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強
河南大學商學院
河南省城鎮購房農民工農村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調查及退出機制研究
田建強
河南大學商學院
本文通過組織社會調查,了解城鎮購房農民工農村宅基地退出的影響因素和利益訴求,在此基礎上探討農村宅基地退出的機制設計。
農村宅基地;意愿調查;退出機制
隨著我省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城鎮建設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同時,大量農民工長期生活﹑工作在城市,但農村宅基地并未退出。這一現象造成城鎮建設用地緊張與農村建設用地閑置并存的局面。當前,農戶對宅基地退出有較多顧慮。在所有農戶中,城鎮購房農民工因已經在城鎮定居,對宅基地退出抵觸情緒最弱。因此,本文通過組織社會調查,了解城鎮購房農民工農村宅基地退出的影響因素和利益訴求,在此基礎上探討農村宅基地退出的機制設計。
1 調查范圍
調查范圍包括鄭州﹑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平頂山﹑商丘﹑新鄉﹑信陽﹑周口﹑駐馬店﹑漯河等12個地市的21個村莊。經調研,共收到51份調查問卷。經過初步篩查,得到有效問卷43份,有效率為84.3%。
2 農戶基本情況
1﹑戶主性別及年齡
戶主大部分為男性(87%),在城鎮購房的農民工的年齡集中在38到52歲之間。這一部分農民工正值中年,獲取務工收入的能力較強。
2﹑戶主文化程度
從戶主的受教育程度可以看出,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初中水平的占到了55.81%,高中水平的占到20.93%,小學18.60%,大專及以上4.65%。
3﹑戶主務工地點及就業類型
戶主非農就業的地點主要集中在縣內村外(48.84%),其次是縣外省內(25.58%),再次是本村(18.6%),在省外務工的戶主占到6.98%。這一結果跟我們的理論分析相一致。到沿海發達省份打工的主要是年輕人。而本課題調研的戶主平均年齡在45歲左右。這些戶主正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階段。不便于到省外就業。同時,由于他們在城鎮購買了住房,因此也不愿意到太遠的地方工作。
從戶主的就業類型來看,最多的是制造業(44.19%),其次是服務業(30.23%)和建筑業(25.58%)。這些行業都需要一些技術積累,同時其工資相對較高,同時工資穩定。這也可能是他們能夠在城鎮購買住房的原因之一。
4﹑城鎮所購住房到農村宅基地的交通狀況
在調查中,我們設置了農民工城鎮所購住房到農村宅基地的交通狀況的選項。通過這一選項,可以分析城鎮購房農民工對農村宅基地的依賴狀況。如果城鎮所購住房距離農村宅基地較遠,同時交通不便。那么該農民工可能對農村宅基地的依賴不強。從調查反饋情況來看,74.42%的城鎮所購房屋到宅基地的交通便利,只有11.63%的城鎮所購房屋到宅基地交通不便。這說明農民工城鎮所購住房可能是其農村宅基地的有效補充,或者是純粹為了資產的保值增值。他們可能根本不愿意放棄農村宅基地。
1、家庭成員城市定居意愿
一個農戶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其家庭成員的意愿起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本次調研對該問題設置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家人是否愿意到城市定居,另一個是不愿意到城市定居的原因有哪些。從結果來看,74.42%的受訪者表示其家人不愿意到城市定居。只有25.58%的受訪者表示可以到城市定居。當問到不愿意到城市定居的原因是,25%的受訪者表示會增加生活負擔。18.75%表示生活不習慣。12.50%表示舍不得農村的土地。還有43%的受訪者選擇了其他。
這一結果說明,大部分農戶的家庭成員是不愿意到城市生活的。他們的顧慮有一部分可以通過財政補貼和相關的社會福利解決。但還有近四成(43%)的受訪者是無法用這一手段來動員其退出宅基地的。
2、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調查
為了調查受訪者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在調查問卷中設置了你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以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原因。希望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來找出農戶對退出宅基地的態度和形成這些態度的背后原因。根據調查結果,95%的農戶(41人)都明確表示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只有5%的農戶(2人)選擇了不確定,沒有人選擇愿意。在接下來的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原因的問題中,工作還不穩定,城市生活無法保證;放棄宅基地,得到的補償太低;城鎮所購房屋是為孩子準備的以及其他是主要選項。
雖然農戶對于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回到幾乎是一致否定的。但背后的原因確實多種多樣的。在政策制定時,要充分留意這些區別。對不同訴求的農戶,要有不同的政策設計,盡量滿足其正常的利益訴求。
3、宅基地退出的最大受益者
