要針對教師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針對課程特點,教學效果評價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是學生學習效果,其次是教師教學效果及行為自評。學生學校表現效果評價,主要是從出勤、互動等環節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教師教學行為和效果自評,主要是說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表現是否達到了設計的目標。
(八)教學反思與改進
教學反思是教師把自己的教學過程作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法策略及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和總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促進和提高教師的自我覺察水平以實現能力發展的途徑。當前我國教學反思的著眼點多集中在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的效果等“教師怎么樣教”這一層面,對“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的并不多見,而這種做法是有局限性的。教師的教學最終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和歸宿,應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感目標及價值觀的評價。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該根據教師教學行為及效果、學生學習效果中發現的問題,找出沒有實現教學目標的原因,進行改進;同時要能發現好的做法,以便以后繼續使用。
總之,教學設計應該是在現代教育理論的前提下,為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發展而設計的,在這個過程總要解決教與學的問題。教學設計是一種理論也是一種科學;是教與學之間溝通的橋梁;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形成的。經過教學實施后,要不斷地調整、完善和豐富我們的教學設計,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觀。把現有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
[1]烏美娜.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加涅.教學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張旭,許林.現代教育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4]R eigeluth,M.C.The Evolution of Instructional Science:TowardsaCommon KnowledgeBase[J].EducationalTechnology,1984,24,(11):20-26.
[5]何克抗.運用“新三論”的系統方法促進教學設計理論與應用的深入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0,(01):7-18.
編輯/宋宇
趙啟鐸(1976-),男,吉林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中藥化學教學與科研。
舒樂新
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研究計劃重點項目(項目編號:C0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