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 勇 2.王 靜
1.新疆電力公司物資公司 2.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昌吉供電公司
供電企業物權法實施策略
1.丁 勇 2.王 靜
1.新疆電力公司物資公司 2.國網新疆電力公司昌吉供電公司
《物權法》的頒布與實施,一方面有利于促進供電企業依法經營,維護其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對供電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為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建設,供電企業應當認真貫徹《物權法》,結合當前電網建設管理實際,就如何應對《物權法》實施后,給電網建設的征地、拆遷、通道占用、環境評價、電磁污染等帶來的新挑戰,展開了深入細致地研究和完善,規范各類經營管理行為,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創建和諧供電企業。
供電企業;物權法;實施策略
近年來,電網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與此同時,因電網建設產生的法律糾紛也不斷增多,其主要表現在征收補償﹑電磁影響等方面。
在架空電力線路規劃得到批準后,供電企業就有了在特定路徑進行建設的權利。但線路下的部分土地原使用人可能會通過在地上新增的種植和建筑等方式,索取更高賠償金額。這就要求供電企業在新建架空電力線路規劃批準之后,及時進行路徑狀況檢查和公證,確認路徑上即時財產狀況。在日后進行賠償中,對于檢查公證后的財產可不予賠償,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賠償成本。
同時,在架空電力線路建設完成之后,相鄰地役權問題也是值得我們供電企業關注的部分。在《電力設施保護條件》中對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有詳細的解釋,并對導線邊線在計算導線最大風偏情況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離分電壓等級有了明確的規定,要求在此范圍內不得新增樹木﹑建筑。《物權法》中闡明相鄰地役權問題即是在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問題上對《電力設施保護條件》規定的內容做出了更高層次的詮釋和保護。
電力設施的歸屬不但代表其產權所有,還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多數用電客戶,特別是居民用戶,只考慮使用權,很少在意其電力設備的所有問題,形成了電力設施的產權模糊不清的狀態。當這部分電力設施發生事故時,一般社會輿論出于對弱者持同情,電力企業往往難辭其咎,經常有電力企業無過錯也得負責﹑賠償現象發生。《物權法》的實施,對各類財產保護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強,為電力設施的產權劃分提供了一個更加科學﹑更加清明確的標準。
《物權法》加大了對國有資產的保護力度。《物權法》規定,國家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占﹑哄搶﹑私分﹑截留﹑破壞。同時,《物權法》設專章對物權的保護方法作出系統規定,對于物權受到侵害的行為,權利人可以通過請求返還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損害賠償﹑修理﹑重作﹑更換等多種方式主張權利。相對于債權的保護,物權的保護方法效力更強。《物權法》還規定,履行國有財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造成國有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這些規定強化了對國有資產的保護,有利于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物權法》有利于加強電費回收,提高供電企業融資能力。《物權法》擴大了抵押和質押的范圍,允許當事方約定行使擔保物權的權利。供電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些擔保物權制度,要求資信不佳或拖欠電費的客戶提供抵押﹑質押,或者通過留置方式,確保債權的實現,提高供電企業的電費回收率。對我們來說,以上抵押等擔保權利﹑手段也潛藏著更大﹑更多的風險隱患,需要更加注意風險防范。
一是,在電網建設中要妥善解決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問題。《物權法》要求,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除依法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等費用外,還應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目前,國家有關規定也要求各地盡快建立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未落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項目,一律不予批準。供電企業在推進電網建設時,應當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努力解決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問題,在工程概算與可研估算中,要考慮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合理費用。
二是,要認真負責地做好項目可研﹑設計等前期工作,優化線路走廊﹑站址﹑用地等建設方案,持續推進安全文明﹑標準化施工,滿足周邊環境對項目建設的合理負載,與周邊環境及屬地居民和諧共處。要加大電網建設規劃﹑規范及相關政策﹑法規的對外宣傳力度,強化與屬地政府﹑審批部門﹑屬地居民的聯系溝通,增進了解﹑消除誤解﹑加深理解,營造電網建設的良好外部環境。
三是,要逐步建立資產全壽命管理體系,完善各類不動產和動產的登記。《物權法》將物區分為不動產和動產,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特殊動產,未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為確保物權的合法有效,供電企業應當對其所有的房屋﹑建筑物﹑土地等不動產和機動車等特殊動產進行清理,對權屬無爭議但登記手續不全或登記錯誤的,應補辦或變更登記手續;對權屬有爭議的,應當通過協商等合法方式盡快確定權屬并完成有關登記;對于因有關審批手續﹑權屬證明文件等資料缺失而無法進行登記的,應當妥善保管對其運營﹑維護﹑管理的相關材料。
四是,要明確各類資產移交和管理責任,強化業務流程銜接。供電企業在各項業務工作中都要落實資產的移交和管理責任,使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做到有序銜接。在電網建設項目竣工移交時,相關不動產需同步完成物權登記手續,有關權屬證書納入項目竣工移交的必備檔案,確保物權設立的法律手續完備。對于接收的供﹑配電設施,應當規范相關資產移交﹑登記入賬等手續。對沒有接收的農村集體電力資產,供電企業在改造﹑改換﹑拆除過程中,應按資產歸屬,返還所有人,不得隨意變賣。
五是,要正確處理不動產相鄰關系,加大電網環保宣傳力度。《物權法》規定相鄰不動產權利人之間應給予鋪設電線﹑電纜的便利,同時規定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噪聲﹑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隨著公民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供電企業面臨的電磁環境糾紛可能增多。供電企業應積極采取降噪措施,努力降低電網建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同時,供電企業要向社會公眾提供科學﹑全面﹑均衡﹑客觀的輸變電設施電磁環境知識,引導公眾正確理解《物權法》中的有關條款,避免不必要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