為了弄清楚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農戶選擇其他的原因,設置了“您不愿意退出宅基地,那么您認為誰是宅基地退出最大的受益者”的問題。從結果反饋的情況看,6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將是最大的受益者。本文分析,形成這一現象的可能原因有二個。一個是農戶不了解宅基地退出的政策背景和意義。二是農戶身邊及新聞媒體報道的征地事件使農戶對宅基地退出有了較大的顧慮。
4、農戶對轉變為城鎮居民的態度
本文調查了農戶對轉變為城鎮居民的態度。持轉不轉無所謂的受訪者最多(53.49%)。明確表示不想轉為城鎮居民的占到46.51%。沒有農戶明確表示“很想轉為城鎮居民”。這一結果說明農戶對于轉為城鎮居民有較大顧慮。但是,還應該看到還有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轉不轉無所謂”,也就是說,宅基地退出政策還是有其實現的現實基礎的。
1、宅基地退出后社會保障因素調查
對于宅基地退出后,受訪者對醫療和養老保險的期望不高。但是普遍認為子女的教育質量會得到顯著提高。這一結果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城鎮購房農民工的一大利益訴求是提高子女的教育質量。
2、宅基地退出后退地補償因素調查對于宅基地退出后退地補償的調查,本次調研設置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您認為宅基地退出后補償發放是否安裝足額”,一個是“您認為宅基地退出后購房補助發發是否按時足額”。從調查結果來看,持肯定態度的占到近7成。這說明補償問題不是農戶宅基地退出與否的主要考量因素。
3、宅基地退出后生活、生計因素調查
本次調研調查了受訪者對宅基地退出后生活﹑生計的展望情況。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認為宅基地退出后生活質量預期不會顯著提高。同時近八成的受訪者擔心宅基地退出后的就業和生活方式轉變問題。由此可見,現階段受訪者對宅基地退出后的生活﹑生計持悲觀態度。下一階段的制度設計要力爭打消他們的顧慮。
1、宅基地退出前的權利保障
確權頒證。農村土地產權關系著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利益,明晰的宅基地權屬關系是保證宅基地順利退出的前提保障。因此,河南省應結合自身情況制定“農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或行政法規,明確宅基地內涵﹑包含范圍和標準,針對權屬不明的宅基地制定專門的處置方案,一并確權頒證。由村干部帶頭宣傳確權登記的重要性,由村到鄉﹑鎮到縣自下而上登記統一上報,規定登記時效,提高確權的效率。
2、宅基地退出時的價值評估
首先,評估建筑物價值。農戶宅基地退出時,要對其上所附屬的建筑物進行合理的補償。采用復原重置成本法對建筑物價值進行評估。其次,評估土地增值收益。基地退出時不僅要對其上的建筑物進行合理的補償,還需要考慮土地使用權的增值收益。最后,要考慮節余指標收益。節余指標收益是指宅基地還原為耕地后的收益與政府用于拆舊﹑復墾費用的差額。對于主動申請退出宅基地的農戶,按其所退出的宅基地面積大小比例分得節余指標收益。
3、宅基地退出后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建立戶籍遷移制度,轉為市民。對于城鎮購房農民工而言,宅基地退出后城鎮的生活成本高,收入不穩定﹑養老無保證是農戶的普遍擔心,因此需從社會醫療保障﹑職業技能培訓﹑社會服務等多個方面設計宅基地退出機制。其次,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城市綜合承載力是帶動周邊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衡量城市競爭力強弱的標準。如果一個城鎮的綜合承載力不能支撐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就無法給農民提供社會福利和就業保障。因此,為了使城鎮購房農民工更為主動地融入其中,必須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
[1] 陳廷輝,田景杰.農村閑置宅基地退出機制探析—以土地資源保護為視角[C].中國廣東廣州: 全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2014.
[2] 彭長生,范子英.農戶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6縣1413個農戶調查的實證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2(02): 154-162.
[3] 張勇,汪應宏.基于新型城鎮化背景的農村居民點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探討[J].農村經濟,2015(08): 10-14.
[4] 黃璐水,羅海波,鐘鋒.貴州省農村宅基地退出的障礙因素調研與對策建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4(04): 94-99.
[5] 吳春岐.中國土地法體系構建與制度創新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
田建強(1979-),男,河南開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村金融。
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 (編號:2015B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