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雅麗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城中小學,浙江寧波315600)
淺談跆拳道對學生崇德意識的培養
金雅麗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城中小學,浙江寧波315600)
隨著跆拳道運動的推廣與發展,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促進中小學生素質的發展,滿足學生對健康的需求,培養良好的體育習慣,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改革與創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跆拳道的開展,不僅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培養出超出常人的自信堅強的品質,養成忍讓謙和的美德,并增強團隊凝聚力以及激發團隊榮譽感。尤其在德育品質的培養上,達到很好的效果。
跆拳道;學習;多元化
跆拳道古稱跆、花郎道,始于古代朝鮮的民間武藝,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50年代在朝鮮半島崛起,現已風靡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者已達7 000多萬人,被授予“世界第一搏擊運動”稱號。
我校有跆拳道興趣班、校隊,除了開展跆拳道課程外,還利用學生的晨間、課間時間,搜集跆拳道有關知識,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自身特點,設計新型的活動項目,既有趣味又有收獲。
學習跆拳道,可以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克服懶惰等不良習慣,提高自信心、磨煉意志、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通過訓練,還可讓學生學會尊重對手、尊重他人;明白強中自有強中手,領悟做人的道理。
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學習意識、禮儀精神的培養和發展。校園文化的開放,在于活動空間的靈活性,活動內容選擇的多樣性,學習材料的趣味性等活動的各個環節中。
(一)營造開放性的學習環境
認知心理學認為,培養兒童學習意識的溫床是豐富多彩的、富有啟發性、具有開放性的良好環境。可見,為兒童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兒童學習意識的前提。
例如,在跆拳道實戰中,兩人相互對戰,相互啟發,共同思考。當各自對戰,把平時所練習的腿法使用在比賽中,完賽后再在全中隊進行交流。
學生能完成這樣的練習嗎?帶著疑問,我們看看一次活動的實錄:準備活動,復習腿法動作,一切都很順利,開始進入實戰了,當教練一聲令下后……學生便“哈”地一聲大叫起來。過去都是教練教,今天放手和對手一決高下,他們相互激打起來。一分鐘、二分鐘……五分鐘過去了,一個學生只有腿法動作,另一個有象樣的連續性動作。結束后,相互鞠躬致意,并在全隊中進行交流,發現自我的不足,以便于下次改進。在以上的活動中,學生培養了自我學習的意識。
(二)創設層次性的活動環境
皮亞杰強調:“教師應了解兒童,活動要重視兒童的觀點,要適合兒童的水平。”活動環境的布置應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性。所謂層次性就是根據兒童的個體差異,將活動環境分解成不同的層次,并搭配不同的學習素材,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滿懷興趣地活動,有效地促進兒童禮儀意識的培養。
如:跆拳道訓練班中,會出現不同層次的學生,他們相對于協調性好的學生來說學動作慢,我會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讓他們能在每個階層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三)注重互動性的游戲環境
教育學家陳鶴琴說:“環境布置需要通過兒童的大腦和雙手。通過兒童的大腦和雙手可以使他們對環境更加認識,也更加愛護。”隨著跆拳道內容的深入,學生興趣的濃厚,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活動環境,給予學生自主發揮性的空間。當學生主動與活動環境、教材進行和諧互動時,能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隨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其活動意識進一步加強。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坐下來和學生一起探討、準備、設計和制作活動環境、材料。在一定范疇內,放手讓學生獨立開展活動,圍繞著跆拳道這一主題,制定目標、內容等,讓他們自己去完成。學生根據目標的需要,通過自己動腦、動手等方式去獲取所需材料,進一步增強自主探究的意識。
綜上所述,通過創設具有“三性”的活動環境,大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意識,促使他們去嘗試學習跆拳道。
在實踐中,突破固定的活動模式,使其學習多元化,才能讓學生自由地感知、接觸身邊更多的事物,激發他們強烈的主動學習性,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
