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虹
濟南大學泉城學院
供給側結構改革下的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吳 虹
濟南大學泉城學院
本文就針對供給側結構改革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進行探究,以幫助我國中小企業適應供給側結構改革環境,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供給側結構;改革;中小企業;創新與發展
供給側結構改革之后,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許多問題,其主要有資金限制對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桎梏,以及人才匱乏問題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影響。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從產業方面著手,對產業進行相應的調整,通過產業的創新來提高生產效率。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漸發展以及現代經濟市場的逐漸全球化,我國經濟市場供需關系錯位情況越來越嚴重。供需關系的錯位是限制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就是產能過剩,而我國的供需關系錯位主要體現在中低端產品供給過剩,高端產品供求不足,從供給側結構改革對中國經濟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行調整,穩定中國經濟市場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工作。
供給側結構的改革是決定我國經濟是否能夠成功轉型的關鍵因素,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之后,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適應供給側結構改革之后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小型企業的規模雖然相對較小,但其發展空間十分之大,且具備較大的靈活性,而創新性是中小型企業能否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中獲得更大的競爭力的關鍵。經營模式的創新會帶給中小型企業更大的產業渠道,生產技術的創新會給中小型企業帶來產品強勁的競爭力,發展模式的創新會帶給中小型企業全新的發展空間,因此,在市場經濟復雜的大環境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之下,中小型企業重新審視自身的地位與價值,提升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努力適應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其長遠發展的必要基礎。
1.1 中小型企業的規模小
中小型企業在社會以及市場中的影響力相較于大型企業以及國企都更小,因此,中小型企業對于外界資源的吸引力也肯定比大型知名企業要小得多。首先,中小型企業的經營還相對不穩定,其內部結構以及職能規劃都還相對不完善,因此,中小型企業中,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較為復雜,工作量相對較大。同時,中小型企業的盈利效果相對與大型企業來說相對較低,因此,中小型企業的職工福利待遇以及職工的平行工資都低于大型企業,對于許多優秀人才來說,其都更愿意在大型企業工作。由此可見中小型企業對于人才的吸引力較小,人才匱乏問題較為嚴重。其次,在合作關系構建的過程中,中小型企業構建合作關系的難度相對于大型企業較高。
1.2 中小型企業具有較強的地域性
中小型企業在我國各地都有分布。中小型企業的資金儲備一般較低,其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受到資金以及經營模式與內容的限制,因此,中小型企業一般都是分布在中小型城市中。中小型企業選擇中小型城市作為其發展的起源,可以大大降低其初期的經營成本,但同時,中小型企業選擇中小型企業作為其發展的起源會使得其具備較強的地域性,而其具備的地域性特征在其發展擴大的過程中可能會限制人才的引進以及業務及經營內容的擴展,這對于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1.3 中小型企業受到個體的影響較大
中小型企業的人才管理制度與工作職能劃分以及責任利益關系還相對不夠較為混亂。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與運營過程中,其決策的擬定一般都沒有系統規范的程序以及制度約束,而這些決策的制定一般都是有中下型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直接決定的。中小型企業決策擬定受個人影響較大的這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發展決策的客觀性以及科學性,企業的發展受到個人的影響較大。
1.4 中小型企業受到的政策歧視以及制度限制
中小型企業的社會影響力較小,且中小型企業的資金儲備較少,在融資過程中,其能夠承擔債務能力限制了其融資的規模。而在稅收以及投資方面,國家政策對于融資能力有限的中小型企業的限制更多。實際上,我國中小型企業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我國大約半分之五十以上的發明專利都屬于中小型企業,但是,由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較為薄弱,中小型企業的盈利與其發明專利不成正比例關系。同時,隨著我國維權成本的逐漸增加,中小型企業在發展運營過程中面臨的許多侵權問題都不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中小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相對較為局限,而我國政策以及制度對于中小型企業的限制較多,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在當前復雜的市場經濟環境之中舉步維艱。
在目前我國復雜的市場經濟環境之下,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1 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帶動經濟增長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型企業在社會經濟增長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近年來,我國中國小型企業發展帶動社會經濟增長的幅度越來越大,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困難的局勢之下,積極促進我國中小型企業發展,以帶動社會經濟增長十分重要。
2.2 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帶動社會就業
近年來,我國就業問題越來越嚴峻。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能給社會帶來許多新的工作崗位,從而有效的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中小型企業剛剛處于發展階段,其發展的空間十分廣泛,同時,中小型企業急需大量的優秀人才來提升其生產水平及生產效率,中小型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能夠有效的解決社會的就業問題,而人才的供給同時也能夠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
2.3 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帶動技術的創新
中小型企業在當前的社會經濟環境之下,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發展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在嚴峻的形勢之下,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只能通過積極的技術創新以及運營模式的創新。經過實踐調查顯示,中小型企業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意識較強,我國大部分的創新專利都是屬于中小型企業,因此,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對于科技的創新與發展十分有利。
2.4 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帶動社會競爭力的提升
近年來,我國中小型企業蓬勃發展,中小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中小型企業數量的增加以及中小型企業創新意識的逐漸增強,富有競爭力以及創新能力的中小型企業越來越多,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下,中小型企業的整體水平上升,中小型企業的運營模式以及社會影響力也越來越強。
中小型企業是大型企業的前身,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空間以及發展方向對于其成為大型企業后的長遠發展以及國際化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當前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之下,積極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以促進中小型企業逐漸向大型企業發展,從而提升我國經濟市場競爭力十分重要。
3.1 將中小型企業作為融資需求的主體
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首先就要從融資方面給中小型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將中小型企業作為融資需求的主體是幫助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中小型企業成為融資需求的主體首先就要提升中小型企業的信用。針對中小型企業信用制度建立首先應該提升中小型企業以及社會的信用意識,將信用文化構建成中小型企業的獨特文化,將信用建設落實到中小型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中。其次,規范化的信用體系建立是信用制度建立的主要工作,中小型企業應該建立科學完善的信用體系,重視自身信用的提升。
3.2 構建完善的中小型企業發展服務體系
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健全的社會服務體系能夠幫助中小型企業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獲得更多發展的有利條件。為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政府應該積極聯合大型企業以及社會服務機構,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人才、技術、信息等支持,進而促進中小型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3.3 加強對中小型企業結構的調整與規劃
中小型企業的長遠發展應該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其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產業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該給予其充分重視,積極落實中小型企業結構調整工作。
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本就是我國經濟市場供求關系的紊亂。在當前市場中,我國存在嚴重的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問題,而我國高端產品市場供給不足,供求關系的錯位使得我國市場關系較為復雜,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這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是十分不利的。供給側結構的改革是當前市場經濟情形之下,穩定市場供需關系,促進我國經濟轉型以及長遠發展的最有效途徑。
[1]朱彬,黃麗娟.莒南財政發力供給側改革助推中小企業發展[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9):136-137.
[2]王文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路徑與實現條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20):159-159,160.
[3]丁曉燕,劉淑煥,王洪玉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條件下技工院校創新與發展[J].北方經貿,2016,(7):139-140.
[4]丁嶺杰.國家治理視域下政治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6,(5):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