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滿
身份證130826197306180090
談談我對臨沂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王久滿
身份證130826197306180090
在我國,林業是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等新理念,推動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賦予了林業重要使命。中共中央、國務院繼2003年出臺了《關于林業發展的決定》之后,隨著國家方針政策的實施,我們看到近年來,我們林業發展又有了新的變化,筆者現對此問題做出以下思考:
1、08年我國林業發展態勢
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后,極大地調動了集體林改先行省區社會造林的積極性,由于林改工作明晰了林木林地權屬,與林農的利益直接掛鉤,林農以及社會各界造林護林的積極性顯著上升。林改先行的福建、江西、遼寧、浙江、云南5省非公有經濟造林占全部造林總面積比重高達64.6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91個百分點。2008年全國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535.48萬hm2,比2007年增長37.03%,完成計劃任務的111.39%。全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44萬億元(按現價計算),比2007年增加1872.99億元,增長14.94%,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影響,增幅回落,低于近8年來19.70%的平均增速。
2、新時期林業發展與生態、經濟的關系
在新時期,隨著經濟發展給環境帶來的破壞問題越來越嚴峻,人們日益密切的關注林業發展與生態、經濟三者的關系,也越來越渴望在林業發展過程中,可以探求到可以使生態、經濟平衡發展的方式。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二者之間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響的關系。在忽視生態環境而過度追求經濟增長時期,盡管當時的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但后期的經濟發展卻會受到因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而使環境惡化的巨大報復,使得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或萎縮。在既重視經濟效益又注重生態效益的時期,不僅經濟快速發展,而且后期的經濟增長也能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當然,對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極的注重,而是積極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極的注重,即單純注重生態環境而放棄必要的經濟增長,那么,終究會因沒有必要的經濟增長而導致經濟效益滑坡,缺乏強有力的經濟實力支撐會使得生態環境保護失去現實意義或物質基礎。
3、我國新時期林業發展與金融創新的關系
現階段,人們越來越重視金融創新給林業經濟帶來的影響?,F階段,由于我國林業經濟市場開拓不足,金融業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有利時機,加快金融創新,增強對國有林區立體林業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創新林業資產證券化融資方式。伊春實現林業資產證券化也是全國首創,林業資產證券化是金融工具創新和融資機制變革的一個必然發展方向。金融業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大膽解放思想,催生林業資產證券化這個前無古人的金融新產品,實現林業資產資本化。實現林業資產證券化必將產生巨大的現金流,如碳匯經濟收益、活立木交易市場資金流轉、林下經濟效益等,是一項銀行,保險、證券業共同受益的金融產品。要使生長周期長的林業資產提前變現,唯一的途徑就是加快林木資源流轉市場體系的建立,從已經建立的活立木流轉市場開始,將林業資產變成資本,由資本進入市場,實現活立木出售、轉讓、柜臺交易,使林業資源依法有償進行流轉,讓承包戶手中的活立木、林地資源隨時獲得短期收益和實現即時價值。
1、林農結合,實現林業經濟發展的規模化和多樣化式。
應用和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成果,采用科學的生產、管理方法,以林為主,林農結合,多種經營,逐步建成具有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林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兼備的生態經濟兼作。如實行林草間作、林藥間作、喬灌混交等種植模式,最終使退耕還林成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收入的良機,同時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綜合效果。從提高生態效應、景觀效果、經濟效益出發,成片造林力度明顯加大。片林建設以發展苗術基地、經濟果林、速生豐產林等經濟型林種為主。采用多樣化的以林養林方式,有的以發展苗術養林,有的以發展林木加工養林,有的以發展經濟果林養林。農民還采取林苗結合,林禽結合、林菜結合、林果結合等方式,提高林地產出和經濟收益。
2、加大科技投入對林業的扶持
在林業發展上,實施科技興林,不斷提高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首先,建立林業科技創新體制。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核心、以效益為目的的林業科技創新體系,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動林業經營和管理的精確化、科學化,加快實現林業的現代化。其次,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堅持科研成果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指導林業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科研與生產建設脫節的問題。要鼓勵科技人員通過技術承包、技術轉讓、技術服務、聯合開發、創辦經濟實體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
再次,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一要加強森林生態系統的研究,開展森林生態系統的監測;二要抓好良種壯苗和樹種結構調整,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提高良種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術,盡快提升木材工業總體技術水平,增加木材和林產品的經濟價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3、給予林業發展相應的政策扶持
政策的導向和資金扶持是加快林業建設的動力和支撐。要保持林業可持續發展,只靠一時的行政命令難以奏效,還必須有相應政策和經濟上的扶持。1、調動農民造林積極性。造林要實行“誰開發、誰所有、誰受益”的政策,激發農民造林綠化的積極性,使農民真正成為造林綠化的主體。在完善制度的基礎上。加快拍賣宜林“四荒”地使用權步伐。實行戶買、戶治、戶經營,使農民利益連心,投入熱心,治理用心,勁不白使,力不白出,花錢買放心。根據“產權明晰,權現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原則,讓林場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打破原有的產權結構形式,把國有林場推向市場。推行股份制造林和各種聯合形式的合作造林,鼓勵農戶之間、農村與鄉鎮集體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自愿組成聯合體,實行規模經營,聯合開發,使勞力、資金、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合理配置。