(一)融入校園活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國內的校園活動是一番欣欣向榮的情景。從幼童時期的韻律操,到少年時期的廣播操、跳繩等,各種校園活動豐富多彩,滋養著學生成長的歷程,激發著他們的智慧、靈感。
在每年春、秋兩季,我校都要在廣闊的操場進行“跆拳道健身操”的活動。活動要求學生在教練的帶領下,自我排練,展示跆拳道的技巧和魅力。在學校大隊部的積極動員下,學生們積極創編跆拳道操,配上動感的音樂,輔助跳繩等道具,展示跆拳道的多面性。
這樣,學生親自參加設計,親自參與到活動的體驗,在活動中獲取學習創作的樂趣,在創作中激發豐富的想象力。
(二)增添歷險元素
“經歷、體驗、成長”是國外流行的以歷險為本的培訓活動形式,是對青少年進行外展訓練的一種方式。它強調親身體驗,以“做中學”的方式來開展游戲,富于挑戰,新鮮時尚,能夠滿足學生求新求異求奇的心理需求。
因此,我校開展了虛擬對打,計算機老師積極配合,選擇了一些簡潔明快的電腦小游戲。學生熱情地迎接挑戰,激情投入,在愉悅中增長知識,激活隊員創新思維。
(三)創編新型游戲
在吸取校園活動和時尚新活動的精華后,我校指導學生進行探索創編,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在游戲中得到快樂體驗、展現精彩人生。
1.游戲中參與互動。在實踐中創造了“運動剪影”等新的游戲。“運動剪影”是讓三、四、五年級學生,觀察平時所練習的跆拳道運動,進行繪畫(漫畫、動畫)、微視頻等活動的模式,內容的選擇變得廣泛,學生逐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團體合作的意識,學生更容易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重體驗。
2.活動中分享快樂。對學生而言,聰明源于自身:學與玩。學是他們的天職,玩是他們的天性。處在身心發育中的小學生更是離不開學與玩。我校針對性地開展了“跆拳道活動豐富多彩”“快樂的跆拳道”等活動。在課間活動中,一個中隊分成幾組小隊,每組小隊長根據隊內的意見決定做什么游戲,玩什么,帶什么。所以,課間活動場地上,出現了學生豐富多彩的活動情景。
3.游戲中不斷深化。學生們借鑒教練所拍攝的“微課”的活動,以跆拳道動作為內容,十分投入地商量著、比劃著、爭論著動作的名稱,完全沉浸其中,樂而忘返。他們玩得盡興,而合作意識、靈活的解題能力、抗挫折能力、學習能力、愉快的情感體驗在其間潛移默化地提高。
例如,在“弘揚法治精神”教育活動中,為讓這一嚴肅的主題與活潑的學習形式結合起來,我校開展“做個優秀的跆拳道人”活動。隊員們自由設計關于“跆拳道”知識的題目,吸引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去感受跆拳道文化。
可見,通過傳承校園活動,借鑒時尚新活動,開拓創編新活動,使學生在不同的活動模式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而且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在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
(一)知禮儀,初提升
“以禮始,以禮終”是跆拳道的精神內涵。進入道場前,必須身著跆拳道道服,系好道帶,光腳或穿著道鞋后可進入場地。
訓練中,隊員們要保持道服的整潔。如需整理服裝時,先向教練行鞠躬禮,再背對教練、隊友整理。整理結束后,轉身面向教練行鞠躬禮。目的是讓隊員們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
比賽開始前,應先向教練敬禮,后向裁判員敬禮。在比賽中,如果一方犯規,必須向裁判員行禮,以表示對裁判的尊重;在比賽結束時,應再次向對方行禮,并向對方的教練敬禮、握手。
(二)尊師長,愛幼小
尊師重道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跆拳道隊員也理應如此,行為舉止要謙遜禮讓;遇到比自己弱小的隊員,要給予幫助和關心。訓練過程中,理應仔細聆聽教練的教誨,認真學習并實踐,珍惜教練的辛勤付出。
跆拳道是隊員身體和精神的綜合磨煉。在刻苦的訓練中磨礪,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強健的體魄,隊員在精神鍛煉中已經包含了“禮儀”的教育,培養了他們堅持不懈的斗志,養成謙虛好學、互學互助的品質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跆拳道秉承校園活動與時尚新活動相結合,學校通過這個學期對跆拳道方面的初步學習和探索,不斷地讓跆拳道課程在校園文化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學生在課程中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使我校學生在活動中健康、快樂、樂觀向上的發展。學生在跆拳道中參與互動,在跆拳中共享快樂,在活動中不斷提高,為他們在學科學習和其他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1]金煉志,殷宏亮.淺談跆拳道教育中的文化因素[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1).
[2]高亮.試析競技散打的發展趨勢及面臨的困境[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6,(03).
[3]鄔寶坤.跆拳道在中國成功推廣的因素分析[J].博擊,2006,(12).
[4]蔣榮康.跆拳道鍛煉對小學生心理素質和人格特征的影響[J].搏擊,2007,(12).
[5]任文斌.論跆拳道的禮儀[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0,(3).
編輯/宋宇
金雅麗(1989-),女,浙江寧海人,本科,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