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 洋 2.趙養飛
1.陜西省韓城市新城辦畜牧獸醫工作站 2.陜西省韓城市金城辦畜牧獸醫工作站
探析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對策
1.王 洋 2.趙養飛
1.陜西省韓城市新城辦畜牧獸醫工作站 2.陜西省韓城市金城辦畜牧獸醫工作站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進步,消費者對動物制品的需求量在不斷提升,同時也對畜牧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動物養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程,在飼養規模不斷擴大的前提下,動物養殖的種類和數量在不斷增加,然而動物疾病的發生給動物健康生長產生了嚴重的威脅,導致動物制品質量下降,嚴重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動物疫病的發生也會給畜牧養殖業和人類社會穩定發展產生阻礙,因此,分析透徹動物疫病發病原因,采取科學措施做好動物疫病防治是當前畜牧養殖產業發展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畜牧養殖;動物疾病;原因
動物疾病控防是保障畜牧養殖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當前,我國畜牧養殖業雖在養殖過程中實施了不同方案的疾病防控方法,但在養殖時期仍出現了部分動物的疾病傳播現象,疾病防控效果難以達到理想目標。畜牧養殖業在開展動物疾病控防工作時,需嚴格按照動物控防標準實施控防措施,并加強對動物養殖環境的重視,定時對養殖環境實施消毒處理,以此降低動物疾病的感染幾率。
1.1 寄生蟲疾病
寄生蟲疾病在畜牧養殖業動物出現的各種疾病中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引發動物出現寄生蟲疾病的因素大部分都是在動物體內寄生的各種類型的寄生蟲,其中比較常見的集中寄生蟲有寄生在動物體內的蠕蟲以及原蟲,寄生在動物體外的節肢動物等。這些寄生在動物身上的寄生蟲,依靠將動物的營養吸收給自己生存,寄生蟲疾病一般是依靠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直接接觸進行傳播。
1.2 傳染性疾病
傳染性疾病對畜牧養殖業造成的危害是最嚴重的,其是由特定的微生物病原體﹑細菌﹑病毒等在機體內復制繁殖,對動物身體造成危害的一類疾病。傳染性疾病有著較強的傳染性,病原微生物是引發疾病產生的最直接因素。通常情況下,動物感染疾病之后,會出現特定的臨床癥狀,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更加多樣化,危害更為嚴重。
1.3 普通疾病
在動物飼養過程中,動物剖通疾病發病率也是十分高的,主要包含了內科疾病和外科疾病。其中內科疾病多是由飼養管理不當,環境因素引起,外科疾病主要外,表機體損傷,普通疾病一般不會造成劇烈死亡,但是預防不到位也會導致出現嚴重的后果。
2.1 環境因素
養殖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動物的生命健康和生長速度,如果養殖環境中存在有害物質﹑寄生病菌﹑污染物等,導致疾病的產生。例如,前面提及的動物與隱藏寄生生物的土壤直接接觸就會引發寄生蟲疾病,
2.2 動物自身因素
動物自身因素主要包括2方面:動物本身對疾病的抵抗力弱,就會容易感染病菌;由于遺傳的影響,某些動物的疾病是來源于母體的孕育期間,為出生之前就已經被感染。
2.3 人為因素
由于養殖人員受到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術的限制,不能充分認識到畜牧養殖中常見的動物疾病,不能及時判斷動物的疾病,即使發現后,還有可能出現藥物的錯用等現象。部分畜牧養殖場所的基礎設施不完善,不能做好通風﹑排污的工作,不利于病菌的排出,加大了動物感染疾病的機率。
3.1 重視畜牧養殖場建設與管理
養殖場作為動物的生長主要環境,其環境的優與劣直接影響動物的生長健康。因此,養殖場在建設初期,需合理選擇養殖地區,常規下可優先選擇通風良好的養殖廠區,使養殖環境減少細菌的滋生與傳播,同時,還可選擇排水﹑排污較為便捷的養殖區域,使污染源得到有效排除。養殖場選址需遠離居民地區,防止動物養殖及廠區污染排放對附近居民造成的不良影響。
3.2 加強疾病檢疫工作
養殖場應該建立一個動物疾病檢疫制度,有效的預防動物疾病的產生。對于新進的動物首先要進行嚴格的消毒以及身體檢查,在隔離區觀察一定的時間才能正式進入養殖區域。養殖場還應該為動物進行定期的疫苗注射工作,提升動物的免疫力。在動物疾病多發的季節加強疾病預防措施,對于每天進出養殖區的飼養人員也進入養殖區前后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毒。還要將已經發病的動物進行隔離治療,對已經發病死亡的動物尸體進行焚燒或深埋處理,對其生活過的環境進行嚴格消毒,避免將疾病傳染給其他動物,保證養殖環境的良好狀態。
3.3 加強動物的飼養和管理
將疾病預防政策深入到畜牧養殖場的日常工作中,養殖場要進行定期消毒處理,防止細菌滋生,消毒選用的殺毒劑要符合殺毒標準,并且不能對動物身體造成傷害。及時將動物排泄的糞便進行處理,保證動物生活環境的良好衛生情況,采用科學的飼養方法飼養養殖場內的動物,保證動物獲得充足的營養,提升抵抗力。建立科學的養殖系統,保證自生自養,從根源上做好動物疾病防控工作。
3.4 做好疾病發生后的防控工作
對于飼養過程中已經出現疾病的動物,在全面診斷的基礎上及時做好治療工作。飼養戶要立足于長期的飼養效益,強化防疫,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同時,對于有治療價值的動物應該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提高動物免疫能力。在疫病防治過程中,當地的動物防疫部門應該切實做好檔案登記工作,通過采取多種緊急措施,在最短時間內消除動物疾病,降低養殖戶經濟損失。
綜上所述,畜牧養殖動物的疾病控防是一項漫長的系統式工作,在動物疾病病因上,其常見病因誘發因素主要分為環境因素﹑人為因素﹑管理因素,對此,畜牧養殖在實施動物疾病控防措施前,需對疾病病因的主要誘發因素做到明確了解,從而針對各個疾病因素做好完善措施,加強對畜牧養殖場的建設與管理,并定期針對動物群實施檢疫措施,根據動物生長所需科學制定飼養方案,使動物疾病感染源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動物的感染幾率,使畜牧養殖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1] 劉安全.探析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2:281.
[2] 孫芳芳.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病因及控防[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4,11:55-56.
[3] 牡丹.淺談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5,04:27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