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沙沙
西華大學
全域旅游發展探析
——以甘孜州為例
曹沙沙
西華大學
2016年是“全域旅游”發展元年,四川省甘孜州旅游產業發展具有良好的資源優勢,也因其特殊地域存在發展瓶頸。本文通過探討甘孜州全域旅游發展的基礎條件,客源市場,歷程概要,并總結其成功經驗,以期為全域旅游試點區提供參考借鑒。
旅游+;旅游目的地;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綜合產業經濟
2016年2月,國家旅游局正式發布首批262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四川省甘孜州位列其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創建考核主要有:旅游業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旅游從業人數占本地就業總數的比重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達到本地常住人口數量10倍以上;當地農民年純收入20%以上來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稅收占地方財政稅收10%左右;區域內有明確的主打產品,豐度高、覆蓋度廣。
發展全域旅游是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015年,國內游已經達到40億人次,相當于全國人口每年旅游3次。國內游客中,自駕游占70%以上,散客時代全面來臨。
甘孜州共有世界級自然遺產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2個、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成員1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森林公園5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1個。旅游資源是甘孜州最大的優勢,將全域旅游產業作為甘孜州綜合效益最好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是從州情出發、推進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內在要求。
甘孜州國內客源市場主要包括川、渝、滇、京、滬、粵及港奧臺地區。其中川、渝兩地游客最多,約占總數的50%,游客中,散客占有較大比例,自駕車游客約占游客總量50%以上,且呈逐年遞增的趨勢。游覽地主要分布于康東海螺溝、塔公草原,康南稻城亞丁景區等知名景點,游客平均花費存在較大增長空間。
(一)地市偏遠,交通條件受限
由于地處偏遠山區,交通條件不便,交通單純依賴公路,地質和自然災害相對較多,容易造成商業流通受阻或中斷,這是影響甘孜州旅游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二)經濟欠發達,消費力不足
全州約114萬人口分布在15.3萬平方公里上,人口密度極低。作為區域消費相對集中地的縣城、鄉鎮零散地分布在全州各地,之間相隔上百公里甚至幾百公里。另外,消費人群相對集中又呈兩極分化,城鎮化僅26.9%,且城鎮人口的70%以上集中在康定、瀘定、甘孜、爐霍、理塘和稻城城區,全州消費力分布不均衡。
(三)旅游服務配套難以滿足旅游市場需求
甘孜旅游業目前初步形成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的產業結構,旅游產品具有民族特色,但缺乏專業化、規范化經營。地區普遍存在旅游服務意識不足,景區服務的教育培訓滯后,大旅游觀念滯后,并且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服務體系不健全。
(四)資源優勢尚待挖掘,旅游產品創新不足
甘孜州高海拔地形地貌復雜,景區分布不集中;各區域協調整合不夠,沒有形成統一的品牌和形象定位。文化旅游項目還未實現接待型到市場型的轉變,旅游發展空間體系有待進一步提升。且由于氣候影響會形成淡旺季的明顯差異,造成資源的浪費。
(一)“兩軸、三域、四重點”的空間布局
目前,甘孜州圍繞“創建全國民族地區全域旅游試驗區、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的總體目標,按“二軸、三域、四重點”空間布局,以國道317、318線為軸線,形成貫通東西的旅游大通道。按照東路、南路、北路三個區域,做好旅游目的地體系規劃和建設,挖掘整合資源,形成特色鮮明的旅游區域。
(二)交通網路的全域旅游格局
雅康高速是通往甘孜州以及延伸通往藏族聚居區的快速通道,隨著成都經濟圈輻射范圍日益擴大,沿高速公路經省會成都至甘孜州,雅康高速將成為沿線區域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以“康定機場、亞丁機場、格薩爾機場”為中心的三個游客集散地,以環貢嘎山兩小時旅游圈、亞丁為核心的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和以德格為核心的康巴文化旅游區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旅游要素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逐步提升。
(一)將文化產業等相關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
依托甘孜高原生態特色農牧業和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農旅結合、以旅促農,大力發展集農牧業生產、觀光旅游、休閑度假、農事節慶、民俗體驗于一體的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游,拓展農牧業功能,傳承民俗文化,促進農旅結合互動發展,培育民族地區農村新型產業業態和新型消費業態。
(二)積極探索山地旅游發展路徑
開發以生態旅游、軟探險旅游、戶外體育等耗資小、需求大的產品,打造“甘孜山地旅游-東方戶外天堂”,深度開發文化體驗、生態觀光、休閑度假、山地探險、戶外運動、健康養生、會議展覽等旅游產品,培育四季主題旅游產品,打造以高端旅游、自駕旅游為重點、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科學地研判旅游消費趨勢、時段、區域、特征,不斷滿足、優化滿足廣大游客的旅游消費需求。
(三)用營銷推介拓展,整合營銷
整合推出康巴藝術節、康定情歌節、環貢嘎山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亞丁天空跑、海螺溝踩扁帶、318騎行等系列活動,形成聲勢和影響。樹立統一的特色旅游品牌,進行全域營銷。借助旅游衛視、國家地理雜志、互聯網等媒體進行廣告宣傳,擴大知名度。
一個區域的旅游質量,不單單取決于旅行社、酒店、景區的服務質量,而是由整個區域的綜合環境決定的。這要求我們從全域整體優化旅游環境、優化旅游全過程,配套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和旅游服務要素。將甘孜州單一型、孤島型的旅游景區打造成為全域旅游的聯動型、擴散型景區,運用“用戶至上、體驗為王”的全域旅游新理念,推進甘孜州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全域化、公共服務一體化、旅游監管全覆蓋,將全域旅游產業培育成為甘孜州最具優勢和最具帶動作用的富民產業和主導產業。
[1]厲新建.全域旅游:建設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創新[J].人文地理,2013(3).
[2]胡躍龍.全域旅游需全新的發展理念[N].中國旅游報,2015(10).
[3]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為[N].中國旅游報,2016(2).
[4]石培華.如何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N].中國旅游報,2016(2).
曹沙沙(1992),女,漢族,四川廣安,旅游管理碩士,西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