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花
青海華博建筑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
簡議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要求及其地域性表達
張小花
青海華博建筑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
建筑設計的地域性表達是建筑固有特性,其也是現(xiàn)代建筑設計需要推崇的原則之一?;诖?,本文簡述了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原則及其要求,對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的地域性表達進行了論述分析。
現(xiàn)代建筑設計;原則;要求;地域性表達;
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原則:(1)安全原則?,F(xiàn)代建筑設計應樹立安全觀念,充分重視建筑消防設計,從防、堵、滅、逃、救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綜合考慮。不但注重單體建筑消防設施、通道、防護距離的設計,還要注重居住區(qū)消防設施配套設計,相關專業(yè)密切配合設計出安全、可靠、合理的消防系統(tǒng)。(2)以人為本的原則?,F(xiàn)代建筑設計的重要任務是在減少能源消耗的前提下確保使用者的健康,要保證室內空氣質量、熱環(huán)境、噪音和電磁場輻射等綜合環(huán)境。盡可能地采用低毒或無毒材料,如使用無毒或低毒性涂料,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裝修地面等。選擇材料時盡量減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織物等潛在的對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組織自然通風,設置進風口和必需的出風口。改善室內熱環(huán)境,提高人體舒適性。合理進行自然采光,即滿足人類健康的需要,又滿足視覺美學的需要,同時達到節(jié)能的效果,采用吸聲材料來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1、適應性的要求。(1)多樣性。由于人群對居住的差異,對建筑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建筑設計要對不同人群需求進行充分的考慮,以滿足不同人群堆建筑需求。例如,對于樓層的要求:別墅、小高層、建筑高層建筑以及復式建筑等。多樣性也就成為了建筑設計一種適應性體現(xiàn)。(2)抗震性。建筑的抗震性和耐久性并非一個概念,隨著現(xiàn)代網絡技術的日益發(fā)達,也就促使社會信息傳播速度也變得十分迅速,那么全世界有關地震的報道就會被人們經常能聽到。因此,人們也開始對建筑的抗震性要求日益增加?,F(xiàn)代越來越多的抗震性技術的應用不斷地被運用于建筑設計中,既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又可以給人們建造出舒適、高質量的建筑。
2、舒適性的要求。建筑不僅要考慮美觀和耐用,同時也要將舒適性列為建筑設計的首要問題。對于居住在建筑里的居民來說,不僅有健壯的年輕人,還有年邁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類似這些問題都是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務必要考慮的問題。因此,對于建筑設計來說,不只要求建筑要達到質量安全要求,而且還要在很多功能空間具備合理的、舒適的利用價值,并且能夠和建筑周圍的環(huán)境成為一體,能夠讓使用者感覺到便捷和舒適。
3、延長建筑壽命的要求。我國規(guī)定的建筑的使用年限為70年,但是大多數(shù)的房屋根本沒有到使用年限,就會被拆除重建,這種現(xiàn)象不符合中國人口數(shù)量多及地大物薄的基本國情。所以,就需要建筑超耐久性的建筑。一般可以采取的方法有:選用高標號混凝土或者加厚鋼筋的保護層等。除此之外,在進行房屋的美觀設計時,不得擅自改變建筑的主體結構。
1、建筑平面設計的地域性表達。(1)建筑平面設計中的平面形式選擇與地域環(huán)境聯(lián)系。平面設計除考慮基本功能外,還要對結構的可行性、經濟性、施工的方便性等方面有所考慮。建筑標準層平面形態(tài)的構成主要分兩種:簡單幾何形體構成,如方形、長方形、圓形等;由簡單幾何形變化組合構成,常用的有切割法、剪切法、平移法、疊加法。隨時間的推移,建筑的造型雖然呈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特點,但平面的基本形式卻逐漸在不同的地區(qū)形成一些穩(wěn)定的風格,比如“井”型、倒“豐”型、蛙形平面經久不衰,因為采用這些類型的平面形式每戶的大小房間均可以獲得自然采光和對流通風。(2)平面設計中的場地相關因素與建筑平面互動。建筑的最大特點是利用有限的用地豎向拓展空間,騰出更多的用地以創(chuàng)造外部空間和綠化環(huán)境。建筑的平面形狀多受基地大小、形狀、位置的影響。小塊的方整地多適宜建造塔樓,窄條狹長場地適合建板式高層,地處十字路口、丁字路口、銳角交叉路口時,建筑平面要針對地形、地理位置的特點加以苦心經營,除滿足功能要求外,對其形象的推敲要能在各方面爭取良好的視覺效果。此外所在地的氣候條件、周邊建筑與交通現(xiàn)狀及景觀等環(huán)境因素均會對建筑的平面和形體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2、建筑剖面設計的地域性表達。(1)剖面設計與當?shù)氐匦蔚慕Y合。地域性建筑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建筑與所在場地的結合。平面設計要順應地形,剖面設計要結合地勢,兩者結合起來就會形成豐富且富有特色的空間形式。一些建筑,由于地形或豎向空間上的原因,其剖面設計通常與場地的豎向設計融為一體。(2)現(xiàn)代建筑剖面設計過程中,當?shù)貍鹘y(tǒng)建筑空間形式的表達。借用地方建筑中特定意義的空間模式是建筑地域性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手法,因為這類空間一般在地區(qū)和民族中具有特定的心理意義。
3、建筑立面設計的地域性表達。(1)立面設計中的材料質感地域性表達。材料質感是建筑立面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是建筑的重要表情。在現(xiàn)代社會,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出現(xiàn),金屬、混凝土、玻璃等現(xiàn)代材料的優(yōu)良性能均是傳統(tǒng)材料無法比擬的。因此,如何在建筑的材料中體現(xiàn)地域性便成為一個重要課題。(2)立面細部元素及裝飾工藝的地域性表達。從立面細部元素入手,傳統(tǒng)地域建筑和民俗建筑細部元素的借鑒對建筑的整體藝術形象的創(chuàng)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建筑立面的細部元素可以表現(xiàn)歷史傳統(tǒng)中的某些回憶、片斷,表達地域的精神特征。盡管早期建筑的先驅曾激烈地反對建筑中的裝飾,但裝飾從來就是建筑的一個重要內容,得體的地域性裝飾使建筑更有親和力、更具人性。比如熱帶地區(qū)建筑的遮陽就常常結合裝飾藝術成為地方建筑的重要特征。
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不僅需要美觀,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因此建筑設計中的地域性表達尤為重要。把握建筑設計的地域性表達可以形成獨具一格的風格,更好的融入環(huán)境,從而促進建筑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1]楊曉慧等.綠色建筑技術與地域性的有效綜合[J].科技尚品,2015(11)
[2]李亦喬等.論當前建筑設計中如何有效把握地域性特點[J].建筑建材裝飾,2015(19)
[3]王野.住宅建筑設計中的生態(tài)住宅設計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