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西平
挖掘鄉土教學資源增添農村教育情趣*
嚴西平
(蘇州市立達中學江蘇蘇州215003;張家港市南豐中學江蘇張家港215628)
在農村支教期間,作者將積累的一些具有鄉土特色的教學素材運用于課堂教學,激發了農村學生的學習情趣,鍛煉了他們收集素材的動手能力,提升了師生共鳴的教育水平。
支教;農村;鄉土;素材;情趣
2012年為促進農村學校發展,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張家港市南豐鎮人民政府啟動了“三名(掛鉤名校、結對名師、聘請名家)教育工程”,同年9月我被蘇州市教育局派駐南豐中學支教,迄今已教了4屆初三畢業班,不僅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都發生了相當大的轉變,而且在開發利用鄉土教學資源方面有了不少收獲,這對于一名長期教城市學生的我而言彌足珍貴。
記得剛到南豐中學,上的是一個普通班,學情的強烈反差讓我有些束手無策,“接受慢、記憶差、理解偏、應用盲”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為了趕進度,這里的實驗相較于立達中學少得可憐,缺失體驗環節,啟蒙化學變得毫無生氣。在第7章第3節“幾種重要的鹽”的復習課上,一道中考題的選項:將氯化銨與草木灰混合施用(×)讓不少學生認為是對的。此時我嘆了口氣:教材上不是有清楚地表述嗎?一些學生答:老師你只做過熟石灰和硫酸銨混合研磨實驗,我們又不知道草木灰是不是也呈堿性呀?誰記得清楚啊?聽到這樣的回答,我不由感嘆:是呀!我都教了這么多年的初中化學了,從來也沒有做過草木灰的實驗啊,到哪里去找呢?這時一位女同學自告奮勇地說:我爺爺家燒土灶做飯的,每天都有草木灰,明天我給你帶來。我還以為是句玩笑話呢,并沒放在心上繼續上課了。可沒曾想,第二天課上她真的裝了一小盒草木灰帶到了課堂,我心里一熱,就臨時起意把這堂課改為“草木灰的探究”:將草木灰和硫酸銨混合研磨讓同學們聞有無氨臭氣味;將草木灰的懸濁液過濾后滴加石蕊試液觀察是否變藍,還用pH試紙試驗了酸堿度;向濾后清液中滴加稀鹽酸觀察有無氣泡冒出等。同學們興致盎然地跟我一起度過了難忘的一節課。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農村學生如此開心地上化學課,也第一次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原來在城市中已絕跡的草木灰散發出濃烈化學味,我對自己以前從沒做過一次這樣的實驗而感到一絲羞愧。從此以后,我格外關注起收集、挖掘和使用鄉土教學素材,立志打造有生氣的農村化學課堂。
波爾多液是一種重要的農藥,老人教版將其形狀表述為“天藍色黏性液體”,新滬教版雖然不提了,但是課文中“石灰水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仍保留,只是因為石灰水太稀了,藍色沉淀很不清楚。一個學生嘀咕道:我爸爸年年都要給葡萄樹噴灑的藍色農藥不是波爾多液呢?身旁的另一個男生接著說:上次我到你家葡萄園摘葡萄,上面還有藍色斑點呢。聽到他們的對話,我靈機一動說,那就請你們倆合作,放學后去葡萄園實地進行手機拍攝,看看是不是呢?第二天課上,我把這兩位男生請到講臺上,讓他們邊播放視頻,邊講解。兩個人興致勃勃,其他同學津津有味,原來視頻中的家長不僅當場配制了波爾多液,而且教兩位同學如何噴灑,最后視頻給了葉面上黏粘的藍色斑點的特寫。課堂上同學們討論也很熱烈,有的說:怪不得不用石灰水配,這么稀的藥水一遇到雨水就沖沒了;有的說:石灰乳原來是熟石灰的懸濁液啊,我還以為是乳濁液呢,想必波爾多液也是懸濁液嘍;更有思考深入的學生說:這種天藍色黏性液體很不簡單,當中的氫氧化銅沉淀性質貌似穩定,不像老師的演示實驗,放置一段時間就分解變黑了……說實在的,在立達中學我也曾經演示過波爾多液的配制,但是對比這樣的課堂,我還是感覺到什么才是真實的鄉土情趣!
“鋼鐵冶煉”一直游離于學生實際生活,每次教這部分內容,借助的素材不外乎圖片、視頻(因為一氧化碳有毒,還原氧化鐵的實驗基本上不做),總有隔靴搔癢之感,進而造成機械接受、硬性記背、以偏概全的教學效果實屬令人無奈。湊巧的是,我支教的張家港市南豐鎮有一座國內著名的鋼鐵企業——永聯鋼廠(簡稱永鋼),經過短短30年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發展,永鋼已經躋身為中國鋼鐵行業的第一方陣。永鋼所在的永聯村也已華麗蛻變為中國新農村的標桿。在永鋼展示廳中,不僅有多種鐵礦石、生鐵產品、鋼產品的櫥窗樣品,而且有一個等比例的鋼包,配合3D實景演示,可以清楚地領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利用家長的資源,我把學生們帶去參觀,同學們都非常興奮,一位同學的觀后感中寫道:原來我每天都在高爐旁經過,每晚都能看到藍色的尾焰,真不知道里面的冶煉過程。看過展覽,我才明白原來煉鐵不是像課本上說的那么簡單,理解了爐子為什么要豎起來而不是水平放置,明白了石灰石的作用,也看懂了尾氣是如何被實際利用的。特別是鋼包里的鐵水再次冶煉變成鋼的演示,讓我仿佛就站在煉鋼爐旁目睹這一變化一樣,這些都不是課本上能學到的。真心為家鄉鋼廠而自豪!此外在第9章第3節“環境污染的防治”的教學中,我還讓住在附近的同學取了水樣、空氣樣品,在課上用pH傳感器測了水樣的pH,為6.5~7,與校園自來水基本相同;用倒入稀高錳酸鉀溶液振蕩的方法,看到空氣樣品沒有使其褪色的現象。針對同學們的疑慮,我適時搞了一次辯論會,主題是“永鋼與環境保護是否能協調發展”,辯論會上氣氛非常熱烈,讓我又一次受到了震撼,原來農村學生是那么淳樸可愛,只要教法得當,也一定能像城里的學生那么出彩!以這次辯論為基本素材,重新整合上了一節“鋼鐵冶煉中的科學風險”研討課,在去年6月份省“教學新時空名師課堂”中播出,受到了全省同行的關注和認可。
當然,初中化學鄉土素材遠不止這些,像南豐的米酒釀制、藍花布的印染,還有南中校園自來水水垢的形成和凈化等,我都進行了收集和整理,在教學中適時利用。這已成為我農村教學的一種烙印。
[1]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國家課程標準研制組.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化學·下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1008-0546(2016)11-0079-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26
*本文是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重點資助課題“教師專業發展理論下區域支教的實踐研究”(B-a/2015/02/46)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